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保定一条视频引发热议:96岁的老太太睡在厕所里。
96岁的老太太腿脚不便,半夜三更要上厕所,女儿让老太太穿纸尿裤,老太太不愿意。结果,老太太摔在厕所里,女儿让老母亲在厕所睡了一夜。
一开始,网友以为是这女儿不孝,了解了后面的隐情,网友们说:真不怪这女儿。
就说当晚老太太摔倒这事吧,其实那天白天老太太已经摔了一跤。女儿一个人扶不起来,还是请邻居帮忙,才一起扶起了母亲。
老太太晚上说要上厕所时,女儿担心她又摔跤,要给母亲穿上纸尿裤,可老母亲死活不肯,非要往厕所走。摔倒后,女儿扶不起来,可那个时间点,邻居家也睡了,怎好意思又去敲开人家的门请求帮助呢。
无奈之下,女儿只好给母亲身下尽量多垫一些垫被,再给母亲盖上厚被褥,尽量让母亲睡得舒服点。等天亮后再去请邻居帮忙,扶起母亲。
看着母亲跌倒在地,女儿也是又气又急,独自照顾老人本已很辛苦,无奈母亲又固执,丝毫不听劝。
其实,这位母亲一共有5个子女。小儿子是国家公职人员,母亲也把自己的钱交给了小儿子,但母亲年老后,小儿子却各种推诿,不愿照顾。老人的大儿子也在外混得风生水起,偶尔过来看看母亲,说出的话也不好听,不如不来。
老人的大女儿已经去世,剩下的两个女儿,也只有这位愿意照顾老人。
想到这些,这个女儿越发满心委屈。自己也已过花甲之年,兄弟姐妹却无人能分担她的辛苦。
和这位女儿有着同样困扰的,不是少数。养老困境,已成为摆在众多家庭面前一道无法跨越的坎。
很多为人子女者,自己也是父母,有孩子要管要照料,再加上现在工作节奏和压力,活着本就不易。为了多方平衡,有些子女只好将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养老院,可养老院里的真实现状,却又令人心忧。
养老院的老人们,从踏足进去之日起,就再没了自由。起床、吃饭、自由活动,都有规定的统一时间,一切得听护工安排。几个人一间房,有的整晚咳嗽,有的不停喊疼,有的不停絮絮叨叨,想睡也睡不好。
许多原本气色红润的老人,住进养老院后,身体迅速消瘦,人的反应也更加迟钝。对于生活,他们完全成了被动,没有了尊严。
至于养老院的饭菜,就更不要提了,吃来吃去就那几样重复的,更无法照顾到个人口味和饮食特点。
有些子女偶尔看父母时还会带上一两样自己做的菜,有些子女,把父母丢在养老院后,连看都很少去看一眼。
上海一位博主,就拍下了养老院里真实的一幕。
一位老人已经瘦得不成样子,吞咽困难。护工把饭菜端到床头,还没等老人戴好假牙,就把饭菜往老人口里塞。
老人咽不下去,护工更不耐烦,口里连说了好几遍“讨厌”。老人消化功能已经很不好,吃下去的东西总想吐出来,护工喂得难受,老人自己更难受。
转头,同一间房,护工又去给另一位同样卧床不起的老人喂食。一口接一口,根本没有耐心去等老人慢慢咽下,一心只想快点完事。
连喂饭都这样,更别替护工脸上还能挂着什么好脸色,别提有什么温言软语了。
这就是当下中国城市许多养老院的真实现状,博主拍到的还是在上海,这样的养老院收费平均每月6千左右。如果在小城市小地方,状况可能会更不如人意。
大多数老人都不愿住养老院,大多数子女们也愿意尽孝跟前,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可很多时候,子女身上也是一重又一重的重担,无法喘息。
其实,对于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当中还有一种更为折中的办法,就是社区养老。定位于社区,让老人有种熟悉感,首先从心理上就不会那么焦虑,不会有种“被抛弃”感。
目前,社区已经开始在慢慢尝试这种新型模式,有些地方,子女白天把老人送到社区服务中心,安心上班,下班后再将老人接回家。这样一来,子女白天能腾出手做自己的事,老人之间也彼此有交流。
但这种养老形式,一是暂未大范围推广开来,二是仍旧没能解决一些家庭的困扰。比如对待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老人,连门都无法出,每天送到社区服务中心,也不现实。
归根结底,还是养老服务端缺乏专业人员。很多养老院,一层楼就两位护工,每天精疲力竭,哪还会有更多的温柔和细心。大多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护工,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法做到真正周全的护理。
养老体系的完善,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支持。
对于老人们自己来说,最切实可行的无非就是两条途径:一是多锻炼身体,自己注意养生;二是多存点钱在手中,这是王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