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杨继业为何“弃枪用刀”的不同版本和他练刀的传奇故事都有哪些?

评书演义快看 2024-09-22 12:55:54

杨继业,又名杨业,曾被北汉刘崇赐国姓刘,名刘继业 ,归宋后回复原姓杨,在评书中是火山王杨衮的儿子。自小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宋史》中也有对杨业的描述:杨业以骁勇善战闻名于世。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称“杨无敌”。

熟知杨家将的故事的人们都知道,杨家将中几代英雄主要都是以用枪为主,当然其中也有使用其他兵器而且还使用得非常好的,比如用九耳八环金背刀的杨会、用宣花斧和八卦棍的杨五郎、用三尖两刃宝刀的杨怀玉、用一对擂鼓瓮金锤的杨世瀚、用双龙戟的杨金豹以及用双铁戟的杨继周等等,这其中使用的一把紫金刀威震辽邦被称为金刀令公的杨继业是比较让人奇怪的一位,大家奇怪的是明明其父亲杨衮创立了天下第一的杨家枪,明明其八个儿子个个都是用枪,为何偏偏他却弃枪用刀?

关于他弃枪用刀的原因大体有两个版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要从杨继业的祖父金刀杨会说起,唐僖宗在位时,杨会曾任金斗潼关三省大帅,杨会妻子呼延氏,也是武将世家出身。他们夫妻只生杨衮一人,自是十分宠爱,望子成龙的心情也十分迫切。当时,杨会号称“天下第一刀”,他的刀法还是“残唐三绝”之一,因此,自杨衮三四岁始,杨会便开始教杨衮杨家刀法,想要早日将全部刀法传授给儿子杨衮。可是杨衮只学了一段时间就不想学了,他心想:“父亲是天下第一刀,自己学得再好,也是第二刀。要当就当天下第一,不当第二!”为此,杨衮决定弃刀学枪。他从花枪手夏书湮和白马银枪高思继那学习了夏家的北霸六合枪,学成之后,也就是他十六岁那年,为了争当天下第一,他奔太原去挑战当时天下第一的无敌手李存孝,两人一交手,杨衮差点没被李存孝摔死!

这时,年少轻狂的杨衮才知道了“山有山高,人外有人”的道理,但他没有丧气,又去找师伯神枪手夏书琪,从夏书琪那学到了夏家不传之技——三十六路盘肘枪,还在夏书棋的推荐下,跟飞锤将金良祖学会了走线铜锤。

杨衮本想再去挑战李存孝,但李存孝已死。他听人说晋王李克用率领群雄在鸡宝山与梁军进行了决战,梁王帐下的铁枪王彦章勇猛无比,在战场上,日不移影连挑唐将三十六员,晋王李克用都快被急哭了,他的师兄,也就是曾代师传艺于他的高思继也在和王彦章交战了上百回合之后被王彦章用回马枪一枪挑死。杨衮得知后十分生气,发誓要为师兄报仇,就联合高行周等人一起逼死了王彦章,这就是著名的“五龙二虎逼死王彦章”的故事。五龙是指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郭彦威五人,由于他们五人后来都建国当过皇帝,故被称为“五龙”;二虎指的就是杨衮与高行周,因为彼时的杨衮与高行周已经是罕遇对手的虎将,所以合称“五龙二虎逼死王彦章”。

也是这次“五龙二虎逼死王彦章”的经历,让杨衮觉得自己的枪艺远远还没能达到天下第一的地步。为此,在成功给师兄报仇之后,他没有扶保任何人,而是回到了杨家峪。回家之后他一边深造武艺,一边暗访名师。”功夫不负有心人,杨衮从刘知远和刘崇的先祖刘胜那得到了《罗家枪谱》,是怎么得到的呢?是这样的。

