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星和冲突营销下,车圈走向娱乐化

眼观六路耳不在 2024-02-24 02:19:18

最近车圈很是不太平,先是华为余承东和小鹏CEO何小鹏隔空互怼,接着又是理想CEO李想就多挡PHEV转投增程的话题“棒打一片”;话题未罢,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又借互联网大会契机,就行业乱象发声,引发全网错愕……各车企大佬“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不知从何时起,原本“寡淡无味”的汽车圈忽然跻身“顶流”,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大事小事,家长里短也尽数铺陈和放大到舆论的聚光之下,成为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车圈逐渐呈现出娱乐圈的特征来。

如今,随着新能源成为行业共识,智能化成为各家车企竞相追逐的下一个焦点,汽车行业的热度逐渐破圈,逐渐由汽车垂直变为横跨汽车和科技两大领域的新焦点。而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引入,汽车营销也逐渐呈现互联网化,甚至娱乐化的倾向,尤其是以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们的乘风得势。

高管网红化:造车大佬纷纷变身“卖货”主力

以前提起车圈大佬,无非魏建军、李书福、王传福等企业创始人,而他们的光环多数还是基于产品销量好积累的人气。基于他们自身个性和成长环境,他们往往低调,如今更是隐于幕后,几乎很少发声。反而是一众高管独领风骚,成为车企绝对的官方信源,比如长城汽车CGO(首席增长官)李瑞峰、腾势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等。如今,随着车企矩阵式造车,旗下动辄5-6个品牌,每个品牌一个CEO,也逐渐孵化出一个庞大的CEO队伍。而这其中又不免诞生一些类似罗振宇、李想式的“网红”人物。

前段时间,长城汽车高管集体入驻微博,表面看是为了亲近用户,倾听用户心声,实则可能是让高管搭伙搞营销宣传,以应对日益汹涌的舆论浪潮。

说到CEO\高管网红化,华为余承东和锤子罗永浩无疑珠玉在前,而在马斯克、李想、小鹏等人的加持之下,汽车圈也呈现出网红大咖引潮流的趋势。当然,除了车企CEO和高管,也诞生了虎哥、猴哥等车圈顶流网红KOL,他们往往拥粉自重,随便一句话,便能引发山呼海啸,一场争议或骂战瞬间席卷全网。

为了问界的销量,余承东可谓操碎了心,“鞍前马后”的吆喝,就差认问界当华为的“干儿子”了。在宣传上,“余大嘴”也是极尽“忽悠”之能事,余承东俨然成了问界的最佳代言人和最强带货人;

在腾势D9卖火之后,赵长江也化身腾势最强当家人,为腾势N7、N8尽心尽力,言必称行业“最强”;

长城汽车魏牌CEO李瑞峰更是凭借在行业内掀起的关于增程落后的言论“一战成名”,被集团提拔为CGO,如今李瑞峰俨然成了长城汽车对外发声的一面旗帜,获得不少铁杆粉丝的拥护。

理想汽车CEO李想更是熟稔网红的运营之道,懂得及时跟风,借势炒作。近期,针对自己当初发表的“理想纯电MPV车型MEGA长得这鸟样就跳楼”的相关言论,面对网友的嘲讽,李想大方回应,以AI换脸视频“兑现”承诺。

网红CEO\高管高调发声,舆论议论纷纷,网友也跟风左右站队,CEO\高管俨然成了新闻风向标,而媒体和大众则似饥渴的秃鹫,闻风而动,生怕错过某场话题盛宴。李想微博粉丝超200万,其中有多少人是为了“追星”,不想错过最新消息,以便及时抢发新闻并跟进评论,值得深思。

当然,李想的网红化,估计少不了远洋之外的马斯克的“示范效应”。马斯克擅长造势和操控舆论的能力在X平台(原Twitter)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其不仅赚足了眼球,更为旗下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关注度。

