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1月18日,在普法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普鲁士王国,完成了德意志统一,成立了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此前普鲁士王国因为长期在陆上称雄,海军发展滞后,虽然后来帝国建立,因为国土主要濒临波罗的海这种封闭狭小海区,所以海军也没有很大的起色,尽管造了一些铁甲舰,排水量也不是很大,较大的如萨克森级也不过7650吨。
萨克森号
1888年6月,威廉二世登基成为德国皇帝,他可是位狂热的海军迷,眼看英、法等国拥有强大的海军舰队,驰骋于各个海洋,占据了大量的海外领地。威廉二世自然心有不甘,决心发展远洋海军力量,以挑战英、法等国的海上霸权。当时德国自从统一后,国力蒸蒸日上,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为德皇扩大海军的理想提供了基础。其实早在威廉一世在位期间,德国就有建造两艘大型军舰的计划,威廉二世此时大笔一挥增加预算,决定建造四艘。
勃兰登堡级
准备造的军舰是德意志帝国第一批超过万吨的大舰,也是能与其它列强一较高低的装备,这款舰定名为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当时德国还没有建造上万吨军舰的经验,于是勃兰登堡级借鉴了法国战列舰的设计,最典型的就是干舷内倾,这样好处是能平衡装甲重量,舰体稳定性好,但是甲板面积减少,使上层建筑显得布局杂乱,重心过高。当时英国大型军舰普遍采用两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而勃兰登堡级为了保持火炮射速,选择了口径小一点的主炮。
四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均在1890年陆续开工,其中伍尔斯号于1893年10月31日在威廉皇家船厂完工,勃兰登堡号于1893年11月19日在伏尔铿船厂完工,大选帝侯号于1894年4月29日在皇家威廉船厂完工,威森堡号于1894年12月14日在伏尔铿船厂完工。勃兰登堡级编制568人,标准排水量10012吨,满载10670吨,全长115.7米,宽19.5米,吃水7.8米;动力系统为两台蒸汽机,12座圆形锅炉,输出功率在9680马力至10228马力不等,双轴推进。
主机
最高航速16节,续航力4500海里/10节,载燃煤1050吨;武备方面为舰首尾两座40倍径、舰体中部1座35倍径的280毫米口径双联装主炮,6门105毫米口径单装副炮,8门88毫米单装速射炮,近防武器为12座37毫米机关炮,6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勃兰登堡级舰体防护还是不错的,采用克虏伯哈维镍钢装甲,水线带装甲厚400毫米,前后缩减为300毫米,甲板装甲厚60毫米,主炮炮塔正面装甲厚120毫米,顶部装甲厚50毫米,司令塔装甲厚300毫米。
火炮、水线带装甲布局
勃兰登堡级服役后,成为德国海军的核心。1900年7月4日,四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与六艘巡洋舰、三艘鱼雷艇和十艘辅助船组成舰队,开到中国天津大沽耀武扬威,以配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8月11日,四艘勃兰登堡级舰返回德国威廉港,尽管此次远征没有取得实质成果,但是让德国海军得到了宝贵的远洋航海经验。1910年7月,奥斯曼帝国以每艘900万马克,购买了大选帝侯号和威森堡号,并重新取名巴巴罗萨·海拉丁与托尔·古德雷斯号。
德国海军的勃兰登堡号与伍尔斯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为舰龄较老,到这是已经落后,于是只担负巡逻警戒任务。1919年5月13日,伍尔斯号退役,不久后解体。勃兰登堡号号于同月19日退役,1920年解体。
卖到奥斯曼帝国的巴巴罗萨·海拉丁号,在1915年参加了防守加里波利半岛的战斗,同年8月8日,在前往支援一处陆军防线的途中,该舰被英国E-11号潜艇击沉,舰上253人阵亡。托尔·古德雷斯号曾在1916年1月25日,将奥斯曼海军受伤的坚毅号战列巡洋舰拖回港口,该舰一直作为训练舰使用。1936年,托尔·古德雷拉号舰上的大炮被拆除,安装于达达尼尔海峡沿岸,1938年该舰退役。
作为德国第一批排水量超过万吨的大型军舰,受当时技术限制,造成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不算成功。但是,该舰却为德意志帝国海军后续的战舰制造,提供了借鉴。
在我的脑海中,一直以为八国联军是坐着木帆船来的,没想到那时候就有这种东西。
甲午海战大清要是有一艘万吨级的战列舰就不会让小日子赢的那么轻松了
舯部的35倍径炮超坑!全40倍径不好吗?[好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