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儿咱就来说说一说明太祖朱元璋封藩的事。下面就请各位听我细细道来。
一:太祖朱元璋封藩之谜
话说这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众位大臣会议上公然拂了他们的面子,就是这么任性地决定照搬模仿起了西周的宗藩体制,要大肆分封诸位藩王。这不,当年朝廷上就跟办庙会似的,热闹非凡,整个洪武年间就封了足足九位藩王!
看官们不晓得,咱们太祖皇帝膝下可是整整十个儿子啊!太子朱标自是不必说了,而这第九子朱杞是个短命的娃子,早早登极乐去了。所以这剩下的八个儿子里,除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之外,基本上都已经分封完毕。那么问题来了,这九个藩王里怎么还有一位特别的存在?
原来,
这多出来的那一位,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的侄孙子朱守谦。这个孩子虽说是朱元璋的亲戚,但并非出身于朱家正统。他这一系乃是名叫“靖江”的藩王,跟别的亲王都是单名的“秦”呀“燕”啊之类的不同。
你也不用觉得委屈这位小黄豆芽,毕竟人家也是堂堂的贵族血脉。而且这朱守谦还成就了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例无皇室直系血缘的宗藩。可见朱元璋对他的宠爱与重视程度了吧!
一:跟咱们朱元璋关系不一般的靖江王——朱守谦先生。这位朱守谦可是大大有名,不过咱得从头开始讲起。你别以为他家是福窝出身,他爹是朱文正,朱老大的独苗。说到朱元璋这边,那可真是贫民窟走出来的孩子,跟咱们现在穷游儿差不多。贫富差距太大啦,父辈们都是濠州的小农民,家里没钱没势,地里刨食儿的主儿。
他爷爷叫朱初一,有两个儿子,老五叫朱五一,老四叫朱五四,这个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爸爸。朱五一和朱五四各生了四个儿子,就这么巧,这八个堂哥按照年纪排下来,起名叫做"重一"到"重八"。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张家族谱,绝对震撼人心。)朱元璋这个最小的小叔子,因为家里穷困,年幼就到外面讨饭吃,还曾经当过和尚。后来明朝红巾军起义爆发,朱元璋才投身军旅,并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名字也是郭子兴给他取得
。
谁知造化弄人啊,红巾军起义还没过多久呢,朱元璋的妈跟大哥就不幸染疾去世。这时候,朱大嫂带着朱文正来找朱元璋,一见面,朱元璋眼泪哗哗往下掉。十年来第一次见到自己疼爱的大哥和侄子,心中感慨万分。不过朱元璋很快就收拾好了心情,一边安慰大嫂和侄子,一边教导他们学文习武。
话说回来,这个朱守谦老爸朱文正是个猛男,要不怎么能教出那么雄风凛凛的儿子来? 那时候,朱文正跟着叔叔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被任命为枢密院同佥,堪称战神级人物。朱元璋当上吴王之后,让朱文正当大都督,总揽大局。看看,这个朱文正可谓是其父早晚要厕所关灯——是个人物!
再说说李文忠,这个也是朱元璋的心头肉。他不仅仅是明朝"开国六公"之一,而且战功卓著,堪称顶级猛将。所以说,咱们这位朱守谦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家世显赫,但不要瞧不起人家,朱元璋那种草根能变成皇帝,人家也不是吃素哒
想当年洪都大战,60多万敌军围攻洪都城,那可是朱文正在这江湖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战啊!
洪都这座小城,能抵挡这么多敌军的围攻,苟延残喘两个多月,靠的可不仅仅是守将朱文正的勇猛和智谋,更在于守城将领们死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犹如困兽之斗一般,硬是把强敌活生生地拖垮了。当然,这里面少不了朱元璋的援手,不过咱们也得看清其中的真相,那就是,朱明氏族兄弟俩,朱文正硬是拖住陈友谅60万大军两个月,给朱元璋冷静时间,然后在后来的鄱阳湖大战中干掉了陈友谅,可是这朱文正,却并没有因这赫赫战绩得到应有的奖赏和赞誉,甚至被流放桐城,早早地挂了。
朱守谦,是朱文正最小的儿子,而朱元璋也是个心怀壮志之人,自此,朱守谦成为了朱元璋心中期待的希望。朱元璋举目四顾,只有自己的血脉里,才能找到能够托付重任的人物。于是乎,朱元璋在拼命培养朱守谦,期盼他能成为一位掌握千军的统帅。然而,朱守谦似乎并未能尽如朱元璋所愿。不过,朱守谦毕竟还是小,朱明世家的承袭关系尚未明朗,朱元璋对这个儿子还算不错。
朱元璋如此对待朱守谦,就像那李饮冰说的那样,都是因为朱元璋觉得自己没把朱文正当儿子教导好,心里多少有些惭愧。再者,这娃儿出生在朱明一族中,辈分很重要呐,浮云般的朱元璋父亲和大哥的继承人嘛,不管怎样,得保护起这份血脉。
