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安排陈赓退居二线,陈赓找周总理:我才五十多岁,开什么玩笑

近现代史源 2025-04-11 18:36:36

开国大将陈赓,解放后的最高军职为副总参谋长、最高政府职务是国防部副部长,而他在党内,也没有当选过政治局委员。所以结合传奇的军事经历、尤其建国前的战争贡献而言,似乎他生涯后半段的职务不算很高,甚至还不如一些开国上将、中将。

这其实是有明确原因的。若讲带兵打仗和实际战功,在十位大将里面,陈赓算是紧追粟裕的人,是人民军队历史上极为难得的将才,一般人比不了陈赓。但1961年陈赓因第3次心梗发作,医院实在无能为力了,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也正是因为身体不佳、并且早早病逝,陈赓在建国后无法担任太高的职务,他本可以发挥更大的能量,奈何天不假年,也就谈不上后期的职务发展了。

早在1957年和1959年,陈赓已经两次心梗发作。原本他的体格是很强健的,但三十年代从事特情工作时,陈赓曾被国民党关押逼供。敌人采取的电刑手段,对人体、尤其心脏的打击很大,严重破坏了他的身体机能,留下后遗症。陈赓到了五十多岁的年纪,这种迹象越来越显著。

两次心梗能及时抢救过来,已经很不容易,陈赓算是比较幸运;但另一方面他也真正到了鬼门关,若再次发作将凶多吉少,这是医院得出的结论。作为新中国和人民军队的宝贵人才,中央极为关心陈赓的身体状况,就算再也不能干工作了,也要先确保陈赓活下来。

毛主席对于陈赓,多年来都非常器重。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时,陈赓按照资历和贡献本应当选中央委员,但毛主席把他调成了候补委员。只有毛主席最亲近、最信赖的将领,主席才会安排他们“牺牲”一下自己,给其他体系的干部让出委员位置。不是谁都有这种“牺牲”机会,这不代表主席不重视陈赓,恰恰相反,是贴心体己的表现。

陈赓也完全能理解主席的良苦用心,还不停地笑着追问:主席啊,啥是候补委员?我要候补谁呀?陈赓就是这样,既有过人的能力、性格上又豁达幽默,深受中央领导喜爱。不光毛主席,周总理和彭老总,也一直都非常喜欢陈赓。

但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陈赓追求上进,希望多做工作、多为组织和军队出力。当不当中央委员倒是其次,毕竟陈赓的本职是革命军人;如果真让陈赓彻底闲下来,却是很受折磨的。1959年,陈赓就恰恰面临这种境况。

如前文所述,59年上半年的心梗发作,已经是第二次了。当时陈赓身上有许多职务,军队十分倚重他,陈赓既是哈军工院长、又挂职国防部副部长,正常情况下每天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陈赓病倒的消息,毛主席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感到非常揪心。

在医院介绍过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案后,中央决定立即减少陈赓的工作,毛主席甚至亲自规定:陈赓同志身体问题严重,要严格控制他的工作量,最多只能做原先三分之一的工作!

主席都发话了,各部门自然是严格执行,所以陈赓经此一病,事实上提前“退居二线”了。在中央首长看来,陈赓的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的。但陈赓接受不了如此安排,对于自己的病情还是非常乐观,这与将军乐天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希望像以前一样继续工作,为此专门去找了顶头上司彭德怀。

彭总是时任国防部长,并负责主持军委工作,在军中话语权非常高,所以陈赓第一个去找他。彭总在抗战时担任过八路军副总指挥,直接领导陈赓,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寇。

此后彭德怀与陈赓的工作联系也非常多,抗美援朝时,陈赓还在志愿军司令部当过彭德怀的副职。由于老总脾气刚烈,大部分下属不敢跟他开玩笑;陈赓却是特例,他经常跟彭总嘻嘻哈哈。而彭德怀也允许陈赓享有这种“特权”,可见二人关系之好。

也正因如此,彭总的态度和毛主席一样,坚决不让陈赓在这个时候“造次”,并郑重告诉对方:干什么?休养身体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其他事情想都不要想!见彭德怀语气严厉不容转圜,陈赓知道想在这里打开突破口,没有任何机会,于是他转头又去西花厅找周总理。

总理心肠软,历来非常关爱下属。按说周总理不直接管军队的事,但威望和影响力摆在那里,说话自然是好使的。陈赓打定了主意,想在周总理面前来个“反客为主”,一见面他就使劲诉苦:总理啊,我陈赓今年才五十多岁,正是干事的时候,怎么就被组织“强制休息”了?开什么玩笑,我还不到退居二线的时候哩!

可对于陈赓的抱怨,周总理也是早有准备,他笑着宽慰对方:不是不让你工作,主席和彭老总,也是鼓励你把身体养好,只要身子恢复了,将来就能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嘛!建国后,周总理长期负责外交工作,讲话艺术是很高超的,跟自己同志沟通,也非常讲究方法。

陈赓知道周总理是在安慰自己,实际上也不会放开口子,但总理的话听起来就是舒服,不像彭总那么决绝,陈赓也不好再继续闹了,只得“奉命”回去休息。

此后近两年时间,陈赓都处在半休养状态,身体似乎有了些好转。但他“闲不住”的特点还是没变。1961年在上海期间,陈赓不经意间得知了一项工作任务,这令他兴奋不已。原来中苏关系恶化后,我国周边形势不太平,近段时间中央发出文件,要求各大军区干部写关于个人战争经验的报告,以征集有用建议。

陈赓原本是不需要写的,因为组织考虑到他的病情,不希望陈赓消耗过多精力,文件压根就没有发给他。但陈赓偶然间从南京军区相关单位,看到了这个文件。身为解放军开国大将、又打过那么多好仗,他怎么会无动于衷?

此事陈赓已经很久没做实际工作了,心里痒得很。于是他主动提笔,开始写自己的战争心得。没想到,这是他为人民军队做的最后一件事了。1961年3月16日,不幸的消息传来,第三次心梗不期而至了......

陈赓同志这份最后的军事报告,还没有完成、也永远不会完成了。中央领导们得知陈赓突然病逝,心情极为悲痛,他是建国后最早离世的一位大将,也是军事才能、贡献最突出的开国将军之一。陈赓大将辞世,是党和军队的巨大损失。

陈赓是在上海病逝的,但追悼大会于3月25日在北京举办。周总理那段时间在广州安排工作,听闻噩耗后泪流满面,他给北京去电话,指示不要立即开追悼会,自己必须赶回去参加,送陈赓最后一程。周总理说:一定要等我到了再开!红军长征时,陈赓同志曾经救过总理的命;而在陈赓离世后,周总理坚持亲自主持他的追悼大会。

0 阅读:167
近现代史源

近现代史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