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辆车是在刚踏入工作岗位不久父亲帮忙添置的,当时选车的标准就是经济耐用,因为大多数都以城市路况驾驶为主,所以对动力的需求并没有太强,因此日系车很自然进入到了我的选择视野,最终我选择了一辆卡罗拉,这辆车常年位于销量榜前列,保持经济性的同时还带有一些运动气息,而如今在换车时我选择了锐程CC,一辆国产自主轿车,那为什么我会放弃合资选择国产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两车的差异和区别。
由于是选择了换装TNGA架构后的车型,所以前脸部分相比老款更能打动我的审美,下置黑色格栅的设计搭配了内部多横条组合,前包围两侧加入了獠牙式导流槽样式,车头的大灯内部配有“L”型灯带分割,搭配上翼展式的镀铬条,保持了年轻化的运动前脸。
4635*1780*1455mm的身形尺寸和2700mm的轴距让卡罗拉保持了一副干练身躯,侧面虽然没有使用太多分明的折角线条,但在型面组合及内凹式车门的搭配下也带有更多肌肉感,车尾部分则保持居家风格,楔形灯组与镀铬条的搭配简约高级,外凸的后包围两侧也带有与车头导流槽相呼应的线条勾勒。
卡罗拉居家的内饰也是当时吸引我的点,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设计,中控屏+旋钮按键的搭配简单实用,台面软性面料加上镀铬材质的勾勒也保证了应有的质感,而更方便的是车内还配有CarLife、Hicar、CarPlay多种手机互连功能,对于我这个手机党而言非常便利。
动力方面,我的这辆卡罗拉搭载了1.2T发动机,拥有85kW(116Ps)的功率设定和185N·m的扭矩,并匹配CVT变速箱,平顺轻快是这套动力的第一诉求,在城市路段行驶过程中,只需要不多深的油门便可获得轻盈的提速感受,5.5L的NEDC综合油耗也足够经济。
虽然主打实用性的卡罗拉在过去两三年陪伴我走过了无数日夜,但随着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到来,我对于汽车的定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追求实用和经济性之外,也希望车辆在智能配置和娱乐性上有更好表现,因此我把换车目标瞄向了国产车型,最终选择了锐程CC,一起来看看这辆车的表现吧。
锐程CC整体的风格相比卡罗拉更加年轻,车头部分的梯形格栅内部采用了“L”型镀铬结构错落布局,两侧锐利的灯组内侧轮廓仅仅贴合格栅的顺滑侧面,前包围两侧剩余的空间则全部用于导流槽使用,清晰的型面褶皱加上镀铬条的装饰,将前脸整体的凶狠度进一步提升。
虽然同样为紧凑级车型,但锐程CC达到了4800*1825*1465mm的尺寸和2770mm的轴距,相比卡罗拉有明显优势,这也让锐程CC车身更加修长,车侧加入了分段式折角腰线进行勾勒,上扬的侧裙也尽显运动之态,车尾的设计也更充满型面变化,鸭尾造型与双出的排气装饰也提升了一定的运动气息。
车内中控台采用了较多的线条和型面堆叠来营造出素净流畅的氛围,细滑的面料加上更多的镀铬材质点缀让车内看上去颇为雅致,10.25英寸大屏内置了家族最新的智联系统,不仅提供常用的GPS和娱乐功能,还配备有车联网与Wi-Fi热点,更令人惊奇的是车内还搭载了只在豪华车型上能见到的AR-HUD增强现实抬显,这也是吸引我快速下定决心购车的关键。
2770mm的轴距也为车内提供了更充裕的乘坐空间,现在全家人出行即便满员状态也有宽裕的表现,1.97平米的天窗可提供更大的采光面积,保持通透度的同时也减少了压抑感,虽然受限于后排不能放平,后备厢容积不能进一步扩大,但520L的常规尺寸也足够日常行李的放置。
锐程CC搭载了1.5T的动力,拥有138kW(188Ps)的功率设定,扭矩达到了300N·m,光从参数角度来看相比卡罗拉要更有优势,偏沉稳的油门设定保证了动力的释放平稳有力,7DCT变速箱在平顺性表现上不亚于CVT,6L的NEDC综合油耗虽然比卡罗拉略高,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综合来看,锐程CC更多兼顾了性能与经济性。
写在最后
我最后之所以换购了锐程CC,很大程度上是由于AR-HUD这项配置,毕竟智能化也是目前汽车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同时更宽敞的空间和更充沛的动力也能在家用场景有更好的表现。
钱来
质感不是一个档次的。日本车就图那几毛的省油钱[无奈吐舌]。有个屁的质感
钱来
凯美瑞那隔音简直就是垃圾[无奈吐舌]
钱来 回复 10-19 23:14
半斤八两
自强不息 回复 10-22 12:40
日系的隔音同级别最差是有道理的
微笑&看@向未来
日系车在路上像老年人散步一样,上油慢,能不省油吗?现在国产越来越好了,不要拿以前来看待国产车,现在年轻人反尔买国产车,这就是最好的反馈!
陈匆匆 回复 10-26 17:53
升级?,那是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