二:首先得交代的是,这朱守谦,原本不叫朱守谦,原本叫朱铁柱。这孩子有一对尖溜溜的大眼睛,脑瓜子聪明得像个小明珠儿。可惜啊,命运对他并不公,一出生就沦落于贫困之中,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只能靠着亲戚救济过活。
到了他4岁那年,不知怎么滴,这个瘦小的孩子朱铁柱就被朱元璋看中了,大手一挥,把他接到皇宫里当皇子去了。你说这朱元璋是咋想的呢,难道这孩子将来能当将军吗?那倒未必,可能朱元璋只是觉得朱铁柱长得挺可爱,像他年轻时候的模样吧。
这朱铁柱养了两年之后,突然又改名叫朱炜,过了几个月,又改成了朱守谦。朱元璋把他宠得像亲儿子一样,给他请最好的老师,教他知识文化,让他见识大明朝的壮丽山河。
更有意思的是,这朱守谦竟然跟明朝开国的大将军徐达攀上了亲戚。徐达,您知道么?那是当年跟朱元璋一块打江山的猛人,也是朱守谦的"小姨夫"。这事儿在《罪惟录·卷之三十一》中有明确记载:谢再兴,因为跟朱元璋有着特殊的友情,跟着他一起过长江,还把大女儿嫁给了朱文正,二女儿嫁给了徐达。
朱元璋这么疼爱朱守谦,当然是希望他能够做一位真正的王爷。于是呢,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大肆封赏功臣,一口气封了九个藩王,其中就包括朱守谦。但是,人家皇子们都是亲王的地位,而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也就是郡王。按道理说,朱守谦本来也应该是亲王的,但因为他的母亲身份不太高,所以才成了郡王。《明史》上说:
给靖江王封爵,俸禄跟郡王一样多,官员的配置跟亲王差不多一半,让学术界领袖赵熏做他的长史辅佐他。
明朝刚开始的时候,亲王的薪水是每家两万石粮食,郡王减少一半。后来明朝规定亲王的薪水是每家一万石粮食,初封郡王的薪水是每家两千石粮食。可是,历史记载的是:
"靖江王,每年发米二万石,发钞一万贯,别的物资也像亲王一样的档次。"
这说明什么呢?这就是说,靖江王朱守谦的工资是两万石粮食,跟亲王一样高。虽然他手下的人只有亲王一半多点儿,但是他穿的衣服、用的东西都跟秦王、晋王朝一模一样。另外,封亲王的时候用金册,封郡王的时候用银册。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靖江王受封的时候,朱元璋考虑到他是大哥朱重四的后代,因此给他拿的是金册。
总的来说,朱守谦这个郡王的待遇,就像是在亲王与郡王之间靠了个脑袋,虽然他不是亲王,但是享受到的却是亲王的待遇。这种待遇其他明朝的郡王根本就羡慕不来。而靖江王的封地就是在广西桂林那儿,那会儿他才十几岁,还不到去那个偏远之地当王爷的规定年龄。但是朱元璋一边派人去桂林兴修靖江王府,一边命学霸赵熏做朱守谦的长史,辅助并教育他。
朱元璋还多次过问朱守谦的学习情况,经常请他进宫聊天,告诉他要关心百姓,遵纪守法,以后要做一个称职的大明朝藩王。正当朱守谦天天在书房啃书的时候,朱元璋还特地带他去逛御花园,
几个月后到了桂林
年幼的他,在朱元璋和马皇后手下讨生活,每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精神时常饱受摧残。
几个月后到了桂林,彻底放飞自我。这家伙虽然是个王爷,却不懂得遵守规矩,一味地结交那些市井无赖;他的性情暴躁,城府颇深,肆无忌惮的作威作福,惹得百姓叫苦连天。明朝的史书记录下了这段往事:
“朱守谦虽然读书识字,却不能谨慎行事,对朝廷律例马虎大意;他贪图享乐,亲近小人,胡作非为;性格怪诞,阴鸷险恶,随便施以罪恶,导致臣民的痛苦。”
史书里对朱守谦可谓是惜字如金。不得不说这位朱守谦真是命运多舛,他刚在桂林待了短短三年时光,竟然因为荒淫无度,迫害民众,被朱元璋下令召回。朱元璋也算对他耐心,仅仅训斥了几句。可是这哥们不仅不领情,反而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诗来埋怨朱元璋。于是乎,朱元璋火冒三丈,直接把他贬为平民,禁足于凤阳七年,直到后来才恢复了他的爵位。
朱守谦这次彻底完了,被放逐到了遥远的云南,而他的妻子则留在了桂林。朱元璋真是费尽心思啊,把朱守谦调离桂林也是无奈之举。凤阳,这个死气沉沉的地方,成了朱守谦的新家。朱元璋虽然人不在广西了,但是他仍然时刻挂念着这位亲侄子,为他着想。七年后,也就是1395年,朱元璋实在是看不下眼,再次命令朱守谦重新继承靖江王的位置,不过他要求朱守谦去云南。
朱元璋的用心良苦真的让人难以理解,他把受过伤的朱守谦送到云南,希望他能好好反思过去,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在当初得知云南的情况后,朱元璋第一时间派遣了自己的近卫、云南这块土地上的守护神——沐英去帮助他。可这家伙再次让人大跌眼镜,他完全不顾沐英的忠告,坚持我行我素,恶习依旧。沐英见状无法, 只能如实上报给了朱元璋。最后,朱守谦被遣返回广西,囚禁于京城,于洪武25年辞世,享年31岁。结束了他所作所为都遭人诟病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