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水吉大湖村,位于浦城南平溪畔,自古以来就以生产粮食、茶叶、竹子、木头作为经济支柱产业。我国有名的良品茶树:水仙,就是由当地的茶农们发现、培育并且推广的。而水吉这个地区从清代嘉庆年间开始直至民国中后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是闽北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之一。
大约是在康熙年间,移居到大湖村的闽南人发现了这种茶树后,此茶便在水吉、武夷山、建瓯等地区慢慢传开。
建阳水仙茶被发现以后,我国的水仙茶中逐渐形成了两支主力:以武夷、建阳、建瓯的制作方式形成的“闽北水仙”和以永春水仙为代表的“闽南水仙”,其中闽南水仙中的漳平水仙又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制成了“水仙茶饼”,成为了我国所有的乌龙茶中唯一的一款紧压茶。
水仙茶属于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茶树。水仙茶树适合用来制作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等,品质优秀。制作成乌龙茶,它条索肥壮,色泽乌绿,回味干爽;制作成红茶、绿茶,条索肥壮,白毫显、香气高、味道浓;制作成白茶,则是芽壮、毫多、色白,香清味醇。
因为水仙茶的缘故,大湖村也曾风光无限,从清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水仙茶进入了鼎盛时期,并以岩茶水仙为茶号,开始大量出口。
当时的广东、香港茶商都纷纷来到大湖村开设茶庄,像生泰、瑞祥、永泰、广泰、荣贞等;而本地茶商设立的茶庄有茂泰、元春、恒昌、永昌等。到了每年制作茶叶的季节,本地茶商要从武夷、松溪、政和等闽北地区生产水仙茶的村子,收购大量水仙毛茶,通宵加工制作成品茶叶。
在我国成立前,水仙茶的价格高,利润也高,比如“水仙香”毛茶,中间价每斤5角钱,而当时稻谷的价格100斤才2元,1斤“水仙香”就可以换25斤稻谷。因此,很多人都在尽力种植生产水仙茶。但是水仙茶鲜叶的采摘时间高度集中,并且农村劳动力不足,这就造成茶叶常常粗老在茶树上,严重影响了收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茶农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先挑白,后制水仙香,即分成先后两批来采制:第一批是采摘一芽二叶,晾干制作成白茶,叫“水仙白”,第二批是等树上长出一芽四叶时再采摘制作成“水仙香”,以达到让茶叶不粗老在树上的目的。
茶农们制作出来的“水仙白”和“水仙香”,都是卖给潮州商人设立的茶庄,当时最上品的水仙白每斤价值7~8角钱,差不多可以换三四十斤稻谷。
大湖村水仙茶树到如今已经枯死不在了,但是为了纪念这株茶树,1988年,大湖村民在茶树发现地建立了纪念碑以志留念。2008年,大湖村委会为推动水仙茶地理标志的申报,特别在茶山上立了石碑以记录水仙母树的发现和大湖水仙茶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