太原府有个破落户,名叫刘胜。这个人的祖上很有根基。传到他这辈,由于吃喝嫖赌,不仅家道败落了,连他的名声也弄坏了。因此,尽管他能文能武,还是没有人敢用他,只落得替人挑水为生,终日劳碌,不得温饱。,有一天,他挑着满满的两桶清水,疾走如飞。谁料扁担勾忽然折了,后面的水桶落地,致使扁担头从后向前飞起。也是他命运多劫,那扁担头恰恰落在一个行人的头上,那行人当场身亡,身亡者又恰恰是太原知府的亲外甥。这场大祸不小,刘胜几乎吓死。正好赶上金刀杨会从此路过,亲眼目睹了全过程。

杨会安慰刘胜说,这是误伤,并非有意害命,我可以替你作证。刘胜千恩万谢,并说,自古来官官相护,万万没想到,大帅竟不偏向知府,而愿为自己一个挑水汉出力。杨会说:“天下只有一个公理,不论什么身份,都得按公理办事。”后来,在金刀杨会的极力周旋下,只罚了刘胜五百两银子,问了个充军罪,免于一死。刘胜家贫,看他可怜,那五百两银子杨会就帮他代付,感动得刘胜热泪涕零。充军上路时,他请求解差绕路特地向杨会磕头辞行。杨会见他懂得感恩,又给了他二十两银子路费,使刘胜更加感激。他说:“大帅恩重如山,小民不敢称谢。这次充军发配,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为了报达大帅的恩情,愿将我家祖传之宝奉献您老人家,请您千万不能推辞。”

杨会以为是珠宝玉器,一再谢绝。后来见他拿出一本书,书名为《罗家枪谱》,不由大惊失色,忙问这本书的来由。

原来,唐初名将罗成的枪法天下第一,很多武士都想向他学枪。由于罗成天性孤傲,一概拒绝。他有个爱妾名叫刘娇,《罗家枪谱》素由刘娇保管。后来,罗成战死于周希坡淤泥河,刘娇便携带枪谱,回归娘家。刘娇的哥哥刘成也是武林人物,知道这本枪谱价值连城,便严密收藏,定为传家之宝。挑水汉刘胜便是刘成的后代,为了报恩,他将这本书赠给了金刀杨会。杨会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练习枪艺,如果有了这本《罗家枪谱》,加上他原本的枪艺术,再苦心钻研,必定会成为天下第一枪。于是,他又给了刘胜三千两银子,算是将枪谱买下。

杨会将《罗家枪谱》交给了杨衮,杨衮本身就很聪明,又有很深的枪艺基础。经过十余年的钻研,他把罗家枪和自己已经学到的枪艺合并又加以演化,遂渐形成了威震天下的《杨家枪》,他的枪法早已天下第一矣。

这十年期间,杨衮已和金良祖的女儿金玉荣结婚生子,他们一共生了七个儿子,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慨和杨继业,后面还收了个义子杨继亮(也就是高怀亮),这也是老的杨家七郎八虎。杨衮一边深造枪法,一边把钻研成果教给他们。

后来,时局动荡,后晋石敬瑭卖国求荣勾结辽邦,石敬瑭死后辽兵大举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苦不堪言。后汉王刘知远竖起了抗辽大旗,但是辽军势大,刘知远没有良将辅佐被困太原城。杨衮坐不住了,他虽然一度狂妄,但是在家的这十几年已经磨平了他的棱角,他逐渐变得成熟。一颗爱国之心热情似火,为了救黎民百姓,他叫人去打探刘知远的底细,想去扶保他一起抗辽。

打探消息的人回报,刘知远就是挑水汉刘胜的亲侄子。原来,刘胜伤人命被充军以后,他便洗心革面,重振精神。充军期满后,他还剩下两千多两银子,他便以这些银子为本钱,与人合伙跑了几趟买卖。大概是时来运转吧,刘胜很快富足起来。他一面经商,一面将本族子弟聚集在太行山,习文练武、招兵买马。在他的众多亲侄儿中,有两个人胸怀大志,一个是刘知远,也就是现在在太原被困的后汉皇帝;另一个是刘崇,现任晋阳侯。

