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科教发展:阁皂山的灵宝派影响力逐渐提升

翊祥国学研修 2025-03-30 12:08:36

灵宝科教,阁皂山的灵宝派

灵宝派,作为东晋时期成立的道教流派,其创立时间略早于上清派。在早期道教中,“灵宝”一词仅指神灵的宝贵。到了东晋末年,葛洪的曾孙葛巢甫编撰了《灵宝经》。随后,在刘宋时期的道士陆修静对其进行增修,并确立了仪轨,使得灵宝派的教义广泛传播于世。

观存于《道藏》冠以“灵宝”二字的经籍有173种,它们大多是灵宝教徒历代敷衍而成的。最早的《灵宝经》据考证,大约有三种仅30余卷。葛洪《抱朴子·辨问》称;“《灵宝经》有《正机》、《平衡》、《飞龟授帙》凡三篇,皆仙术也。”陆修静《太上灵宝授度仪表》称:“然即今见出元始旧经,并仙公所禀,臣据信者,合三十五卷。”约在东晋末年,《灵宝度人经》亦已问世。

灵宝派注重符策科教,因此与天师道较为相似。然而,在道门中,许多人误认为《灵宝经》是张陵所著,实际上两者存在差异。天师道主要通过符咒来驱鬼降魔、祈求福运和消除灾难。而灵宝派则强调“斋直是求道之本”,“注玄味真,念念皆净”,通过斋仪使教徒“洗心净行,心行精至”。天师道的符咒注重于为求道者自身治疗疾病和解除灾难,而灵宝派则更强调救助世人和超度众生。《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称:“圣人传授经教,教于世人,使未闻者闻,未知者知,欲以此法桥,普度一切人也。”

上清派之影响逊于灵宝派,上清派《真诰叙录》说到王灵期“见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深所忿嫉。于是诣许丞求受上经”。上清派专注于个人的修炼与成仙之道,而灵宝派则更注重于普度众生。这与佛教中的“小乘”与“大乘”教义之分相似。因此,灵宝派能够广泛吸引当时的社会大众,拥有更为庞大的信众群体。

灵宝派尊崇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以及太上老君为至高无上的神祇,这与上清派尊崇元始天王、天师道尊崇太上老君为最高神祇的做法不同。灵宝派对这三位神祇的尊崇,对后世道教中“三清”神祇体系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北宋时期,灵宝派以阁皂山为活动中心,传授灵宝经策。到了元代以后,灵宝派的教义和活动逐渐并入正一道。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