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磨玻璃结节一网打尽复查发现新结节,提高关注先随访再做定夺

戴纪刚的笔记 2025-02-15 03:34:49

磨玻璃结节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总是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给我们增加一些“坎坷”。今天这位结友就是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在一网打尽右肺高危结节两年后,发现了一个新的较大尺寸磨玻璃结节,于是贴吧求助,希望可以拿到精准诊断加定心丸。

从具体情况描述来看,报告中提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有一枚10mm*8mm的磨玻璃结节(平均密度-775.5,最大-396,最小-1024),并可见空泡征象。因为没看到以往的报告和影像,只能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虽然结节平均密度比较低,但是高密度部分还是需要关注,加上空泡征,这就使得结节需根据随访变化再做定夺。

磨玻璃结节在随访的过程中会有几个“关键指标”,包括结节尺寸、实性成分及其密度变化(即CT值)、空泡征/血管征等高危因素(重点说明,高危因素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关注结节的变化,需要更适配个体化情况的随访管理,而不是有了高危因素就需要立刻手术治疗)。其中,实性成分和密度变化(CT值)是判断结节性质的重要指标,CT值能够及时反映磨玻璃结节的变化情况,但因其需要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数值来进行参考,所以单次测量的值更多作为初步判断依据而不是一个“绝对”判断标准。

纯磨玻璃结节的平均CT值大约在-500HU至-700HU之间,而混合磨玻璃结节的CT值则大约在-300HU至-500HU之间,实性结节的CT值则会更大。CT报告中会给出这一次测量的具体数值(例如这位结友给出的平均值就是-775.5),根据这个数值对结节进行“分类”,并结合以往的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但是如果中间有高密度部分,可能会使浸润灶,这样就导致了结节可能已经到了微浸润阶段。

以下转自结友的网络咨询:

本人于2021年体检首次发现右肺多发磨玻璃结节,2022年10月有幸得到戴主任出手切除(ID:10480651,一原一微),后定期复查。

前几天复查,报告中提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有一枚10mm*8mm的磨玻璃结节(平均密度-775.5,最大-396,最小-1024),并可见空泡征象。

经比对前片,这个结节不是突然出现的,但是报告中是第一次提到。

恳请戴主任百忙中为我诊断一下:结节性质如何,是否建议切除?

0 阅读:2
戴纪刚的笔记

戴纪刚的笔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