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杨得志临时换帅指挥对越作战,全武汉军区他只带走梁光烈一人

每日一段历史 2024-11-26 23:54:47

到1978年底,无论从政治上、军事上还是外交上看,一场大规模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978年9月、11月,中央军委两次开会讨论对越作战计划,并于10月份陆续调动广州军区、昆明军区的野战部队,以“野营训练”的名义向中越边境地区集结。

12月8日上午,在又一次极为机密的中央军委会议之后,军委正式向广州军区、昆明军区部队下达了“关于做好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命令”。

这让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王必成十分激动:远离战场三十年,如今终于又有了指挥部队打大仗的机会!

在此之前,早已获得机密信息的王必成已经带领昆明军区的部队做了一个多月的备战工作,如今部队的士气高涨,就等上面一声令下了。

王必成与张铚秀在一起

然而,军委对于是否由王必成来指挥西线的作战却有着不同的声音,一方面,王必成对指挥作战有天然优势:他从1969年担任昆明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到此时已经在云南干了十年,主持军区工作也有七八年,对所部的情况都比较了解。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王必成作为在“那个年代”担任军区一把手的风云人物,实实在在地得罪了一些人,这种矛盾平时还看不出来,一旦打起仗来就不好说了。

也有坊间传言说,王必成和另一位大军区司令员之间一直存在误会,若让二人联手配合可能不对付。

打仗不是过家家,在策划的环节就得把所有事先可以预见到的风险排除掉,更何况这次自卫反击战是以“牛刀杀鸡”的架势行动,只能打好,绝对不能出纰漏。

为此,1979年1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王必成与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对调,已经辛苦厉兵秣马两个多月的王必成只能遗憾离任。

杨勇与杨得志在一起

但客观地说,王必成离开时距离自卫反击战打响只有一个多月了,该做的工作大部分也都做得差不多了,此后西线作战的战绩其中有王必成的一份功劳。

之所以选择杨得志,是因为杨上将也有他的优势:早在1967年,杨得志就奉命到越南考察了抗美战争的实际情况,并且又在1976年以“中国友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再次访问越南。

在那次访问中,杨得志曾经应邀考察了北越的诸多军事要地,并与越南主要将领做了交流,对越军的战役战术手段有一定的了解。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论资历,论威望,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已经指挥过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的杨得志就算不是最佳人选,也绝对有资格指挥几十万大军。

但杨得志深知此行责任重大,如果打得不好不仅是给昆明军区丢脸,也是给国家和军队丢脸。他在上任前有一定的顾虑。

相比之下,杨得志就比较吃得开

为此,他向当时实际主持对越自卫反击战工作的邓公和两位副手:徐帅、聂帅提出了两个要求。

第一是把自己麾下爱将54军军长韩怀智调到昆明军区担任参谋长,韩怀智是一员智勇兼备的大将,杨得志和他共事多年十分了解,早就想要提拔他。

此次向上级提出要带他到昆明军区,既是便于自己的指挥,也能够让爱将立功露脸,可谓公私两利。

第二个则是让韩怀智担任军长的54军加入昆明军区序列参战。54军是一支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西藏平叛、对印自卫反击战的百战之师,堪称解放军距离战争最近的几支队伍之一,从各级首长到基层指战员,多是能征惯战之辈。

杨得志打算调54军上阵,不得不说是对昆明军区部队的一种担心:他们已经不打仗几十年了,真打起仗来能不能行?

后来韩怀智也参加了自卫反击,不过是在东线

但是,这两个要求都被邓公和两位老帅拒绝了,他们给杨得志的理由很简单,也无法拒绝:我们调你去昆明军区是为了协调指挥,不是让你去制造矛盾的。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杨得志恍然大悟:如果自己到昆明军区就开始换人换部队,如何让其他人心服,以后怎么指挥?

最后,杨得志从武汉军区出发时只带走了时任军区作战部副部长的梁光烈,打算由梁光烈配合自己指挥大军。

1940年出生的梁光烈彼时还不到39岁,正是年富力强之际,他1958年入伍,一路从普通战士上升到武汉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参谋、作战部副部长,还在军政大学学习过,专业能力过硬。

而且纵览梁光烈的简历就不难看到,1974年这年,他从作战一科副科长连跳两级,直接升任作战部副部长,这说明此时他已经崭露头角,成为上级重点培养的对象。

多年后,还在干参谋工作的梁光烈

1979年1月7日,杨得志抵达昆明与王必成交接工作,此时昆明军区上下除了司令员王必成,其他人一个没动,政委刘志坚、副司令员张铚秀、查玉升、参谋长孙干卿都是老班底,参战部队也是原班人马。

从6日开始,除了杨得志在昆明掌握全局,梁光烈马不停蹄地到前线各军、师了解备战情况,研究进攻方案,很快就向杨得志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情报。

可以说,杨得志有了梁光烈这样一个得心应手,踏实肯干的下属,就像多了一双千里眼,把一线的情况都摸透了。

据后来的媒体报道,让梁光烈崭露头角的是杨得志到昆明不久之后的作战会议,在制定作战计划时,杨得志让众人预估一下完成对越反击需要多长时间,军区众将因为心里没底,纷纷保守宣称这仗没有几个月很难打完。

此时梁光烈语惊四座:按我看,不要两个星期就能解决战斗!后来战事的发展,一如梁光烈所料,西线部队从2月19日发起进攻,到3月4日攻克谅山,从头到尾也就用了两周时间。

著名照片《攻克谅山》

1月12日,杨得志在开远设立前进指挥所,进行战斗组织准备,但不巧的是,就在大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他却因为胃出血病倒了,不得不离开前线治疗。

此时第11军、第13军、第14军和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配属的通信、工兵、汽车、防化部队都已经陆续赶到战场,前方的指挥工作千头万绪,杨得志只上任6天就病倒,摊子一下子压在了其他人身上。

千钧一发之际,中央军委决定由军区副司令员张铚秀暂代杨得志实际主持西线指挥工作,梁光烈的任务也从辅佐杨得志改为辅佐张铚秀。

张铚秀是1955年的开国少将,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昆明军区的老领导,对军区的部队也很熟悉,杨得志离开后梁光烈尽心竭力地给张铚秀提供帮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虽然后来有一些报道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西线指挥基本由梁光烈接替。西线部队连连取胜。战争结束后,梁光烈在军界的威望开始上升。”但若论“指挥作战”,彼时只是副师级干部的梁光烈无论从资历还是级别上都不够格。

张铚秀(右)和张仁初(左)在一起

毕竟当时全军区老资格的军长、师长比比皆是,有的还是开国将军,而他们授衔的时候梁光烈都还没有参军,若让他们听梁光烈指挥,那么行军打仗未免也太儿戏了,也不符合常理。

真实情况是,张铚秀具体负责了整个自卫反击的西线作战,梁光烈参与了指挥工作,这是对历史负责、严谨的态度。

不过梁光烈自己十分低调,到目前为止,网上很难找到他究竟在此次作战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又留下了什么样的事迹,这其中既有他对老领导的尊重,也证明了梁将军的人品。

若论后来的成就,梁光烈当然超过了当时自己的两位老上级,如果要写出来,完全可以抓住特定的细节大书特书,但网上就是没有。

梁将军投身戎马60多年,为新中国军队建设,国防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祝老将军一路走好!

老将军走好!

0 阅读:29
每日一段历史

每日一段历史

讲述大国崛起,弘扬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