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盟友的精准反击,特朗普哑巴吃黄连,美元霸权或将就此陨落

强强谈历史 2025-04-08 22:22:54

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上,超过10万民众高举“贸易战让我们变穷”的标语,抗议声浪席卷全美50个州,这场被称为“住手!”的示威风暴,仅是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的冰山一角。

一周内,美股蒸发6万亿美元,欧盟对美反击清单新增厕纸和牙线,日本首相紧急访美求豁免,而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直击美国军工命脉,不过特朗普还在大喊“关税让美国强大”,全球供应链断裂的警报已然拉响,那么这场包括美国人自己在内的全球范围的反特朗普风暴,究竟能不能把特朗普刮醒?

经济自戕和盟友反叛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如同一枚经济核弹,其冲击波首先撕裂了美国社会。

首先在社会层面,特朗普的支持率已经相当惨不忍睹了。

毕竟特朗普的关税特别是对中国的34%加税,直接推高普通家庭年支出3800美元。

鸡蛋、汽车等日用品价格飙升,缅因州土豆种植成本暴涨15%,而退休者的养老金在两天内缩水10%。

更致命的是,股市暴跌触发的恐慌蔓延至实体经济:特斯拉Cybertruck因钢铝涨价被迫裁员10%,亚马逊因欧盟数字服务税计划欧洲利润腰斩,华尔街投行高盛警告“美国已逼近衰退边缘”。

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策略,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误判。

其原想通过关税迫使制造业回流,但印度“生产激励计划”仅完成37%,越南承接的电子订单因基础设施薄弱延迟交付,而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停工转向德国,彻底击碎了半导体产业链回流的幻想。

更讽刺的是,美国稀土进口80%依赖中国,F-35战机生产线因出口管制面临瘫痪,军工复合体游说集团倒戈施压白宫。

盟友体系的崩塌加速了美国的孤立。

欧盟280亿美元反制关税清单中,钻石瞄准纽约奢侈品巨头,摩托车剑指哈雷戴维森铁锈地带工厂,而厕纸、牙线等民生商品精准打击中产选民。

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企业“暂停在美投资”,德国车企警告北美工厂或裁员30%,加拿大对美汽车征收25%报复性关税。

昔日盟友的“外科手术式打击”,让特朗普的“谈判筹码论”沦为笑谈。

美元霸权要终结?

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他未曾料到最深的伤口来自金融霸权根基。

美元结算占比从72%骤降至58%,俄罗斯扩大卢布能源交易,印度、沙特用人民币购买俄油,甚至欧盟与中亚五国签署120亿欧元能源协议,彻底绕开美元体系。

这种“去美元化”浪潮,与当年胡佛总统《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的金本位崩溃遥相呼应,却因数字人民币和区块链技术加持,呈现出不可逆的加速态势。

多边主义的觉醒重构了贸易版图。

RCEP成员国承接中国30%转移订单,东盟对华贸易额超美国三倍,墨西哥成为中企“近岸外包”新枢纽。

而欧盟通过《反胁迫工具法》将波音踢出空客供应链,特斯拉被排除新能源补贴名单。

这种“供应链去美国化”不仅体现在商品流动,更渗透至规则制定:

欧盟数字市场法案压缩美国科技巨头30%利润,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掌握高端制造命门,全球南方国家通过金砖机制推动本币结算。

民意的反噬与制度的韧性成为制衡单边主义的关键。

全美50州1200场抗议中,退休教师手持“45年积蓄蒸发10%”的标语,年轻母亲推着婴儿车高呼“不想让孩子活在通胀噩梦”;

而欧盟540亿欧元转型基金稳住德国立场,法国5万农民封锁高速公路迫使政府谈判,加拿大民众用“抵制美货”守护本土乳业。

这种底层抗争与顶层设计的共振,让“美国优先”沦为全球公敌。

虽然历史上的美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都是以高关税著称的,但如今时代早已经不同了。

当今的多极世界已非任人宰割的棋盘。

所以当欧盟的厕纸关税撕开美国社会裂痕,东盟的供应链重组重塑贸易动脉,人民币国际化击穿美元霸权护城河。

这些都会最终让特朗普和美国明白:任何企图用关税高墙分裂地球的野心,终将被开放合作的浪潮吞没。

单极霸权的黄昏,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开始。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

《全美爆发大规模反特朗普示威》光明网

《特朗普:不会暂停关税政策》中国青年网

1 阅读:129
强强谈历史

强强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