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遇到“但头汗出”的病人,你怎么治?

鸿朗说健康 2024-10-19 14:20:58

《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阳明病,身无汗,说明热邪无宣泄之路,湿热郁蒸于上,则见头汗出,剂颈而还;小便不利,则湿热不得下行,致湿热相合,胶结不解;热盛灼津,加之津停为湿,不能为人所用,故渴饮水浆者,饮水多不能消水则湿停越重,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则发黄疸。治当清热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主之。

头汗出伴有结胸

《伤寒论》第136条:“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水热互结于胸胁者,可见胸胁硬满疼痛,或心下痛、按之石硬,此为水热互结;热被水郁遏不得外越而向上蒸腾,故见“但头微汗出”,即头部微微出汗,此为水热结胸的反映,治疗当泻热逐水破结,以大陷胸汤主之。

阳微结的头汗出

《伤寒论》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伤寒五六日,头汗出”为热郁于里,气机不畅,不得宣发,但蒸于上所致。“微恶寒”是表证尚在。“手足冷”是气机郁滞,阳郁不达于四末。“脉细”当为脉沉紧而细,是气机郁滞,气血流行不畅,致脉道不利所致。“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皆是邪结少阳,津液不下,胃气不和所致。阳微结的特征是:既有表证,复有里证。故以上所述症状应为“阳微结”,其病机为“气机郁滞,枢机不利,三焦阻隔”,其治疗当选择疏利气机、宣畅三焦的小柴胡汤,达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周身濈然汗出,则表里诸证悉除。

热郁胸膈的但头汗出

《伤寒论》第226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阳明腑实,腑气不通,下之后燥结虽通,余热未尽,热扰胸膈,故“心中懊恼”。热郁胸膈,熏蒸于上,故“但头汗出”。热郁胸膈,波及胃脘,胃热则饥,气郁则不能食,故“饥不能食”。法当清宣郁热,以栀子豉汤主之。

火逆变证的但头汗出

《伤寒论》第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燥,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太阳中风,法当用桂枝汤解肌,若以火劫迫汗,不仅伤津,而且耗气,致气血阴阳俱虚竭。阳热蒸迫津液外泄,津液虚少,不能遍及全身,故“但头汗出,剂颈而还”。此条伤寒论没给出方子,根据热盛伤津、津液虚少的原理,当用白虎加人参汤再加养阴生津药治疗。

津液输布障碍的但头汗出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小便不利,渴,但头汗出”可以是津液损伤导致,如“火逆变证”。也可以是气机不畅,津液输布障碍导致的。其用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剂组成中,桂枝通过温通心阳和补中益气的作用以利水;干姜温肺化饮;甘草和桂枝配伍即桂枝甘草汤以温通心阳,和干姜配伍即甘草干姜汤,以温肺化饮。栝楼根与牡蛎配伍有较强的利水作用。从方剂组成看,其治水饮的作用明显,养阴生津的作用不是主要的。故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病机应该是少阳病兼有水饮,即三焦阻隔,水道不畅,津液输布障碍所致。其主要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并见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湿家,但头汗出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第16条:“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是湿邪侵袭人体,束缚卫气阻滞经络所致,但头汗出即汗出不能遍身的局部汗出。凡是局部汗出,都是气机阻滞,不得宣通的表现。湿邪阻滞气机,出现但头汗出。背强即背部强直僵硬,是湿邪阻滞太阳经脉的表现。“欲得被覆向火”就是病人怕冷,想盖被子或烤火,即恶寒,是湿邪阻滞卫气,卫气不能温分肉所致。治疗应散寒除湿,如麻黄加术汤或者羌活胜湿汤之类。

孤阳上越之额上汗出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第16条:“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湿为阴邪,易伤阳气,人体内的津液需用阳气的温化蒸腾方能输布全身,滋养人体。若阳气虚弱,温化无力,津液不能正常运行输布,则容易生湿,所以湿邪易伤阳气,阳虚易生湿邪,故叶天士谓湿盛则阳危也,即湿盛是与阳危并存的。阳虚容易感受外湿,产生内湿的基础,湿病不是下法的适应症,误下会加重已经虚弱的阳气,重则可能导致阳气虚脱而亡。阳气虚脱,虚阳上越,故可见额上汗出,如果与微喘、小便清长频数、下利清谷等阳气虚脱的表现并见,则病情危重。

热入血室之但头汗出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第4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热入血室即妇女在经期的时候感受了外邪,经期学室空虚,外邪趁虚而入结于血室,因血中有热,热气上蒸,头上有汗,身上无汗,即但头汗出。同时病人是妇女,因女子胞宫和肝经、肝胆之气有联系,“厥阴足脉肝所中,大趾趾端毛际丛,环绕阴器抵小腹,挟肝络胆”,胞宫受邪,血室里有邪热,影响肝胆之气,肝胆之气疏泄不利,经水适来时,刺期门穴,泻肝胆之邪热,热随血去,解除血滞之热,肝胆疏利,阴阳营卫调和,濈然汗出,病即痊愈。但头汗出的病机不外乎湿、湿热、热郁、气机郁滞、津液输布不畅,误下后的孤阳上越的危重症候等证候,如果能达到师父要求的背诵原文,熟读熟记,在临证中各种证候信手拈来,当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2 阅读:275
评论列表
  •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你怎么治。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

鸿朗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