杨衮知道刘知远就是刘胜的亲侄儿之后,更坚定了他“扶汉灭辽”的想法,他下河东,凭着自己的武艺降服了三十六寨兵马,在火塘寨被推立为火山王,他们打出“扶汉灭辽”的大旗,一举打败了辽兵。也在这次扶汉抗辽的过程中,杨衮看到了刘知远心胸狭窄的一面,于是,他便找了个借口,辞去官职,回归火塘寨。直到后来,还是刘胜的亲侄儿,之前的晋阳侯,当时称帝为北汉皇帝的刘崇请他再次出山,杨衮看刘崇还算是个明君,才出山辅佐他当了北汉元帅。

北汉二帝汉睿宗刘钧登基后不久,杨衮打仗时碰上了真命天子赵匡胤,杨衮的“北霸六合枪”和赵匡胤的蟠龙棍斗在一起,枪来棍王,两人斗了上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打着打着,杨衮忽然使出了“走线铜锤”绝技!虽然,未等打到赵匡胤,杨衮便收了铜锤,但忽然的这么一下,还是吓得赵匡胤从马上掉落下来。当时,赵匡胤两眼一闭就等着杨衮来杀了,谁知杨衮却驻马停枪,让赵匡胤上马再战。

二人惺惺相惜,赵匡胤想让杨衮辅佐自己,杨衮说自己也知道北汉皇帝刘钧无道,之前是为了报答刘胜的恩情和刘崇的再三相邀才出来保的北汉,既已扶保北汉就得从一而终,不能再辅佐别人了,但是他也不会再替北汉皇帝卖命,这战之后就率军返回火塘寨。同时,他认为北汉不会长久了,让高怀亮在周营出力,希望赵匡胤好好照顾他。还承诺,虽然自己不能辅佐赵匡胤,但自己杨家的子孙,以后可以辅佐赵匡胤,随时供他差遣。赵匡胤听了大喜,也承诺,以后一定会善待杨家的子孙!两人约定之后,分别以杨衮的“走线铜锤”和赵匡胤的玉带相换,当作日后相见的凭证。这就是评书里有名的“铜锤换玉带”的故事。

其一 只能用刀斩汉将,不能用枪挑刘室

杨衮性情耿直,品德忠烈。他认为:杨家枪来自罗家枪,《罗家枪谱》又是北汉先祖刘胜所赠。既有“铜锤换玉带”的盟约,杨家子孙就要扶保赵匡胤。将来,赵家必与北汉刘家有一场血战。用刘家给的枪法去杀刘家,有失忠义。所以,杨衮做出决定,让亲生儿子中枪法最好的杨继业弃枪学刀,并说:“以后杨家子孙和北汉刘家对阵,只能用刀斩汉将。不准用枪挑刘室!”

其二 杨衮传枪不公 绝招只传高怀亮

前面说过,当初杨衮弃刀学枪,他义子高怀亮的爷爷白马银枪高思继代师传艺,毫无私心的将其所会的夏家枪法全部传授给了他,为了报答师兄的传枪之恩,在传授杨家枪的时候,杨衮只把绝招传给义子高怀亮,没有传给自己的几个亲儿子。杨继业得知父亲杨衮传枪的“私心”后,愤怒地离开了军营,刚毅倔强的他发誓再也不在阵前使枪了,他四处寻找名师学习刀法。

以上就是杨继业弃刀学枪的两个版本。那么他是像谁学的一手好刀法呢?评书中倒是一致的说他是在尘缘道长那里学来的。

评书里说杨继业的祖母娘家复姓呼延,她逝世时,她娘家的侄儿也就是杨继业的表叔呼延寿亭带着儿子呼延赞前来吊孝。呼延寿亭也是一位武将,人称”大刀手”。丧事过去,杨衮把杨继业要“弃枪学刀”的原因告诉了呼延寿亭,并请他教其刀法。呼延寿亭说:“我这口刀,稀松平常,十战九败,把孩子交给我,那就全耽误了,就连我赞儿都改成使鞭了。业儿若想学刀,我可以给他介绍一个人,这人是个老道。出家在太行山鹅头峰三义观,道号尘缘,本名关大烈。据他说,他是三国名将关羽关云长的后代,刀法出奇。他和我是结盟的兄弟,情深似海。有一次饮酒微醉,他将密藏的《关家刀谱》展示给我看,并说,按谱练刀,可天下无敌。当时,我就想把赞儿给他当徒弟,谁知他认为赞儿天资不高,因而拒绝。业儿的天资比赞儿高出十倍,他若能拜在尘缘道长的门下,我敢保前途无限!”

