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陂市徐氏源流概述

凌珍谈汽车 2025-03-03 18:49:41

大陂市徐氏源流概述

古代之事,世远年湮,愈久愈难稽考。中华徐氏乃尊四千年前之嬴姓若木为始祖。公元前2076年,若木因父伯益被夏后启所杀,为报杀父之仇,建徐国,与夏国(史称夏朝)抗衡,方有徐氏,故徐氏乃中华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若木,伯益之次子。伯益,东夷部落集团首领,助大禹治水、平三苗有功,其先祖,即吾徐氏远祖,皆闻之于传说,见之于史籍。

耒阳徐氏,始于应时公(念九郎)。溯其源,据湘潭、攸县、衡南、安仁等县同族之谱记载,吾族入湘先祖乃庶公。庶公(956~1027),字应蕃,名康安,号南涧,江苏扬州人。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庶公之长兄勋公(名文安)在潭州(辖今长沙、湘潭、株洲)为官,居湘潭梅冲凤凰岭。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庶公与二哥廉公(名清安)自江苏扬州联袂而来,投奔兄长勋公,三兄弟迁居攸县渌田桐树,此地多瓦砾,故称瓦子坪。其后,廉公后裔迁居益阳,庶公随子迁新城县(今衡南县)南涧而居,卒葬耒阳马水芙塘。越十代,南宋末元初,1277年,应时公古稀之年,随子锡祉自南涧迁居耒阳庞陂,距今已七百四十余载。吾谱亦记载,长兄念四郎后裔居安仁,弟念百十郎居南涧,念百卅郎居樑相(衡南散市)。民国三十年,晓岚公总纂五谱时,为考证耒阳徐氏渊源,曾于耒阳城见一药店老人,谈江西丰城家族,老人笑而未置可否。由此可见,吾族六谱所著来源江西之说,实为误也。

大陂市徐氏一脉,据旧谱记载,谓发轫公开派。清道光廿九年(1850年) 全族通谱合成,知锡祉公生子二,恩公(字辉)、耀公(世系未考);恩公生子五,宣义、宣羲、宣美、宣善、宣羡。吾族乃宣羡公后昆,宣羡公生子三,世仰、世伸、世任。其中,世仰公开派大陂市;世伸公开派夏塘长冲、上堡、三都;世任公开派东湖泉塘岭、雅江桐梓山。发轫公,乃世仰公之子,宣羡公之孙,念九公之六世孙,通谱之时,发轫公已卒四百廿五年。如今通谱七修,子孙繁衍已三十年代。遍阅通谱各房先祖,均就耒阳安葬。独大陂市先祖从五世世仰公、六世发轫公、七世美全公、八世善昌公、九世自临公、十世性和公、十一世成邦公及其他们的配偶,均葬九江岸。九江岸未稽考,不知是何处,衡阳境内九江者,衡阳县曲兰镇九江村,蒸水河畔,亦有徐姓,未考证,不知是否同族。吾十二世祖建官公至十五世祖虞公,则葬永济庵堂寺。寺在永济大河边沿耒水河西岸上五里。共和国之前,每逢清明,必去祭扫,如今八九十岁老者依稀记得,七十余年不曾祭扫,古墓是否存在而未知。有诗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十五世虞公,生子四,长大绪,次大纬,三大显,四大杨。纬公后至第三代止,显公孙七人在康熙年间去四川。大绪公葬南山湾,大杨公葬东门街背绣球山,二墓皆在大陂市,故前人以虞公为大陂市徐氏开派鼻祖,大绪公、大杨公则为大宗、小宗。今子孙繁衍数百,因居处涣散,逢杳莫识者多,虽为一脉,甚至视同路人,所以唯谱牒所存,虽异地,而渊源可考,即旷代而世系可稽。清康熙至乾隆百余年,除大显公孙子七人迁川外,又有一慧、时景、明逊、明保、明透五户十八人入川,另有十三人外迁,未考证,不知居何处。民国以来,重权兄弟羁旅新疆,后裔于新疆发展,重忠迁居长沙,作和迁居广州,重位迁居马田,述富供职郴州、长沙。近者,迁居龙市、敖山、哲桥、灶市及蔡子池等地皆有,可谓子孙昌盛,棋布星罗。

