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受美联储加息影响,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49,接近150关口,刷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记录。
尽管如此,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仍然拒不辞职,并坚持执行YCC(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继续维持国债和存款低利率,谁看了不说一句头铁。
YCC政策的核心目标有两点:将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上限控制在0.25%,短期利率控制在-0.1%。
我们都知道,“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迎来了“失去的30年”,投资者对日本经济发展失去信心,纷纷逃往海外,只留下一部分钱购买日本国债。日本民众也纷纷躺平,不投资也不消费,花不完的钱都存起来。
为了刺激经济恢复,日本央行就想了这么一出:如果存钱赚不到利息,投资者和老百姓是不是就会拿钱去生产和消费了?
利率压低到-0.1%倒是好实现,日本央行拍板就行,关键在于国债收益率,国债这个东西,简单说就是一国政府,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对外借钱,日本国债因为负利率的原因,收益率常年是负的,但因为日本整体经济足够稳定,风险低,还是有不少资本购买,日本政府才有更多钱去搞基建,给国民发福利。
但国债收益率受市场的影响很大,一国国债收益率变高,意味着价格降低,外部资本对这个国家的经济预判降低,就有可能抛售国债,由此带来的影响就跟英国首相特拉斯的“450亿英镑减税”政策一样,英镑暴跌,国债收益率暴涨,英国国债被抛售,英国全体国民几万亿英镑的养老金储备,都差点因为这450亿瞬间爆雷。
为此,日本央行才设定了国债收益率的上限,只要收益率超过0.25%,就会立即出面干预,他们一边购买新发行的10年期国债,一边大量收购其他卖家抛售的10年期国债,只要收益率不超过0.25%,就照单全收。
简单来说,就是日本央行有钱任性,疯狂撒钱买买买。那钱从哪来呢?开动国家机器印钞呗。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就是通过大规模放水来提振经济。
但随之而来的债务也在不断升高。截至今年上半年,日本国家债务总额高达1255万亿日元,债务占GDP比例高达255%,比排名第二的意大利足足高出100个百分点。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巨额债务,意大利前总理德拉吉都跑路了,岸田内阁和黑田行长为啥还能坚挺呢?
这就是内债和外债的区别了。意大利的债务要么是跟欧盟借的,要么是跟IMF和世界银行借的,这都属于外债,到期不还就会破产。但日本的债务来自于购买本国国债,债务人和债权人都是自己,欠债不还也不至于破产。只要央行源源不断地印钱,借新债还旧债这套把戏就还能继续玩下去。
当然,日本央行这种饮鸩止渴的政策肯定是有副作用的。从短期来看,大规模放水必然会带来通货膨胀和日元贬值。可如果央行停止印钞购买债券,下一秒日本可能就会爆发债务危机,更别说还要维持老龄化社会的高福利支出了,所以日本央行只能不断撒钱续命。
另一方面,日元持续贬值也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理论上讲,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因为可以同样的美元兑换更多的日元。
但贸易商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一定会尽可能多地兑换外汇,老百姓也会为了保住自己的存折大肆购买美元。一套组合拳下来,日元贬值带来的损失很可能会超出贬值带来的出口增量,最后得不偿失。
从长期来看,强势货币的信用都需要国家的背书,美元霸权靠的是美国强大的金融和军事实力,卢布靠的是俄罗斯手里的粮食、能源等大宗刚需。泡沫经济破裂前,支持日元价值的背书是日本制造业;进入失去的三十年后,日元的国际地位全靠海外投资和少数优势产业出口维持。
现在的问题是,各国的经济状况都不太好,肯定会优先扶持本国产业,日本投资者在海外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已经快到头了。而且过度依赖海外投资,必然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但就目前来看,以后的国际局势应该会越来越动荡。
说白了,早死晚死都得死,日本央行正在做的,无非是让日本经济危机晚点爆雷而已。国家的体面倒是暂时维持住了,老百姓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受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影响,日本民众的生活本来就很艰难了,日元又一直贬值,变相地减少了他们的资产。日本共同社指出,按照当前汇率,预计2022年日本的工资水平将倒退30年,普通人很难存的下钱来。
几家欢喜几家愁。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海外资金正在大肆购入日本不动产,趁着日元贬值赶紧捡漏。
1989年,日本媒体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东京的地价足以买下整个美国。如今,日本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外国人低价收购本国的地产,躺平的背后,恐怕也存了几分不甘心的落寞之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