马斯克和李想可谓深得互联网营销的精髓,而在网红之外,他们更懂得将流量一一变现。

马斯克除了正职卖车、造火箭、玩推特、推销脑机接口,还卖闪电瓶、金属口哨、儿童越野摩托Cyberquad For Kids、做空内裤等周边,一把营销流玩得不亦乐乎;而李想这边,凭借理想L系列的爆火,则顺势推出了《产品实战》付费课程,四处兜售成功学。

在社交媒体的运营上,这些人也越发纯熟,微博成为他们分享消息、发表观点的主要渠道,其影响力甚至齐平昔日明星,热搜光环下,网红CEO\高管也享受到了全网关注的高光时刻。

营销冲突化:“语不惊人死不休”渐成行业风气

成为网红的过程离不开争议性,而喜欢冲突是人类的本性,当下的车企营销可谓深谙此道。

在行业红海竞争加剧,存量战和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当下,各家车企都憋着一肚子火。以前“闷头造车”的企业面对互联网的滔天巨浪,开始坐立不安。老老实实卖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吆喝便没有声量,没有声量便没有销量。产品过剩,而消费者注意力稀缺,谁的嗓门大,用户便对谁更关注。互联网注意力法则之下,消费者的目光争夺战比产品销量争夺战更加残酷和赤裸裸。

在这方面,以长城、吉利、长安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多少有点吃亏,或许是过惯了传统营销的日子,面对互联网出身的理想和小鹏们,惯常的营销打法失效,眼看李想靠一款增程产品颠覆了行业,又眼看理想L系列套娃销量一骑绝尘,却只能望洋兴叹。

但传统车企不会坐以待毙,而是照猫画虎,将争议和冲突营销作为重点,企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对理想发起阻击战。而一旦有车企带头,整个行业便陷入由产品比拼、技术比拼到话题比拼、营销比拼的歪路上来。更多车企忍不住“跳将起来”,加入口水大战,生怕舆论落入下风。

于是我们看到整个行业有被带偏的迹象。车企不再是似以往那般四平八稳的营销宣传,不再推崇以产品和用户为中心的营销打法,而开始重视冲突和争议性话题的营造,热衷于争议造势和冲突出圈。“树敌式”营销甚嚣尘上,仿佛不为企业找一个假想敌,不给自己的新车找一个对手,车就卖不出去一样。

“500万以内最好”“1000万以内最佳”“行业绝无仅有”“首屈一指”“遥遥领先”等夸张式营销热词此起彼伏,仿佛不这么说话,别人就注意不到一样。

先把口号喊出去,能不能实现,能实现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制造吸睛效应,先把消费者注意力聚焦过来再说。

眼红比亚迪销量高,举报无结果,长城便将举报内容曝光在微博上,引发全网舆论哗然;在某车型发布会上,也是极尽讽刺之能事,明里暗里进行嘲讽;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则对无人驾驶极尽轻蔑,直言“无人驾驶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引发行业内外大讨论;

长城汽车CGO李瑞峰则充当起长城渴望重返舞台中央的号角手,对以理想为代表的增城技术四处炮轰,并为自家的混动技术摇旗呐喊,声称“长城柠檬混动的DHT混联技术,是当下全球最好的新能源技术。”蓝山上市时,也直接对标理想L8,喊出“开过后,比‘500万以内最好的SUV’更好”的口号。

营销冲突化之下,车企实现更大范围的破圈,而这也进一步放大了行业的娱乐化倾向。加之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的加持,短平快的传播渠道让车圈得以打破时间和空间屏障,成为最新鲜最“潮流”的新闻场域。

