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如梦》看懂薛夫人那不清白的上位史,才知薛远对太后的算计

俊恩聊历史故事 2024-12-29 04:39:01

世人皆知薛远是太后的亲弟弟,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公,却鲜有人知这位权倾朝野的国公爷,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的。当年那个依附燕家才得以袭爵的年轻人,为何会狠心抛弃发妻燕敏,将亲生儿子推入火坑?又为何会在三月之内就迎娶一个毫无背景的外室入府?表面上对太后忠心耿耿的薛远,真的如世人所见那般一心为姐吗?当年那场惊天动地的"三百忠魂"惨案,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薛远的算计

朝堂上的人都知道,薛远并非一开始就位居高位。在他年少之时,薛家虽是世袭勋贵,却因连年战乱早已不复往日荣光。若不是与燕家联姻,薛远也难以在短短数年间就位居三公。

那一年,年仅十七岁的薛远初入朝堂,身旁只有几个仆从。朝臣们都说,这位年轻的薛家子弟,恐怕难以服众。可谁也没想到,薛远在朝堂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当朝勇毅侯燕家递上了一封婚书。

燕家当时在朝中位高权重,掌管着朝廷六成以上的军队。燕敏是燕家嫡长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是深得父亲宠爱。世人都说,能娶到燕敏这样的闺秀,必定是名门之后。

可薛远那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官,连面见燕家家主的资格都没有。他在燕府门前跪了整整三天三夜,以示诚意。这一跪,不仅跪出了一桩婚事,更跪出了通往权力巅峰的捷径。

婚后不到半年,薛远就凭借燕家的势力,接手了漕运总督一职。漕运在当时可是朝廷的命脉,掌管着全国各地的粮草调配。有了这个职位,薛远便开始在漕运系统中布局,暗中培植自己的亲信。

不知从何时起,但凡与漕运相关的官员任命,都要经过薛远的首肯。渐渐地,漕运衙门上下,都成了他的心腹。就连一些地方官员,也开始讨好薛远,希望能够分一杯羹。

薛远对外却表现得极为谦逊,常说自己能有今日,全靠燕家提携。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位年轻的漕运总督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在燕府门前跪求的年轻人了。

正当众人以为薛远会一直依附燕家时,朝中突然传出一个消息:薛远的妹妹被先帝看中,要进宫为妃。这一纸旨意,让薛远的地位彻底改变。他不再是依附燕家的女婿,而是皇亲国戚。

有了这层关系,薛远在朝中的势力开始迅速扩张。他一面继续经营漕运系统,一面开始在军中安插亲信。短短几年间,薛远手中已经掌握了漕运、兵权两大重器。

当太后登基称制后,薛远更是水涨船高。他开始频繁出入宫中,与太后商议朝政。表面上,这对兄妹情深意笃,共同为国分忧。可在暗地里,薛远已经开始谋划着更大的图谋。

就在这时,平南王叛乱的消息传来。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改变了朝廷的格局,更让薛远找到了摆脱燕家的契机。在那场惨案中,他不仅失去了儿子,还与发妻燕敏和离。但世人却不知道,这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二、"三百忠魂"背后的真相

天色未明,平南王的兵马就已经包围了皇城。这位先帝的亲弟弟,在兄长驾崩后并未安分守己,反而暗中蓄养死士,等待时机。当朝堂上下还沉浸在先帝离世的悲痛中时,平南王便带着三千精兵,直取皇城。

那一日正值农历十五,往日灯火通明的皇城黑得可怕。太监宫女们四处奔逃,却被平南王的士兵层层围堵。平南王的目标很明确:太后和年幼的太子。可是搜遍了整个皇宫,却连太子的影子都没有找到。

平南王不甘心,当即下令将城中所有七岁左右的孩童全部抓来。三日之内,整整三百个孩子被关进了宫中的偏殿。平南王让宫人辨认,却无一人敢指认其中哪个是太子。

就在平南王即将大开杀戒之际,薛国公府上的小公子薛定非被人推了出来。这个与太子年纪相仿的孩子,一出现就引起了平南王的注意。他身上穿着的衣服用料考究,举手投足间都透着贵气。

更重要的是,这孩子的举止与传闻中的太子极为相似。平南王本以为找到了突破口,却在薛定非喊出"父亲"二字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站在殿外的,正是薛远。

