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4月12日,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当初携手发表《独立宣言》,一起赌上身家性命与英国佬拼死作战的兄弟,却在美国独立85年后,犹如分外眼红的仇人,大打出手。
表面上看,这场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内战,是因为奴隶制的存废而导致。
但事实上,从殖民地时代开始,南北双方就已经是矛盾丛生。
美国的前身是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
这13块殖民地,集中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东部,各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
大体而言,中南部由于拥有广阔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地,吸引了大量欧洲贵族、大地主前来投资,因此属于典型的种植园经济,负责生产销往欧洲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
北部则不同,工商业较发达。北方移民多是在欧洲受迫害的清教徒,思想开放,崇尚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对统治阶层,也就是南方的贵族、大地主,本就没有好感。
在通讯手段不发达的年代,这种因经济文化差异,导致南北方在骨子里互看对方不顺眼的局面,必然是矛盾重重,迟早要分家。
只不过,西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矛盾的爆发。
十九世纪初,受“天定命运论”思潮的影响,美国人挥起屠刀,一路向西,将领土从大西洋扩张到了太平洋。
领土的扩张,让南北市场有了互补,双方矛盾得以掩盖。
可是,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有问题不解决,一味的掩盖,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
从1810年代开始,国会议员们总会因为一件事而争吵。
那就是在新领地上建立的州,到底是自由州,还是蓄奴州?
如果是自由州,意味着会有两名反对奴隶制的议员进入参议院。
如果新加入的都是自由州,废奴最终会成为主流。
这等于是砸了南方种植园主们的饭碗。
反之也一样,若是国会被支持奴隶制的议员控制。会严重影响北方资本家的利益。
很讽刺的是,两边吵架时,还都引经据典,试图证明上帝是站在自己一边。
北方的议员说:奴隶制是原罪,要想获得上帝的救赎,就必须废除奴隶制。
南方议员则说:黑奴都是异教徒,奴隶制是他们接受灵魂救赎最好的方式。
也不知道上帝造了什么孽,还要为这种破事操心。
这里有个问题:资本主义也是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进行剥削,为什么北方的企业主需要自由劳动力,而不用奴隶呢?
这是因为,饥饿比皮鞭更有效,市场比监工更廉价。资本家养一个自由劳动力的成本比养一个奴隶的成本更高。
南北战争前,男性黑人奴隶的价格约为25英镑,这相当于在密西西比河以西,购买80平方公里土地的价格。
奴隶高昂的价格,让北方企业主们承受不起。
1820年代,美国北方的工厂
同时,工业发达了,生产的商品就越来越多,需要市场。
自由劳动力能够产生市场。而奴隶连韭菜都不算,顶多算生产资料,不产生市场。
如果社会上都是被剥削到只剩裤衩子的奴隶和少量奴隶主,消费需求将无法满足。
没有消费,生产的商品卖给谁?
另外,立国之初,美国的工业还在起步阶段,资本远不如欧洲同行。
因此,美国要想发展工业,就必须实行贸易保护,提高进口产品的关税,以保护自己脆弱的工业基础。
但提高关税,必然会遭到欧洲国家的报复。
如此一来,南方向欧洲出口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就会受到来自南美、南亚等地的产品的冲击。
并且,搞贸易保护还会导致南方的奴隶主和老百姓,只能买北方的国产货。
如果国货物美价廉,倒也罢了。关键是当时的北方产品,价格没优势,质量还差,这严重影响了南方人的生产和生活。
南方种植园里工作的黑奴
所以,美国早年的南北方矛盾,并不是简单的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很显然,南方的老爷们,已经落后于时代。
而北方的老爷们,手段更高明。
他们把奴隶“解放”出来,奴隶们欢天喜地,以为自由了。
但实际上,奴隶只是被隐形的枷锁,捆在一个更大的笼子里劳作。
由于废奴和蓄奴,并非简单的道德问题,而是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
因此每当有新的州加入联邦,国会议员就会扯皮。
在最初的时候,北方不占优势,经常对南方妥协。
比如1820年,南北双方达成共识:除了现有州以外,今后在北纬36.5度线以北,不可以存在奴隶制。
这就是所谓的“密苏里妥协案”。
可南方在北方妥协后,并不满足,多次试探北方的底线。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
1854年,随着垦殖的人口日益增多,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要求建立新州。
这两个地区在北纬36.5度线以北,理应以自由州加入联邦。
但南方奴隶主凭借在政府和参议院中的优势,宣布密苏里妥协案作废。
为了堪萨斯到底是该废奴,还是蓄奴,南北议员在国会大打出手。
因为奴隶制废存问题,议员们在参议院互殴
经过一番唾沫星子互喷和拳脚相加后,国会决定把皮球踢给老百姓。
也就是让老百姓公投,哪边赢了就听谁的。
理论上,这非常民主。但没人会料到,这个决定铸成了一个大错。
直到今天,美国都没有户籍制。老百姓从一个州,迁徙到另一个州,完全自由,不需要上报、登记。
而这就意味着,外地人可以跨区投票。
反正也没人知道投票的选民,到底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
结果当堪萨斯州举行公投时,废奴主义者和蓄奴主义者,便争相前去抢地盘。
很快,两拨人都发现了问题。
比如一个投票点,本来只有1500名注册选民,但却收到了超过6000张投票。
美国人武德充沛,既然做加法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做减法咯。
如果把对面的人都干掉,让对面没法投票,那不就赢了吗?
