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求求求文化 2024-04-13 06:41:50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毫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惛(hūn)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恨,可以观于天矣。

天地之间,伟大的功德自行显现,无需言说;四季的轮回,遵循着明确的规律,无需议论;万物的生长,遵循着显而易见的法则,无需说明。所谓圣人,就是那些能够领悟天地之美,却又不自夸的人,他们通晓万物自然生长的道理。

在庄子的眼中,自然的美,蕴含着生命的活力和生机,它孕育万物,使万物欣欣向荣,展现出无尽的生命力。然而,语言并非大自然的创造,自然的美,往往在于无言的表达,庄子通过观察大自然,领悟到了这种无言的美。因此,至人顺应自然,圣人不妄自造作,只是效仿天地的自然无为之道。

庄子强调的是与道合一或者道的体现,“天地之美”的无言和整体特性:道是沉默无言,从不自我夸耀,天地之美也是无言而不自夸的;道是浑然一体的,天地之美也是不可被剖析的。

天地神秘而纯净,参与万物的变化。万物的生死、形状,无人知晓其根源,万物蓬勃生长,自古以来就存在。宇宙是浩瀚的,但始终不能超出道的范围;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要依赖它才能形成。万物都在变化,它们不会固守旧有的形态,阴阳四季的运行,各有自己的顺序。大道暗昧模糊似亡而存,流动变化没有形状而神妙莫测,万物接受它的养育却不知不觉。这就是最根本的道理,可以由此效法自然的天道。

天地之美之所以能进入并居于哲学的核心位置,正是因为它可以被人效法,成为人可以观照并落实于人生社会的自然之美。道家强调的是人与外界对象的超功利的无为关系,也就是审美关系,这是内在的、精神的、实质的美,是艺术创作的非认识性的规律。因此,从美学的角度去理解庄子,才能真正把握住庄子哲学的整体实质。

啮(niè)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言未卒,啮缺睡寐。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hái),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啮缺,是庄子笔下的一个虚构人物,名字寓意着被咬而留下瑕疵。然而,他是一位热衷于追求道德真谛的学者。在《天地》篇章中,就提到了这位名叫啮缺的人物。

啮缺向被衣求教关于道的深意。被衣回答说:“只要你端正你的身体,让你的视线只关注于你所观察的对象,道的多面性便会自然显现。同时,你必须集中你的精神,让你的心志专注于你所思考的对象,道的精髓便会让你领悟。德行将是你美好品质的源泉;道,将是你安身立命的家园。你的目光将如同初生婴儿般纯真,不再追寻事物的来龙去脉。”

被衣的话还未说完,啮缺已经沉沉入梦。看到这一幕,被衣非常欣喜,边走边唱,边舞边说:“身体虽如枯木,心却静如死灰,他所关注的,只是他真正能理解的事物,而不执着于他过去固守的观念。他浑然忘我,心不在焉,根本无法与他共谋何事,这样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啮缺对道德的探求,还描绘了他的心境,以及被衣对他的高度评价。

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

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

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

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舜向丞请教:“道,我们能否得到并拥有它?”

丞回答道:“连你自己的身体都无法归你所有,你又怎能拥有道呢?”

舜不解地追问:“既然我的身体不归我所有,那么谁又能拥有我的身心呢?”

丞解释:“你的身体是天地的造化所赋予的形态,生命并非你所独有;它是天地间的和谐之握,你的性命也属于你,但这是天地赋予的顺遂机缘;你的子孙亦非你所独有,而是天地间的蜕变与化生。因此,行走时不知何处停留,驻足时不知何为居所,食物在口却不知滋味,人不过是天地间徘徊的一缕气息,又有什么是可以真正获取并占有的呢?”

丞向舜的解答,其实是对庄子《齐物论》的深入阐释。因为我们所有的烦恼和不健康的情绪,都根植于错误的观念。有人将金钱和地位视为重要,认为这些是实在的,有了它们才能心安。但若他真正领悟到外在财富的无常、虚幻,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些,明白我们的身体和一切外在事物都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认识到人生的最高价值不是通过物质获得的,而是来自内在生命的提升,一旦理解了这些道理,对外在事物的执着自然就会减轻。执着减轻了,贪婪、愤怒和无知的力量也就削弱了。

所谓修心,就是摒弃不必要的欲望,培养我们需要的心灵品质。顺应天地的自然法则,追求生命的真正价值。

成语:

【媒媒晦晦】形容昏昧不明的样子。

【初生之犊】刚生下来不久的小牛,比喻思想上没有旧框框,大胆无畏,敢作敢为的年青人。

【形若槁骸】形容面容憔悴,瘦瘠。

【心若死灰】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至人无为】有修养的圣明君主不靠严刑苛法统治天下。

【食不知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2 阅读:102
求求求文化

求求求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