大陂市徐家三面环水,一面傍山,隋朝曾建耒阴县治,市街规模甚小,遗迹至今依稀可辨,所谓老街东门街不过平房数间。唐代文学家韩愈贬岭南潮州,路经大陂市,留有题木居士庙诗,庙早不见,遗诗尚存。四百多年前,吾祖虞公来此定居,以农耕时代而论,实具有经济发展之长远眼光。此地濒临耒水,水陆并进,交通方便,农贸并举,信息通达,商贸上至郴州,下至衡阳、湘潭、长沙、汉口,故大陂市徐氏皆为富庶之家。尔后,子孙后代积德行善,修路架桥,勤耕勉读,辟田地,建圩场商贸日趋繁荣,人杰地灵,能人乡贤辈出,方志、谱牒皆有记载,事例不胜枚举。七十多年前,一进祖先堂大门,抬头便见匾阁高悬,任年久斑驳,“德重闾里”四个金光大字赫然醒目。据光绪《耒阳县志》和先辈遗著记载,此匾阁乃康熙时耒阳县令张应星所送。时值敖河阻隔,南来北往交通不便,河上木桥常被大水冲毁。大扬公季子、虞公之孙文瑞公,与华严寺(位于大陂市河畔)僧人树南商议,募捐兴建五拱石桥。是时县令恰好在城北建七层石塔(今青龙塔),两项工程造大。塔是官督,桥为民建,而桥先成,县令嘉文瑞公之德,表建桥之功,因以匾赠。匾虽遭毁,巍巍大桥历三百余年依然屹立。犹见此桥,便知吾徐人积善爱人之心与建功立德之志,此乃徐氏文明传承之象征,造福大众之丰碑,徐氏子孙后代之荣光。晓岚公精通岐黄之术,医者仁心,悬壶济世,贫富贵贱,平等对待,贫者常免费,举方辄奏奇效。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瘟疫横行,献疫方遍及城乡,活人无数,后县府录疫方上呈,通饬全省,瘟疫遏制,民众得救。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寇发动第一次长沙会战,湖南省政府迁耒阳,耒阳成为湖南抵御日寇侵略的指挥中心和大后方。晓岚公住城祠,求医者应接不暇,为体恤抗日将士,在堂中贴出八个大字“士兵看病,不受诊金”。首倡爱国义诊,兵士不唯看病免费,并获药资齐助,口碑传世,乃为徐氏典范。

族内历以文脉传承,书香传世,勤俭治家,至若人文,云蒸霞蔚,蒸蒸日上。清代,步蟾文武双全,平太平天国之乱、陕甘回民之乱、收复新疆,诰封武显将军(从二品),一门三代将军;国子监生、贡士、贡生、庠生达三十二人之多,官吏者众多,灿若繁星,文职者最高者四品;民国,天下乱局,国共双方亦有,黄埔军校生、新民主革命烈士、抗日烈士均载入史册;共和国以来,抗美援朝者2人,军政官员副厅级1人,处级2人,副科以上者10人,省级典范1人。教育兴起,文化层次日高,大学本科生40人,职业遍及各行,工程师2人,教师13人,审计师、主任医师各1人,法院、书店、农科、医药、邮电、粮食、银行等部门均有人在,子孙繁荣,蔚然可观,英才辈出,建功立业者多,这是全族的荣誉。

世之潮流,浩浩汤汤。人们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创业异地,亦是顺应世之潮流,顺势而为方可创造辉煌。今族谱七修,亦为坚定文化自信,秉承敬祖收族,传承吾徐氏文明,弘扬吾徐氏文化,启迪后世子孙,发扬徐氏精神,代代相传祖德宗功于无穷。

谨撰

天麟第 徐啸 修订

二○二四年甲辰孟冬月 吉日

0 阅读:4
凌珍谈汽车

凌珍谈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