于是,一场屠杀开始了。
废奴主义者和蓄奴主义者打作一团,数百人在冲突中遇害。其中不少是无辜的人。
这一事件,史称“流血的堪萨斯”。
“流血的堪萨斯”
南方出尔反尔,是不是意味着北方就是被动挨打的老实人呢?
也不是。
早在密苏里妥协案之后不久,一些废奴主义者便潜入南方,解救黑奴,想以此直接瓦解南方的奴隶制。
由此,废奴主义者还搞出了美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地下铁路”。
所谓地下铁路,并不是现在的地铁,而是黑奴在废奴主义者的帮助下,由南方逃向北方自由州的一系列道路网络的统称。
之所以称作“铁路”,是因为当时正逢美国铁路大发展,废奴主义者们认为,这一系列道路的作用,不亚于日行百里的铁路。
至于“地下”,顾名思义,就是见不得光的意思。
经过发展,废奴主义者开辟了东、西以及海路,三条地下铁路。
西线从新奥尔良、小石城等地出发,沿密西西比河北上,抵达五大湖地区;
东线从佛罗里达等地出发,沿着阿巴拉契亚山北上,最终抵达费城和纽约;
海路则是从查尔斯顿等南方沿海城市出发,从海上抵达波士顿等北方港口。
1850年代地下铁路示意图
据不完全统计,在地下铁路兴盛时期,每年至少都有上千名奴隶成功逃到北方。
前面说过,奴隶的价格并不便宜。
对于奴隶主来说,废奴主义者救走黑奴,这属于盗窃巨额财产!简直无法无天。
后来在南方的压力下,美国国会通过了《逃亡奴隶法》。
这是一部典型的恶法,根据条文规定:南方的白人只要宣一个誓,就可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认定一个黑人是他家逃走的奴隶;并且北方的政府机构,必须配合南方追捕奴隶。
在此之前,看不惯蓄奴制的北方废奴主义者,会自发地庇护逃出来的奴隶们,帮他们逃脱抓捕。
这部恶法一出,不愿惹事的北方城市,只得出台地方性政策,不许为外来的黑人提供庇护。南方的“奴隶猎人”则开始肆无忌惮地在北方抓捕黑人。
而黑人由于几乎没有为自己辨明自由身份的权利,这就导致不仅是逃走的奴隶,就连出生在北方,本就是自由人的黑人,也被掳去不少。
“奴隶猎人”抓捕黑人
此等恶法也能颁布,北方的废奴主义者愤怒了。
既然法律途径行不通,那就动武吧!
1859年10月16日,为了唤起各蓄奴州的奴隶起义,一个叫约翰·布朗的废奴主义者率领22个白人和黑人组成的队伍,在弗吉尼亚州发动起义。
虽然这次起义很快被镇压,但却影响了历史走势,大大加速了美国内战的进程。
1800年,约翰·布朗出生于康涅狄格州一个白人农民家庭。
由于父亲是废奴主义者,布朗从小便接受反奴隶制思想的熏陶。
成年后,他积极投身于废奴运动。还组建了一支武装,经常与蓄奴派干仗。
不过,有资料证明,布朗的精神可能是病态的,并不是一个很有理性的人。
约翰·布朗
堪萨斯内战后,公投结果出来了,堪萨斯成为自由州。
这是废奴派的重大胜利,但布朗认为,堪萨斯的胜利只是开始,奴隶解放的浪潮一定会席卷整个美国。
在这种心态影响下,他制定了一个宏大计划:进军南方,解放并训练奴隶,用暴力推倒南方的种植园经济。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1859年7月,布朗带着一支四人小队来到哈珀斯费里,在附近租下一个农场,用以集结队伍,储存物资。
哈珀斯费里是西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位于波多马克河和谢南多厄河交汇处,也是弗吉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的接壤处。
这里的西边是山区,东边遍布种植园。
从地图上看,布朗选的位置非常好。进可攻,退可守。
他如果能占领哈珀斯费里,可以把周围种植园的奴隶解放出来。
事成以后,布朗带着奴隶退守山林潜伏,训练他们。
待教会奴隶使用枪支,再走出山林,继续解放下一个种植园。
如此周而复始,岂愁大事不成?
