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秀兰,今年62岁,出生在一个小县城,年轻时在当地的纺织厂做工,后来厂子效益不好,五十岁那年提前退休。
我的退休金一个月三千六,在我们这个地方,勉强够自己过日子。
丈夫在我五十五岁那年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套八十多平的小房子,儿子早年经人介绍去了大城市发展,女儿王芳则嫁到了邻市,婚后没多久就生了个男孩。
老伴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过了几年清静日子,本想着安安稳稳地过完余生,但人上了年纪,总是盼着儿女能在身边多陪陪。
儿子常年不回家,电话也少,只有女儿还算孝顺,时不时打电话来问候我。
六年前,她突然在电话里哭着跟我说,她刚生完孩子,婆婆不愿意帮忙带,丈夫工作又忙,自己一个人实在撑不住了。
“妈,你能不能来帮帮我?就一两年,等孩子上幼儿园了,我就不麻烦你了。”电话那头,女儿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听得心疼。
我没有犹豫太久,第二天就收拾好行李,坐上了去女儿家的长途车。那时候,我满心欢喜,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和女儿一家团聚,帮她把孩子带大,享受天伦之乐。可谁知道,这一带就是六年,不仅把自己的退休金花得精光,最后还被亲家母一句话赶出了家门。
02我到女儿家时,外孙才满月,正是最难带的时候。女儿王芳坐月子情绪不稳定,孩子一哭,她就慌了神,手足无措地抱着孩子直掉眼泪。女婿顾强在外面上班,每天早出晚归,家里的一切都落在了我们娘俩身上。
当时,我心疼女儿,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帮她把孩子带好。于是,我毫无怨言地接过所有的家务活,白天做饭、洗衣服、收拾家务,还要照顾外孙,晚上孩子哭闹,我也舍不得让女儿起床,自己一个人抱着孩子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哄着他入睡。
日子一天天过去,没想到这一帮就是六年。
本来,女儿说让我帮忙带到孩子上幼儿园,可到了孩子三岁那年,她却突然告诉我,幼儿园的学费太贵,他们暂时负担不起,想让我再带两年。我当时也没多想,觉得反正自己年纪也不算太大,帮女儿多带几年孩子也没什么。
可到了第五年,孩子已经可以上幼儿园了,女儿又说,孩子性格胆小,不敢在学校里待太久,怕他跟不上,想让我继续在家里陪着他。我知道她是不舍得让我走,心里虽然有些疲惫,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这几年,我的退休金几乎都花在了外孙身上。孩子小时候生病多,每次去医院看病,女婿说家里经济紧张,女儿又觉得自己开口不好意思,我便主动掏钱。
后来孩子大了一点,开始学画画、学英语,我心疼外孙不想亏待他,所有的兴趣班费用几乎都是我掏的。
我自己在家里省吃俭用,衣服一年也不舍得买一件,连生病了都不舍得去医院,可只要是外孙需要的,我从来不会犹豫。没想到,我倾尽全部,换来的却是亲家母的一句话——“女婿是外人,你住这不合适。”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去年年底。那天,亲家母突然来家里吃饭,席间,她看着我,语气淡淡地说道:“秀兰啊,你在这住了这么多年,也该回去了吧?”
我愣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她这话是什么意思,她又继续说道:“你说你一个老太太,住在女婿家,成什么体统?再说了,家里就这么大点地方,你长期住着也不方便。”
我当时听了,心里一阵发凉,勉强笑了笑,说:“芳芳上班忙,孩子又小,我一个人在这儿还能帮着搭把手。”
谁知亲家母直接摆了摆手,道:“带孩子的事,我们家自己能解决,实在不行,就请个保姆。你住在这里,始终不合适。”
那一刻,我的心彻底凉了。
我扭头看向女儿,她低着头不说话,脸上写满了犹豫。 我明白,她不是不知道我对这个家的付出,只是她不敢违背婆家的意思。她早已经习惯了我的存在,习惯了有人替她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可她也清楚,亲家母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是个外人,不该再继续住下去。
我失魂落魄地回到房间,坐在床上发呆。六年来,我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这个家里,带大了外孙,照顾了整个家,可到头来,却换来了一句“你住这不合适”。
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脑子里反复想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我到底算什么?是这个家的亲人,还是一个临时帮工?
第二天一早,我收拾好了行李,准备回老家。女儿看到我提着行李箱,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妈,你别走……”
我看着她,心里又酸又痛,终究还是忍住了眼泪,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说:“妈年纪大了,也该回去歇歇了。”
女婿站在一旁,脸色有些复杂,却始终没有挽留我。他或许是松了口气,或许是觉得愧疚,但无论如何,我已经没有留下来的理由了。
我拖着行李走出家门,外孙站在门口,看着我,奶声奶气地问:“外婆,你要去哪儿?”
我蹲下来,抱了抱他,轻声说道:“外婆要回家了。”
“那你还回来吗?”
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强忍着情绪,笑着说:“等你想外婆的时候,外婆就回来。”
可我知道,这一次离开,或许就再也回不去了。
03
我拖着行李箱走出单元楼,寒风扑面而来,冻得我直打哆嗦。
六年前,我怀着满心欢喜来到这里,想着能帮衬女儿一家,享受一点天伦之乐,可如今,我却像个被用完就丢弃的旧物件,悄无声息地被送走了。
回到小县城的家,屋子里积了些灰尘,冰冷而空荡。我放下行李,坐在沙发上,突然有些茫然——这些年,我的生活几乎围绕着外孙转,如今回到家,我反而不知道该如何独处了。
邻居李阿姨听说我回来了,特意过来看看我,拉着我的手叹气道:“秀兰啊,你也是太惯着你女儿了,哪有娘家妈在女儿家住六年的?你自己不觉得委屈,人家可不一定领情。”
我勉强笑笑,没有反驳。或许她说得对,是我自己心甘情愿付出,才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 可是,作为母亲,谁又能眼睁睁看着女儿吃苦不管呢?
回家后的日子,安静得让我有些不适应。每天起床后,我都会习惯性地看看时间,想确认外孙的作息,却猛然意识到,我已经不需要再操心他的生活了。
女儿偶尔会给我打电话,问我过得好不好,语气里带着几分愧疚。我知道,她心里也不好受,但她终究还是选择了她的小家庭,而不是我这个母亲。
有一次,她小声地问我:“妈,你要不要再回来住一段时间?我跟顾强说好了,他也没意见。”
我握着电话,沉默了很久,最后轻声说道:“不用了,妈年纪大了,折腾不动了。”
她在电话那头哭了,说自己对不起我。可我已经不想再计较什么了,人老了,总得学会给自己留条退路,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这半年,我开始学着照顾自己,去公园散步,和邻居们聊聊天,偶尔也跟老姐妹们出去走走。我渐渐明白,孩子大了,就有了自己的生活,而我,也该有自己的生活。
我依然会想念外孙,想起他奶声奶气地叫我“外婆”,想起他抱着我不撒手的样子。可我也明白,有些爱,不能成为一种束缚,母爱如此,祖孙情亦是如此。
或许,将来有一天,外孙还会想起我,女儿也会后悔当初没能留住我。但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从今往后,我要学会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