杨衮听了很高兴,为了表示敬重,他亲自领着杨继业,在呼延寿亭的陪同下,三个人一起来到了鹅头峰三义观。尘缘道长虽然不认识杨衮父子,却也知道杨家的名声。经过几番考核,他同意收杨继业为徒。

拜师会上,尘缘道长多喝了几杯素酒,上了年纪的人,酒多话就多,于是,他滔滔不绝地吹开了《关家刀谱》。说关家刀谱是海内孤本,除了关家嫡系后代,再无觅处。当时,呼延寿亭也喝多了,他对道长说:“《关家刀谱》虽然罕见,未必就是孤本。他们老杨家还收藏着一屋子兵器谱呢,说不定能有新的发现。”

原来,当年刘胜把《罗家枪谱》交给了金刀杨会,杨会就给了刘胜三千银两,此事传开之后,往杨家送各种兵器谱的人源源不断,此中有汉唐善本,也有后人伪造,人家送来了,又不能拒收,直至杨会去世,各种兵器谱收了一大屋。

道长年纪虽老,却依然争强好胜,当时听了呼延寿亭的话,立马就要杨衮领他去查证。杨衮无奈,只得领着他们回归火塘寨。尘缘道长独具慧眼,他在满屋子的兵器谱中,果然找到两册真本。一册是春秋时节赵国元帅廉颇留下的《廉家刀谱》;另一册是东汉名将马武留下的《马家刀谱》。

尘缘道长发现了这两册刀谱,又激动、又惭愧。他对杨衮说:“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话说绝。我关家只有一册刀谱,你杨家却有两册。我有这一册便时常炫耀,你有两册却从不自夸。看来,你杨家为人胜我关家啊!”杨衮忙说:“这多亏道长慧眼识珠,否则,两册宝卷埋在土中了。”尘缘道长很高兴,他又对杨衮说:三册刀谱,各有所长,我准备将其合而为一,绘制出一本新的刀谱,并将其命名为《杨家刀谱》。”

杨衮连忙说:“不行、不行!那廉、马刀谱虽在杨家却是道长发现,我杨家岂能无功受禄?除此而外,我杨家向以长枪著称武林,业儿学刀,是万般无奈的事情。我们的后代子孙,终归还是要以练习杨家枪为主的。所以,这刀谱绝对不能冠以‘杨家’二字,不如,干脆就叫它《金刀谱》吧?”

杨衮说的很诚恳,这令尘缘道长十分感动。于是,他同意这个命名,开始潜心绘制出《金刀谱》,并认真传授于杨继业。杨继业悟性很高也很努力,学刀五年,刀法大成。出师的时候,尘缘道长还将镇观之宝——紫金刀赠予杨继业使用,并说:“这口大刀净重八十二斤,乃魏文帝曹丕所制。虽不能切金断玉,却也能立刃吹毛。凭着这口刀,再加上你的品德、武艺、兵法,足可成名于天下!”杨业感恩拜受,这才有了后面金刀无敌杨继业的美名。

杨继业在杨家将中的影响力非常大,后来,他又将自己所习刀法反复揣摩演练,重新创练了一套三十六路刀法。也许杨继业在杨家将中的武艺并不是最强的,但是他的金刀威震辽国,众多儿女后人也都是受到他的影响前仆后继的继续抗辽,因此他被称为“金刀无敌”确实是实至名归。大家觉得呢?

0 阅读:2

评书演义快看

简介:侠义小说,国学演义经典!一杯酒,一生情,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