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女王吴健雄,为美国造原子弹,墓碑却刻着: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绍辉聊过去 2024-01-27 16:06:05

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仪式上,杨振宁和李政道一同捧起了奖杯。

然而却鲜有人知,领奖台上其实少了一个人。

这本来应该是三个人的奖杯,颁奖前夕另一人的名字却被突然划掉了。

那个本该一同站在台上的人名叫吴健雄,在世界物理学史上她注定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可在中国她却是毁誉参半。

她曾经在美国的原子弹研究计划中功不可没,半生在为美国科研做贡献,但 却被无情抹杀功劳。

然而老年却又选择回到中国落叶归根,并且在墓碑上写下了“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因为这几个字,她引来了无数的争议——大半生为美国科研做贡献的她,到底算不算“一个永远的中国人”呢?

1912年的江南水乡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对于当地的书香门第吴家而言,这是一件大喜的事情。

家主吴仲裔饱读诗书但却并不不拘泥于陈腐教条,将女儿取名为健雄对其寄予厚望。

作为一个开明的父亲,他不希望女儿被传统的三从四德束缚,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一番作为的巾帼英雄。

但此时的他仍旧低估了女儿未来的成就,任谁也想不到这个女孩儿日后会成为赫赫有名的“核弹女王”。

在父亲开明的教育下,年幼的吴健雄从小就与其他的孩子不同,表现出了极强的学习天赋,年仅十一岁就考上了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院。

而后一路不让须眉,凭借着优秀的成绩踏入了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的课堂。

相比于当时的社会风气,从小受父亲教导的她不愿意像普通的女生一样结婚生子,潦草的过完一生。

而是希望着能有一天像自己的名字一样成就一番大事业,可当时的她并未找到方向,反而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直到有一天,在图书馆学习的她无意间翻到了居里夫人的事迹。

同样是身为女性,居里夫人的自强与坚毅深深的鼓舞了她,让她觉得人生就该如此为了实现自己的锲而不舍的奋斗。

有了目标,吴健雄毅然的投入了物理学的知识海洋。

而巧合的是当时中央大学的物理系任教老师施士元当年就曾在法国留学,在居里夫人创办的镭研究所工作。

吴健雄对于这位曾经留学法国,和居里夫人共事过的老师十分崇拜,而她的聪明才智同样也引起了施士元的关注,此后崭露头角的吴健雄顺利的成为了施士元的学生。

中央大学学习期间,在施士元的指导下,吴健雄完成了早期的物理基础学习,然而当年的国内物理学知识匮乏,条件简陋,很多的理论都碍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验证。

而这个时期的吴健雄也深感于国家的积弱与混乱,她清楚,如果想要拥有能够改变国家现状的科技,就必须学习先进的知识,要走出国门放眼世界。

于是,在将中央大学所传授的知识学习透彻之后,她选择了告别家乡和父亲,孤身一人前往美国加州大学继续深造。

来到了美国加州大学之后,深爱物理学的吴健雄被对方先进的理论知识以及精良的设备深深的震撼了,这些正是她苦苦追寻的改变国家的利器。

随后她主动跟随加州大学物理系的几位“学术大牛”学习,而在加州大学期间的深造,也为她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事实证明,吴健雄的物理天赋确实无可置疑。

1938年,年仅26岁的她就已经学有所成,在导师赛格瑞的指导之下,开始了针对原子核的研究实验。

之后仅仅只过了一年,吴健雄就在原子核裂变中发现了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氙-135。

她当即将这个发现实验撰写成论文投往了美国著名的权威物理学术期刊《物理评论》上,这也让她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物理学者。

出名之后,各路邀请函蜂拥而至,在仔细斟酌之后,她接受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前往学校成为一名讲师,为国防军官教授物理知识,而此时她的成就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关注。

在美国当局的一番考量过后,决定邀她参与到了原子弹制造计划之中。

她也因此成为了第一批参与原子弹制作的科研人员中唯一的女性,并且与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原子弹的研究虽然困难,但是在集齐一众科学家的智慧之后,还是有条不紊的进入了后期,但也在此时突然遇到了一个重大的阻碍。

每次在核裂变之后,核链条总是会失去反应停止,但经过研究人员们多次的讨论却始终没有找到原因,这让原本进展顺利的研究陷入了僵局,就在此时,奥本海默想起了吴健雄。

世人都以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都是美国人的智慧,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如果没有吴健雄的参与,当年或许就见不到那两朵震惊世界的蘑菇云了。

