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31国曾要蜂拥而上,就问哪个北约国家能承受住第一轮核打击

历史海大富 2025-03-31 02:25:56

自1945年二战结束,莫斯科和北约阵营的长期对抗就成为了欧洲大陆上的政治常态,即便苏联解体,俄联邦也和西方世界进行了维持着这种互相防范对方核威慑的态势。

2022年以后,随着俄罗斯发起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急剧恶化,剑拔弩张。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与北约国家的关系变得更差了。面对北约31国在援乌问题上一拥而上的行为,俄罗斯也不止一次拿出核武器的底牌说事儿,认为俄罗斯的核武器足以让北约偃旗息鼓。但实际上却没有达到战略目的。

那么,假如某一天局势真的难以控制,俄罗斯真的把核武器打了过去,北约31国在俄罗斯的第一轮核打击之后,有多少国家还能挺下去?他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后手呢?

1,俄罗斯和北约国家的核能力

首先必须要先对核武器的概念有一个基本认识,否则很多人很容易被核弹毁天灭地的场景和科幻般的“核冬天”所迷惑。

目前世界各国主要投入装备的核武器弹药,以原子弹和氢弹为主。而且,俄罗斯和美国分别在2012年和2013年完全销毁了氢弹,英,法放弃氢弹更早,冷战结束时就销毁了,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等国也都没有氢弹服役,只有中国还有一部分氢弹服役。

至于中子弹和定向能核弹这些第三代,第四代核武器,其实都只存在于上世纪的实验室和小批量生产中。美国在1992年后全部退役了中子弹,苏联及其后继者俄罗斯更是完全没有生产过中子弹。

因此,如果俄罗斯和北约国家发生核战,双方能用的弹药还是原子弹。

光有弹头还不够,还要能把核弹头打出去才行,因此,评估一个国家的核能力,还需要看它相关的核投射能力。而现在有核国家的主要投射方式,就是把核弹头装在导弹里,或一弹一颗,或一弹多颗把它打出去。

目前,俄罗斯有大约5580颗核弹头,其中1710颗是可以远程投送的核弹头,2150颗是短距离投送的弹头,其它的要么没有展开部署,要么在仓库吃灰封存。

而俄罗斯能够投射核弹头的导弹主要是870多枚陆基弹道导弹,640多枚潜射弹道导弹和200多枚空射弹道导弹。

北约有美国,英国,法国三个有核国家。这其中,美国有5177颗核弹头,处于展开部署状态的有1770多颗,分别部署在400枚陆基弹道导弹,970多枚潜射弹道导弹,300枚空射导弹和100多个战术弹道导弹上面。除此之外其它的核弹头要么处于仓库吃灰状态,要么等待拆毁。

英国现在有225颗核弹头,里面有120多枚安装在潜射弹道导弹上。法国也有290多颗核弹头,全部都在役,被分别部署在战斗机和潜艇上。

而这些安装了核弹头的导弹,也需要由飞机,重型卡车或者潜艇投送。

俄罗斯目前可以投射核弹头的平台主要是180枚RS-24“亚尔斯”,以及一定数量的RS-28“萨尔马特”,RS-26“边界”弹道导弹。这里面,除了“边界”和以他为基础发展的“榛树”导弹在最大射程低于6000公里,其它的都是射程更远的洲际导弹。

俄罗斯的潜射弹道导弹主要是R-29,青斑和布拉瓦三种款式,最大射程均在8000公里以上,分别由7艘“北风之神”级和6艘“德尔塔”级战略核潜艇携带,这些舰艇全部下水后一次性可以携带208枚潜射弹道导弹。

至于空基核力量,主要由50多架图-95MS,16架图-160战略轰炸机组成。它们主要携带装了核弹头的KH-55或者KH-101,KH-102巡航导弹出击,其导弹的最大射程在3000至5000公里之间,不过比起弹道导弹,它们的威力要小很多。至于图-22,它虽然理论上可以带核弹出击,但空中生存能力不够乐观,俄罗斯不大可能用它携带核弹出击。

美国的陆基核投射平台,主要是400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空基核投射力量主要155架B-1B,B-52H,B-2战略轰炸机和F-15E等战机组成。前者可以发射空射核导弹,而F-15E这些也可以带小型核弹出击。

美国的海基投射平台,由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组成,它们能够一次性携带208枚“三叉戟”导弹出击。

英国目前的核投射力量由4艘“前卫”级战略核潜艇组成,它们下水后可以一次性携带64枚“三叉戟”导弹。

法国的核投射力量由4艘“凯旋”级战略核潜艇组成,它们全部下水后可以一次携带,发射64枚M51型洲际弹道导弹。此外,法军还有50架阵风战机,可以携带ASMP-A核子超音速巡航导弹。

以上就是俄罗斯和北约国家基本的核力量情况了。那么,俄罗斯发射核弹后,会发生什么呢?