在场的人都看到,薛远亲手拉开了弓箭。那一箭正中薛定非的胸膛,年幼的孩子甚至来不及喊出第二声"父亲"。混乱中,平南王纵火焚烧了关押其他孩童的偏殿。浓烟散去后,地上只剩下一片焦黑。

从那以后,"三百忠魂"成了京城的禁忌。可宫里的老人们却说,那天晚上根本就没有其他孩子被烧死。在薛定非被推出来之前,那些孩子就已经被太后的心腹暗中救走了。平南王纵火,不过是给自己败退寻找借口罢了。

更有传言说,在平南王叛乱之前,太后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她与薛远商议后,决定将薛定非推出去,既可以迷惑平南王,又能让薛远借此立下大功。而真正的太子,早就被太后藏在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地方。

事后,朝廷追封薛定非为忠烈王,并在城外修建了"三百忠魂"纪念碑。可薛远却从未去祭拜过自己的儿子。每年清明,前去上香的都是燕家的人。

这场震惊朝野的叛乱,最终以平南王仓皇逃亡告终。可真相究竟如何,却无人能说得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从那以后,薛远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而燕家却因为一封书信,开始走向没落。

当年那个被焚毁的偏殿,如今已经重建。每到夜深人静时,却总有宫人说听见孩童的哭声。那声音时远时近,像是在诉说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或许只有太后和薛远才知道答案。

三、两位夫人的命运转折

燕敏是京城出了名的才女,自小在勇毅侯府长大,学得一身好本事。她不仅精通琴棋书画,更深谙诗词歌赋。每年春日,勇毅侯府的赏花宴上,总少不了她的身影。一曲《梅花三弄》,便让多少世家公子为之倾倒。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才女,最终却嫁给了当时默默无闻的薛远。婚后的燕敏贤良淑德,不仅将薛府打理得井井有条,更是对薛远言听计从。正是有了燕家这门亲事,薛远才得以在朝中站稳脚跟。

可天不遂人愿,燕敏只生下了一个儿子薛定非。这个孩子可是燕家的掌上明珠,从小就聪明伶俐。七岁那年,竟然能将《千字文》倒背如流,连太后都夸赞不已。

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慧的孩子,却在平南王叛乱中丧生。更令人唏嘘的是,射出那致命一箭的,竟是他的亲生父亲薛远。消息传到勇毅侯府时,燕敏当场晕厥。醒来后的她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日日守在薛定非的画像前,到后来竟染上了重病。

薛远非但没有去看望发妻,反而在薛定非去世不到三个月,就将外室程氏迎进了府。这位程氏来历成谊,据说是江南一个商人的女儿,除了一张出挑的容貌外,再无任何显赫的家世背景。

当时京中传言,程氏早在薛定非尚在人世时,就已经有了身孕。薛远之所以将亲生儿子推出去,就是为了给程氏腾位置。这些话传到燕敏耳中,她当即提出和离,回到了勇毅侯府。

程氏入府后不久,果然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薛姝。这个女儿倒是极得薛远的欢心,他不仅将女儿捧在手心里养大,更是将其寄养在宫中,交由太后亲自教导。

可怜燕敏回到娘家后,终日以泪洗面。不到半年,就郁郁而终。临终前,她将一封信交给了父亲燕毅,说是要为儿子讨个公道。这封信后来成了燕家被诛的导火索,其中究竟写了什么,至今无人知晓。

程氏虽然顺利成为了薛府的女主人,但她的日子却并不好过。薛远对这位新夫人,从来都是冷冷淡淡。除了在太后面前装装样子外,连正眼都不愿意瞧她一眼。宫里的老人都说,程氏再得宠,也不过是薛远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新夫人虽然出身商贾之家,却偏偏对朝中大事颇有见地。每次薛远在府中议事,她总能适时地提出建议。渐渐地,就连一些朝臣都发现,这位貌似无权无势的程夫人,竟然暗中替薛远处理起了不少政务。

四、朝堂暗涌

太后登基称制的第三年,朝中就开始流传一个消息:当今圣上的身子一直不见好转。这个消息让朝臣们人心惶惶,毕竟圣上膝下无子,若是圣上真有个三长两短,这江山该由谁来继承?