在最早的时候,由于美国存在着严重的排外和歧视女性行为,虽然吴健雄的能力无可置疑,但是傲慢的美国人却不愿让一个华人女性 参与进这项重要的研究。

所以当有人提起吴健雄的时候,大多数的科研人员都嗤之以鼻。

不过困难就摆在那里,不管态度多傲慢,他们也都清楚吴健雄在核裂变领域的成就,最终在迟迟没有进展之后,负责人力排众议亲自向吴健雄发出了邀请。

而在吴健雄指导下,原子弹的研究进度飞速推进,最后一步的阻碍也被吴健雄巧妙的攻克了,原子弹问世。

在此之后,吴健雄在学术界声望日隆,被西方学术圈推崇为“东方居里夫人”,“核弹女王”。

可是在学术圈之外,美国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高大形象,对于吴健雄在原子弹研究中的贡献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抹杀。

他们将吴健雄描述成了一个团队里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表示有没有吴健雄原子弹都可以轻松的造出来。

也正因如此,时至今日除了学术圈之外,仍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存在和成就。

不过吴健雄却没有考虑过这些,此时的她已经将原子弹相关的核心技术深深的刻在了自己的脑子里,只想立刻回国。

但远在国内的父亲却告诉她,虽然两颗原子弹过后日本人很快投降了,但是战争还没有结束,让她再等等。

此时听从了父亲劝告的吴健雄却没想到,这一等就是数十年。

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大洋彼岸之后,激动的吴健雄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祖国,但美国却突然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中国留学生禁止回国。

无数怀揣着报效祖国的目的才不远万里留学的中国学子们,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表达了严重的抗议,有些甚至想要偷偷的通过隐秘途径回国。

而这些学生无一例外都被限制了自由,有的甚至还遭到了安全威胁,逼迫他们加入美国国籍。

作为在学术界赫赫有名的“核弹女王”,吴健雄更是被特工密切的监视,甚至遭到了严重的威胁,最终回国无望的她只能被迫加入了美国国籍。

然而就算是如此也没有让美国人对她放松警惕,依旧不允许她回国。

被刻意抹除的第三位诺贝尔奖得主

如果说原子弹的功绩被抹杀,限制人身自由已经足矣让人愤怒的话,那么被诺贝尔奖无端除名无疑是吴健雄学术生涯中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

在当年的物理学界,“宇宙守恒”是所有学者共同遵守的学术共识。

然而两位华人物理学家,杨李二人却提出了“宇宙不守恒”的猜测。

所有人都觉得这两个黄皮肤华人是疯了,人人都等着看笑话,没人愿意相信和加入他们的研究。

在四处碰壁之后,他们找到了同为华人的吴健雄。

吴健雄在耐心的听完他们的猜想依据之后,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即三个人一拍即合开始了研究。

吴健雄作为经验丰富的实践派,她的加入给二人天马行空的想法提供了极大的现实支持,在一次次的失败过后,终于在一次对钴60元素的对照实验中,成功的证实了“宇宙不守恒”。

这一发现在物理学界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学术革命,无数曾经被奉为经典的理论被推翻,这项发现无可争议的获得了诺贝尔奖。

然而在颁奖委员会的审核中,却只承认了杨李二人,将吴健雄的付出全部抹杀。

颁奖典礼结束之后,各界的科学家纷纷对委员会表示了质疑,认为这是对女性严重的歧视,是对学术界的不尊重。

然而奖已经颁出去了,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吴健雄只能遗憾的与这份物理学的最高荣誉失之交臂。

不过虽然没有获奖,但是学术界对他的认可毋庸置疑,她也因此成为了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1958年,她成为当选了了首位华裔美国科学院院士,并被载入《美国科学名人录》。

1975年,当选了美国物理学研究会第一任女会长,被授予美国国家科学徽章,这是美国的最高科研荣誉。

此时的她已经63岁了,可以说半生都在为美国的科研做贡献,然而这样的她为什么会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一个永远的中国人”呢?

而之后的中科院又为何会以对待功勋的方式,将2752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呢?

身在他乡,心怀故土

在美国的几十年里,吴健雄内心始终牵挂着祖国。

1946年,和吴健雄关系不错的一名美国教授即将退休。

他在和吴健雄的聊天中得知中国仍有许多学生求学困难,因此他决定将自己多年来的大量藏书通通捐给中国。

吴健雄在得知后,不停的四处奔走,打通关隘,最终将这批书送到了国内。

1982年回国,70高龄的她毅然的将自己多年攒下的25万美元积蓄全部捐给了明德学校,并且以其父亲吴仲裔的名义设立了奖学金。

而她对祖国作出的最大贡献还是参与了我国第三代同步加速器的创造,因为有了吴健雄的参与,中国在此领域终于彻底的赶上了西方国家的水平。

之后的几十年里,她一直在默默无闻的继续为中国科研事业奉献,教导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去世之前,自知命不久矣的她请求家人,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了“一个永远的中国人”,于1997年2月16日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后记

这位“东方居里夫人”,“核弹女王”一生大半的成就都落在了美国,然而老年的她又在不遗余力为中国科技发展做贡献直至去世。

她究竟算不算一个永远的中国人呢,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

绍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