另外,布朗选择在哈珀斯费里起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有一座兵工厂。存有数量庞大的武器装备。
哈珀斯费里1805火枪,美国国家军械库制造的第一支燧发手枪
1859年10月16日夜,布朗认为时机成熟,率领他的2个儿子,5名黑人,14名白人废奴主义者,秘密进入哈珀斯费里。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兵工厂内的军火库。
按理说,兵工厂是军事重地,应该防守严密。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当晚只有一个人值班。
于是,布朗率领的小队就这么轻松拿下军火库,夺取了10万支步枪。
紧接着,布朗派人封锁波多马克河和谢南多厄河上的桥梁,劫持附近60名奴隶主作为人质,并派人散布消息,号召奴隶加入起义。
按照他的估计,只要振臂一呼,自己的队伍就能扩充到几百人。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布朗小队占领整个哈珀斯费里后,却没有奴隶响应。
从马里兰高地俯瞰哈珀斯费里
布朗对此不能理解,继而失去理智,导致他没有及时撤退,而是在哈珀斯费里又等了一天。
结果,奴隶没等来几个,却等来了附近的白人民兵。
布朗发动起义的当晚,附近的民兵收到消息,纷纷向哈珀斯费里集结。
10月17日,民兵发动攻击。
布朗小队打不过,只得挟持人质,退守到兵工厂附近的一个消防站里。
当天夜间,一支海军陆战队赶来,带队的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罗伯特·李。
李将军虽然也有蓄奴,但并没有明显的种族主义,他很能理解布朗的主张。
因而罗伯特·李并没有第一时间进攻,而是派自己的副官进入消防站劝降。
此时,布朗的两个儿子已经战死,起义者大多都负了伤。
面对劝降,他万念俱灰地说道:“我宁愿死在这里。”
约翰布朗退守的消防站
见劝降不成,海军陆战队一拥而上,击倒布朗和他的追随者后,发现这些人已经非死即伤,但人质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12月2日,在经过审判后,约翰·布朗被判处绞刑。其他被俘者也先后被处以绞刑。
行刑前,布朗在监狱里写下遗言:“我,约翰·布朗,现在坚信只有用鲜血才能洗清这个有罪国土的罪恶”。
约翰·布朗被处刑
约翰·布朗死后,南方奴隶主指责他是抢劫国家军火库、绑架平民(奴隶主),掠夺他人财产(黑奴)的暴徒。被绞死属于罪有应得。
北方废奴主义者则把布朗推上了神坛。
一个白人,为了解救黑人,牺牲自己。这简直就是洗清美国奴隶制原罪的当代耶稣。
很多人被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由此可见,约翰·布朗的起义,让本就出现裂痕的南北双方,再也无法愈合。
而他的遗言,很快也得到应验。
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新总统。
林肯上任前,为了保护北方的工业,国会通过新的关税法案,计划将美国的平均关税调高到37.5%。
如果这项法案执行,南方在欧洲的棉花贸易将会受到严重打击。
为了抵制关税法案,南卡罗来纳州率先宣布退出联邦。随后又有六个州跟随。
1861年2月,脱离联邦的七州成立美利坚联盟国,杰弗逊·戴维斯被提名为首任总统。
实际上,南方各州脱离联邦,是有法可依的。
当时的宪法,并没有规定各州不许脱离联邦。
弗吉尼亚甚至在入伙前就有言在先,一旦本州人民认为联邦政策对本州不利,就有权力选择离开美国。
这也是后来罗伯特·李,选择效力南方最重要的原因。
但林肯无法接受这种分裂国家的行为。
他在就职典礼上说:“没有必要流血或暴力,除非为了国家主权不得不这样”。
同时他还宣称,南方脱离联邦“在法律上无效”。
这意思很明白,关税,我涨定了,你们要是想闹,我奉陪到底。
林肯的这一态度,也成为了南北分裂最后的导火索。
1861年4月12日,南北战争正式爆发。
其实说到底,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美国的南北战争起因,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废奴与蓄废之争。而是从阶级、宗教、文化,再到体制、经济等方面的矛盾,最后集中在了奴隶制与关税上。
那么南北战争的过程如何呢?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