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系列为24年新修订版本,作者对七年来发表的全部文章进行整理归纳,精简提炼,旨在提升阅读流畅度,方便建立系统认知体系。
海南黄花梨系列文章分为四大部分:
一、海南黄花梨认知
二、海南黄花梨鉴别
三、海南黄花梨挑选
四、海南黄花梨赏析
鉴别,意为“判断材料真假好坏”。
真假:材料是否为正确产区出品,材料是否为正确木种;
好坏:材料品质高低。
鉴别方面是玩家最感兴趣内容,关乎玩家切身利益,属业内最难掌握之技术,可供量化操作之技巧较少,需大量实际操作经验。
感官差异无法用语言精准描述,文字无法取代实际操作。
本系列内容仅能提供少量可量化之操作细节,主要以“非海黄之典型特征”为主,对比木种主要为【越南黄花梨(东京黄檀)】,即“与海南黄花梨极相似”之木种,除越黄外的其它木种相对较少。
作者将从纹理、底色、光泽三者为主进行讲解,辅以鉴定案例(将在后文赏析篇不定期推出)供参考。
读者谨记,质感相关的四项属性,即纹理、底色、光泽、肉质(此项难以成文,且特征相对不显著,故不单列),需进行综合判断,仿品并不止越黄一种,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路数。
部分特征具有唯一性,可供读者进行量化操作,部分特征不具备此项特性,此类情况将在文中标明。
鉴别篇能起到的作用,并非部分读者所期盼那般是一份“仿品/假货大集合”或“可以拿起就用的操作说明”。
它能起到的作用实际上仅是“有概率降低你可能会额外支出的认知成本,尽可能让你少交些无必要支出的学费”,尽量让“假货好卖新手好骗”这件事变得不那么容易。
至于其它,全看诸君运气。
仅此而已。
【注1:在阅读此节前,需具备对海南黄花梨的基本认知,请先看完系列文章第一部分《认知篇》,应先知晓“海南黄花梨它会是什么模样”。】
【注2:在材料未表现出“显著非海黄”的特征前,读者切勿“按图索骥”,材料若未明显表达出特征,请严谨踏实,勿轻下结论。】
【注3:该系列出文较慢,素材多为作者实拍。】
本篇为海南黄花梨鉴别系列—工艺:打蜡、上漆
注:打蜡属基础工艺类目,玩家需准确认知其概念,勿谈蜡色变。
文章结构:释义—特征—图示—总结
上篇文章链接:海南黄花梨(二)海南黄花梨鉴别(6)工艺—上:胶磨、胶补
释义
海南黄花梨标准加工流程为开料—切片—取胚—车珠—打磨抛光—串珠成品。
1、打蜡
打蜡主要集中在打磨抛光部分,目的是为提升品相表现及便于保存,属于非必须但较常见的正常工艺。
打蜡所用材料分蜂蜡、抛光蜡。
蜂蜡略带颜色,大部分无味,小部分可能略带香气,视使用品牌不同而定;
抛光蜡通常无色无味。
在海南黄花梨制品上的应用主要为提升品相表现(光泽度)及保护,使之更加美观、耐久,常用于手串、摆件、家具等成品上。
手串打蜡,通常将蜡抹上抛光轮后对珠子抛光均匀即可,仅覆盖于珠体表面,使之亮度提升并形成与空气的隔绝层,并不渗入珠体内部,盘玩或直接擦拭即可祛除,无任何影响;
(各加工师傅操作手法不同,但原理一致。)
蜂蜡和抛光蜡的使用对珠子品相影响有些许差异。
蜂蜡:除提升光泽度外,还会略微加深底色饱和度,但加深幅度极小,并不脱离原色,远未达能够影响判断的水平,肉眼不可辨。
此举会让珠子拍照呈现的底色效果更好,卖相更佳,一般应用在底色较深、纹理表现较突出的紫油梨上,如山峰水波、对眼等。
蜂蜡对底色影响属锦上添花,无法对底色造成显著影响,无法进行色系修正;
抛光蜡:仅提升光泽度,对底色无影响;
实际操作中,肉眼无法分辨打蜡中具体使用的是蜂蜡还是抛光蜡;
注:紫光灯仅对胶水起反应,无法对抛光蜡/蜂蜡起反应,这是物理限制,目前没有能检测是否打蜡的类似于紫光灯一类的简单工具。
家具或部分摆件打蜡较前者则更为繁复,摆件可能要反复几遍打蜡,家具更有【烫蜡】工艺的使用,即:让蜡渗入木纤维内,形成更深层、更厚实的保护,后期使用形成更好的包浆状态亦与此有关。
在家具上进行精细打蜡,是工艺精湛的体现。操作手法及需求与手串打蜡完全不同,读者大略知晓即可。
便于保存,即:防水、防潮、防裂,珠体与空气间隔着一层蜡,便不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打蜡为非必须但较常应用之工艺,目的是为最大限度表达材料本体性能,表现出材料最好一面,属正常工艺手段,与弄虚作假无关;
