“腮不施朱面无粉,女儿也着男儿裳”:唐代为何盛行女扮男装?

恨玉谈历史 2023-02-17 18:36:05

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高度开放和融合的朝代。无论是大国气度的万国来朝还是女性思想解放都可以证明,唐代的思想文化非常的开放。特别是女性地位,在唐代有了空前的提升。

很多人认为,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在武则天登基之后,才提高的,其实不然,早在唐太宗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甚至唐太宗的姐姐平阳昭公主是唯一一位以军礼下葬的女性,这也说明了女性地位在唐朝并不像明清两代那么低下。

还有一个方面可以体现女性地位很高,那就是女性可以穿着男装上街游玩。要知道,古人可并不是耳聋目瞎,像电视剧中演的一样,一个女人穿上男装就一点女性特征都辨认不出来了。实际上女性穿着男装是为了方便自己在外玩耍。

要知道在明清时期,甚至早一些的南宋时期,女性更倾向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状态。但是唐朝的女性可以穿着男装出门,这也反映了唐朝女性活泼、奔放、热烈的状态。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今天来看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思想风气使得唐朝变得如此的开放而热烈。

胡汉混血的皇室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生母是隋朝名门望族独孤氏的女儿,而独孤氏则是知名的鲜卑贵族的后代。这就说明李唐皇室是有一部分胡人血统的。

而对于鲜卑人来说,女性的身份地位很高,无论是社会活动还是军政大事,鲜卑女性与汉族女性是有一定区别的。汉族女性在长期的礼法规训下社会地位和社会上男尊女卑的风气一致。而鲜卑女性在婚姻自主权、财产权、继承权等方面都体现了其新颖性。

在儒家思想中的女性应遵守“三从”,也就是“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而鲜卑女性则并非如此。汉族女性在婚配时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而鲜卑女性则是自由恋爱,“郎不念女,不可与力”,如果一个男子对自己没意思,女性就要注意了千万不能一厢情愿。可见鲜卑族的女性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拒绝了恋爱脑。

“郎在十重楼,女在九重阁。郎非黄鹤子,那得云中雀?”如果一个男子对自己没意思,女性就要注意了千万不能一厢情愿。可见鲜卑族的女性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拒绝了恋爱脑。

除此之外,鲜卑女性在出嫁时也会获得一大笔嫁妆,其本质就是女性的私人财物。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丈夫或者婆家人去觊觎新媳妇的嫁妆的。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无耻的行为。

除了未婚和出嫁,离婚和再婚的女性也有非常成熟法律去维护他们的利益。也就是说,女性有一定的婚姻自由权。不用一味的为丈夫守节。甚至部分女性可以继承丈夫的财产。

而作为有部分鲜卑血统的李唐皇室来说,女性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上行下效,当时的皇室贵族,女性甚至有一定的参政权利。更不用说普通百姓家的女孩子只是穿男装出门逛街了。

经济发达的社会

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取决于当时唐朝的繁盛的经济状态,并且唐朝女性也为当时的唐朝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唐代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思想开放。女性作为社会二分之一的构成要素,不同阶级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也参与了劳动生产。不少是唐代诗歌都可以看出,许多女性在家中缺少劳动力的情况下是可以下田干活的。

其中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妇姑荷章食,童稚携壶浆。”一句表现了女性在农耕时期的作用。崔道融的《春墅》也提到过“邻妇晌田归,不见百花芳。”邻妇由于晌田忙碌‚都无心欣赏春色了。这些诗句都可以证明,虽然女性没有直接参与农业生产,但却是保证农业生产的重要后勤。

除了农业,女性更擅长手工业。古代女性从小就要学习纺织,刺绣。唐代女性更是纺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中也有很多关于妇女养蚕织布的内容。

要知道唐朝接手的并不是一个河清海晏、政治清明的国家。而是历经南北朝长期战争,并且在隋朝两代君王统治下的一个烂摊子。当时的君主完全吸取了隋朝灭亡的经验。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经济繁荣,那么才有足够的钱去发展军事。只有国家足够强大,思想才能更加的开放进步。与此同时,农用生产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女性的社交氛围也更加浓郁。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女性思想的开放。