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后突然召见了沈玠。这位沈玠是当今圣上的堂弟,年纪虽轻,却颇有才干。太后当着众臣的面,亲自为沈玠正了衣冠,还赐下了一块玉佩。这一举动,顿时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后这是在为立储做准备。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太后就开始让沈玠参与朝政。不仅如此,她还特意将薛远的女儿薛姝调到身边教养,明里暗里都在为这两个年轻人牵线搭桥。

可就在太后忙着为沈玠铺路时,薛远却在暗中有了新的动作。先是漕运衙门突然更换了一批官员,这些新任命的官员,无一不是薛远的心腹。紧接着,几个重要的边防将领也被调了职,换上了一些默默无闻的小官。

这些调动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那些新上任的将领,都曾经在薛远手下做过事。而那些被调走的老将,几乎都与燕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更令人玩味的是,薛远开始频繁出入兵部。每次议事,他总要与兵部尚书单独谈上许久。朝中传言,薛远已经在暗中操控着兵部的大权。但凡军中要事,都要经过他的首肯才能定夺。

不仅如此,薛远还在各地设立了漕运驿站。表面上说是为了方便运粮,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些驿站分布的位置,恰好构成了一张庞大的情报网络。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薛远的耳目。

就连漕运系统也出现了诡异的变化。每年的粮草调配清单上,总是会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数字。有御史暗中查证,发现这些多出来的粮草,都被运往了边关的几个重要军镇。而这些军镇的将领,无一例外都是薛远的亲信。

最让人不解的是,薛远对妹妹太后的态度。在朝堂之上,他对太后言听计从,处处表现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可暗地里,他却在悄悄瓦解太后的势力。那些支持太后的大臣,不是被贬官外放,就是莫名其妙地卷入了贪腐案。

朝中大臣都看在眼里,却无人敢言。毕竟薛远手中握着兵权和漕运大权,就连太后也不得不对这个弟弟礼让三分。至于沈玠,虽然有太后支持,却始终无法在朝中站稳脚跟。那些本该支持他的大臣,不是被薛远收买,就是被他打压得抬不起头来。

五、权力的本质

一纸诏书,让整个朝堂为之震动。太后竟然下令将薛远的女儿薛姝降为庶人,永远不得入宫。这道诏书来得突然,就连薛远也始料未及。原来太后已经发现了薛远的真实意图。

事情要从三天前说起。一个深夜,太后的贴身宫女送来了一封密信。这封信是从程夫人的针线匣子里发现的,上面详细记载了薛远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暗中培植军队,收买朝中大臣,甚至连边关十八镇的兵权,都已经落入了他的掌控。

更令人震惊的是,信中还透露出一个惊人的秘密。当年在平南王叛乱时,薛远不仅没有保护太子,反而暗中派人放走了平南王。而那场"三百忠魂"的惨案,也不过是他用来掩人耳目的一场戏罢了。

这些年来,薛远一直在暗中与平南王保持联系。他们约定,等到时机成熟,就里应外合,一举夺取大权。至于太后扶持的沈玠,不过是薛远用来麻痹太后的一个幌子。

太后这才明白,自己这个弟弟从来就没有真心辅佐朝廷的意思。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的野心铺路。就连把女儿薛姝送入宫中,也不过是想让她成为监视太后的眼线。

更令人寒心的是,薛远早就派人潜入宫中,在太后的身边安插了眼线。宫中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耳目。这些年来太后以为自己在培养接班人,却不知道正中了薛远的下怀。

就在太后准备采取行动的前一天,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边关十八镇同时举旗造反,声称要拥立薛远为帝。与此同时,京城四门的守军也突然换了将领,全都是薛远的亲信。

太后这才意识到,薛远的势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那些年来朝中的种种异象,什么漕运账目不清,什么军饷短缺,原来都是薛远在为今天做准备。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薛远竟然连太后身边最信任的太监也收买了。若不是程夫人及时送来密信,恐怕太后早就落入了薛远的圈套。

就在朝堂一片混乱之际,一支神秘的军队突然出现在京城城外。为首的将领手持尚方宝剑,自称奉天子密令前来勤王。原来当年那个在平南王叛乱中"死去"的薛定非并未真正死去,如今已经率军归来,准备清算这一切。

0 阅读:3
俊恩聊历史故事

俊恩聊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