2,第一轮核打击之后会发生什么?

假设俄罗斯真的一次性把所有核武器都发射出去,那么,扣除封存状态的,没有装入导弹的,没有装入投射平台的那些,俄罗斯第一波能发射的核弹头,理论上是1278颗,在实际操作中,它的数量还可能会更低。因为发射平台的带弹量是有限的。

想要靠着1278颗核弹头摧毁所有北约国家,是不可能的。

核武器的物理威力,是有限度的。俄罗斯装备的核弹头用于洲际弹道导弹的,一般是75万吨至80万吨TNT当量,最大的则有2000万吨TNT当量。

这些核弹头,单个出击的话,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完全摧毁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因为,核弹要么采用空爆方式,要么触地爆炸。空爆可以让杀伤半径最大化,但一颗8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爆炸产生的光辐射杀伤半径是13.5公里左右,这里面冲击波造成的直接杀伤半径为10公里左右。

即便是2000万吨级的核弹头爆炸,光辐射杀伤半径也只有25.6公里左右,其中冲击波杀伤范围是19.6公里。而如果采用触地爆炸方式,虽然可以对爆炸中心的建筑,工事产生更大伤害,但破坏范围也会大幅度缩减。

至于核辐射,实际上核弹的热辐射,爆炸当量越大,其化学辐射就越低,俄罗斯和大多数有核国家一样,其核弹都是追求当量,瞬间释放大量热能和冲击波的,化学辐射并没有那么强。往往只需要一个星期,这些核武器造成的化学辐射就可以衰减到能够安全活动的状态,至于什么核冬天,不过是冷战时期萨根出于担忧,夸大其词的担忧罢了。

事实上,即便是广岛和长崎,当年遭遇了核爆之后,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人类居住活动。

而且,很重要的是,地形和人防工事,建筑也会极大的限制核弹的爆炸威力。比如,山地地形就可以有效抑制核爆冲击波蔓延。

而就防御工事来说,二战以后,欧洲,东亚等国的城市几乎都变成了一个个巨大的钢筋混凝土森林,而且,各国城市普遍还有发达的地下人防工事。

别说是柏林,巴黎,法兰克福,伊斯坦布尔这些大城市了,很多更小规模的城市,也都有大量的地下人防设施可以发挥作用。在这种人防工事众多,地面上又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森林的情况下,除非是离爆心很近的范围,否则都很难被摧毁。

至于为什么广岛,长崎当时会那么惨。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日本当时的城市建筑以木质为主,广岛爆心附近260米的帝国银行广岛分行因为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就没有被原子弹摧毁。

在这种情况下,光摧毁伦敦这样的大城市,就需要大约上千枚核弹集中投放,更何况是整个欧洲。这需要的弹药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俄罗斯目前俄核弹储备了。

实际上,核武器优先的打击目标,是敌方的核弹发射阵地,机场,政要,军用港口等高价值目标,用来大规模打民用设施,并不划算。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除了黑山,卢森堡,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几个实在是领土太小的国家以外,俄罗斯的核力量根本没办法把其它北约国家的全部人口,城市击垮,更没有能力摧毁其抵抗能力。

而且,考虑到北约国家在东欧前沿部署了反导系统,后方也有一些防空力量,加上从太空到格陵兰和欧洲地面的预警系统,俄罗斯如果发射核弹,一部分也会被北约拦截,剩下的爆炸了也难以产生足够的力量摧毁北约国家。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英,法,德这些国家的土地面积还可以容许他们有大量的军力被转移和隐藏起来。尤其是他们的战略核潜艇,很难被第一时间击沉。因此,在俄罗斯发出第一轮核打击之后,英,法,美三国是完全有能力对俄罗斯施加核报复的。

当然,他们的核武器其实也没有能力完全摧毁俄罗斯,核战也的确会带来大量的伤亡和损失,但绝对没有夸张到灭国毁星的地步。

参考资料:

1,2024.6.18-环球时报-最新报告:2100枚核弹头处于“高度战备状态”

2,2024.11.15-南方周末-人类的核武器有没有毁灭地球的威力?

0 阅读:39
历史海大富

历史海大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