并且由于唐朝疆域广阔,经济繁荣,对当时社会提高女性地位提供了足够的经济基础。因此这一时期的女性也更大胆一些,特别是表现在服饰穿着和婚姻追求上。

女性掌权的政治

唐朝女性社会地位高,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女性参政议政问题。其实并不是从武则天开始,后宫才开始干涉政治。其实在唐太宗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女性参与政治的影子。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作为长孙皇后和唐太宗爱情佳话。长孙皇后劝谏唐太宗不要杀魏征。甚至还有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安业之后谋反,也是由于长孙皇后的劝谏而没有被杀。这些都显示了女性在唐朝有一定的参政议政的权利。并不像后世后宫干政属于死罪。

唐高祖时期就更不用说了,二圣临朝称制,上官婉儿、太平公主,甚至包括敢于给自己丈夫下毒的韦后。除了皇族,唐朝上层社会的夫人们也经常进行宴会。民间女子也是一样,他们之间互相亲厚,呼朋唤友,彼此之间称兄道弟。

《教坊记》中曾经记载过长安女子之间互相帮助,呼朋引伴。四处游乐的场景。不仅繁华的国都允许女子如此,偏远的敦煌也有过历史记载,女子互帮互助友谊会。在敦煌遗书中发 现的两件“女人社”社约,其中一件题为《女人社再立社约》,系五代末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文件。

这些史料无一不证明了唐代女性意识的觉醒,无论是达官贵族的贵夫人,还是民间的普通女孩,他们都有权利去享受自己恣肆的人生。既然思想上已经解放,那么服饰也不应该成为束缚他们的理由。

女性意识的觉醒

上文我们提到了唐代女子喜欢穿男装的史实,那通过分析我们也不难看出,唐代女性喜欢穿男装是由于自身女性意识的觉醒。那么再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女性意识的觉醒是通过穿男装表现的?

男装,是男性的服饰。这个词语在一开始就限定了使用者的性别。女性穿男装,曾经在《礼记》中有过记载,认为这是一种不守妇道的表现。但是唐代的女性却通过实际行动去挑战这种说法。观其本质,这是一种对于父权的挑战。

唐代的女性,特别是上层的贵族女性,他们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毕竟当时的唐朝盛世气象,万国来朝。这也会滋长女性的野心。具体表现就是女性更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甚至涉足政治,这些都可以体现女性的社会意识。

女性通过穿男装来对男权社会进行挑衅,其本质上就是想把自己一出生的劣势通过这种穿着男装的方式抹平。

再加上唐代女性中又包含着鲜卑族“女性崇拜”的思想。这也就导致了当时女性对“男尊女卑”思想的不认可,这也使得他们更渴望把女性从政治边缘人物,逐渐过渡成政治主导人物,与男性一样,参与社会活动,进行社会生产。

由此可见穿男装是女性对于参与改革的一种试探,表明了他们并不希望成为男人附庸,而是像一个男人一样去建功立业,征战沙场。但随着唐帝国的日渐消亡,到了唐朝中后期,女性越来越少穿着男装出门。

直到最后,大唐国力衰微,女性开始被“男尊女卑”、“三从四德”所教化,封建社会再也不会出现女性穿着男装,肆意玩乐的场景。但是当时所留存下的史料,却足以留下一笔浓墨重彩的描写。中国的女性思想,在各种“礼法”中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场面。

时至今日,许多女性仍不能穿衣自由,甚至一些女性还会因为一些穿着受到荡妇羞辱。但实际上,早在一千多年前,女性就在当时更严苛的社会环境下实现了穿衣自由。

服饰是一个人性格的外在体现,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只有对于思想文化更加包容,才能体现出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而不是固步自封。

总而言之,唐代女性虽然拥有足够的尊重,在社会礼法、经济政治上都有一定地位,但是他们仍旧受到了一些守旧派的攻击。在封建制度下女性能做到如此抗争,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件事了。

参考文献

[1] (北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 井红波. 北朝鲜卑妇女的婚姻观[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 3) .

[3]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0 阅读:2

恨玉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