棕眼弥补主要靠胶磨,胶磨覆盖棕眼之后再进行打蜡,打蜡仅提升亮度,非决定性工艺;
不是所有材料都会打蜡,打蜡与否并不能影响对材料本体品相、品质、性能之判断,此类判断主要看纹理、底色、肉质表达;
海南黄花梨手串精工制作一般要求是打磨目数要至5000目,这个目数光泽度已完全表达,通常不需要额外打蜡;
若蜡层较薄,则难以分辨是打磨所致还是打蜡所致,两者品相表现基本一致;
部分省工不打磨至五千目的加工师傅可能会选择直接打蜡,部分师傅打磨至5000目后还会打蜡,没有一定之规,全看具体要求或加工师傅个人意愿;
打磨至五千目出光泽的手串,通常一经盘玩光泽就会出现变化,用普通细棉手套盘玩,会先出现光泽黯淡而后再逐渐光亮的情况,盖因盘玩实质为二次抛光,细棉布手套目数不及五千目,故光泽度先降后升,若使用目数更高的盘玩工具则反之,不会出现黯淡的过程,会更加光亮。过程较快,通常一上手盘玩即出现变化,打磨抛光的变化是直接反应,无明显延迟;
上厚蜡的手串,则需要盘玩一段时间后才会慢慢出现光泽度变化的情况,厚蜡相对需花费更多盘玩时间抹除,相较于抛光打磨呈现之光泽而言,反应速度稍慢,但两者均不影响材料性能及盘玩使用;
(厚蜡通常肉眼可辨)
越南黄花梨南部料绝大部分都不吃蜡。
即:蜡质无法附着于表面,怎么打蜡都无法使之光亮,只能用胶磨做包浆壳来提升光泽度,故此玩家需警惕胶磨做包浆壳的情况,越黄仅有极少部分料质最上乘者或可依靠打蜡提升光泽度,但数量非常少,且集中在北部料,南部料基本都不吃蜡;
(胶磨包浆壳详见上篇工艺:胶磨篇)
海南黄花梨树根副根料,因料质太差,需先用胶磨填补棕眼使表面光滑后再打蜡才能使其进行一定程度附着。
如何分辨树根料,请翻阅前文基础认知树根篇。
上漆
这种工艺无特殊情况下不会在黄花梨上使用,无论海南黄花梨还是越南黄花梨亦或是其它仿冒木种。
特殊情况主要视产品用途而定,如茶盘:若是需使用,而非纯摆设观看,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需反复过水的情况下,通常建议在茶盘表面反复刷涂几道清漆,使其在表面形成防护,增加耐久,防止开裂,清漆无色无味,仅提升光泽度,形成保护层。
若不使用,仅是观赏把玩或干泡不过水,则可不进行上漆处理。
在任何有过水需求的木质茶盘上,上清漆都是必须工艺,不上漆属偷工,是工艺不合格的表现。其余产品,若非用途必须则不会使用清漆。
涂刷清漆是手艺活儿,涂刷、打磨、再涂刷、再打磨,反复几次直至平滑厚实,车珠师傅一般不精熟此项工艺,也无相应工具,刷涂清漆主要是雕刻师傅在做;
想提升光泽,用蜡、用胶,比涂刷清漆要简单方便且可控的多,在珠串上刷漆,操作繁琐又失真,相对而言是完全无性价比的手段。
笔者入行十年,至目前为止,尚未见过在海南/越南黄花梨或其它仿冒木种手串上漆的操作,此类言论纯属臆想,十分胡闹!
图示
展示打蜡后的效果图。
注1:图示无法分辨蜂蜡还是抛光蜡,肉眼观察效果一致,基本无差异;
注2:图示均为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
总结
打蜡、上漆两类工艺在海南黄花梨这个类目上的总结,三个字即可概括:无所谓!
合理的、无害的、广泛应用的简单基础工艺,若非科普扫盲不得不提之外,实际上无任何探讨之必要。
有没有蜂蜡/抛光蜡,完全不影响材料性能与品质。
上手盘一盘就没有的、普遍采用且可用可不用的工艺,它能有什么影响?
你甚至无法区分稍微打点蜡/非厚蜡层和抛光打磨至五千目的差别。
你要实在不喜欢表面有光泽(无论打蜡还是打磨所致),可在购买后要求卖家重新打磨至低目数或自行打磨,这是个人主观审美,无可厚非,但“个人主观审美≠你不喜欢的就是错的”。
可以主观上欣赏不来,但不能说客观上它是有问题的,这是两码事。
会看纹理、底色、肉质,从中判断出材料品质,这才是重点,这才是想要“玩明白”的玩家应关注之要点。
纠结表面有没有打蜡并以此为由质疑产品质量,实在是一件“除了体现你对此一无所知外没有任何用处”的事。
至于上漆,你不是买茶盘这类“非得上漆不可”的物件外,根本碰不到,你去关心它作甚?
这是业内对此类工艺的共识,若有异议,请阅文后修正。
本篇完。
下篇画纹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