说到娱乐化,几个热搜自然是少不了的。如今车企越来越重视微博或抖音热搜,仿佛只有登上热搜才证明营销成功了,否则便是白花了冤枉钱。

车圈娱乐化:车企流量内卷下的利与弊

随着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作为大投入大产出的传统制造行业,汽车成为圈外人垂涎的金矿。诸多投资者及互联网人纷纷加入其中,期望以互联网的方式对传统的汽车制造产业进行改造,以获得在其他行业增长收敛之下的丰厚回报。前有李想、李斌、何小鹏,后有许家印(恒大)、雷军(小米)、程维(滴滴),接着又有董明珠(格力)、黄宏生(创维)等。

然而,汽车行业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几年下来,一大批慕名而来的新势力消失在造车名单当中。尚留在其中的,也是冷暖自知。

汽车圈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除了创新加持的因素外,还因为汽车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掀起全社会的关注。

曾经,智能手机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行业。然而,当手机创新乏力,用户增长见顶甚至下滑,微创新和“炒冷饭”大行其道的时候,社会的关注度便会大大降低。如今,手机的更换周期越来越长,手机厂商每年照样发新机,但用户的注意力已经大不如前。手机的新闻价值贬值,媒体自然也会降低传播的比重,把版面留给更能带来流量的行业,比如汽车。

这几年,手机厂商之间吵架的戏码和火药味几乎销声匿迹,没有了戏剧冲突,用户的关注度自然也会降低。而今车圈成了下一个流量池,因为行业正上演类似手机的抓马戏码。

车圈娱乐化的好处是,热度容易出圈,营销可以事半功倍。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娱乐化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新能源全球领先的认知,不断卸掉合资品牌的高溢价,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良性发展。

而坏处则是容易翻车,过犹不及,一旦出现纰漏或被认为言过其实,缺点便会被无限放大。行业浮躁之风盛行之下,车企也容易给外界造成“不务实,只务虚说大话”的不良印象。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用户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在之前几起涉及芯片假宣传、续航虚标、言称不停产&不降价,却频频打脸的风波中,便可见消费者的失望和愤懑情绪。此类事件的发生,往往考验车企的危机公关能力。令人遗憾的是,在应对危机公关这件事上,很多车企是不及格的。

此外,娱乐化的氛围下,闷声造车销量却不见起色,舆论往往会变得不友好,认为原因出在技术不行、品牌不行、产品力不行,从而导致股价走低,销量进一步下挫。而那些敢于营销,销量节节攀高的品牌则常常被奉为“英雄”,大加赞赏,认为是技术过硬、产品力够强的结果——否则人家为什么卖的好呢?

但我们不应该忘了小米的前车之鉴。

前期小米靠互联网打法,一跃成为手机行业的黑马;但越到后面,体系力不行、技术研发不足的问题越发暴露出来,基础能力成为小米发展的最大掣肘。好在小米奋力补课,如今终于“修成正果”,企业及产品实力得到普遍认可。而目前,汽车行业的某些品牌似乎正在重蹈小米前期的覆辙,对产品当下销量的乐观膨胀为对未来预期的乐观。而几年之后,谁在裸泳,或许我们便能见分晓。

结语:

车圈变娱乐圈,是CEO\高管网红化、营销冲突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黑粉、红粉互相诋毁,也进一步加剧了车圈的娱乐化倾向。

基于产品力、技术等维度的争辩,我们应当保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而对于那些故意夸张化、引战化的宣传,则应尽力避免,因为这样的营销除了逞一时“口嗨”,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容易引火烧身。典型的例子如长城跟理想、比亚迪的争吵,并没有捞到太多好处,反而丧失了大众人缘,“惹了一身骚”。

媒体出身的李想太懂得操控舆论和引导流量走向了,而其他车企大佬普遍缺乏李想的互联网思维和眼界,更没有李想的营销功底,以不对等的姿态与之开展舆论竞争,必然捞不到什么好处。但沉默又百无益处,索性只能或主动或被动的裹挟其中。

就目前而言,有李想这个“微博之王”在,车圈想要回归最初的“宁静”,显然是不太可能了。

0 阅读:0

眼观六路耳不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