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根在脾虚,老中医:一张方子,健脾养心,化解胸痛、胸闷

调和养生之道 2025-04-04 05:48:3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你知道吗?中国每年因为冠心病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相当于每30秒就有1个人因为它而离开人世。很多人以为冠心病就是“心血管堵了”,只与胆固醇、血压、肥胖这些因素有关。

而很多人忽略了一个根本原因——脾虚。你没听错,脾虚,不是你以为的“吃得少、肚子胀”,而是影响整个身体运转的核心问题。

它不光让你没胃口、容易疲劳,还可能悄悄埋下冠心病的隐患。

很多人以为,冠心病只跟“心”有关,其实中医讲究“脾统血、脾生痰”,脾一虚,气血生化无源,痰湿内生,痰瘀互结久了,心脉就容易被堵住。

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祖国医学几千年观察与实践的总结。你以为“胸口闷、喘不过气”只是疲劳或天热?那可能是身体早就发出的警告信号。

问题的根,不在心,而在脾。

很多人等到胸口疼得像压了块石头,才想到去医院检查心电图,可那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期。

别等到心梗来袭,才后悔当初没重视脾虚。今天这篇文章,我会带你从中医角度重新认识冠心病,告诉你为什么养脾是关键,还会分享一个经典方子,6味药,既能健脾,又能养心,真正从根上解决问题。

如果你经常胸闷、乏力、胃口差,请一定认真读完这篇文章。

冠心病在西医里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意思很直白,就是心脏供血的血管被脂肪和垃圾堵住了,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一旦破裂,就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直接堵死血管,引发心肌梗死。

然而中医不这么看,中医讲“心为君主之官”,心的健康,仰赖五脏六腑的协调运转,而其中最核心的调节器之一,就是脾。

脾是后天之本,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简单点说,身体要正常运转,需要“气”和“血”,而这些都是靠脾胃消化食物转化来的。

脾虚了,气血生成不足,心就供不上血了。更糟糕的是,脾虚还容易生痰,痰湿一旦滞留在体内,就像空气中的雾霾一样,慢慢黏附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形成“痰瘀互结”,堵住心脉,这不就是冠心病的根子?

你是不是常常感觉疲乏无力、饭量变小、舌苔厚腻?这些都是脾虚湿盛的典型信号。

而一旦这个状态长期存在,心脏就会越来越“吃力”,你会先感到胸闷、气短,接着是胸痛、心悸,等你真正感到剧烈胸痛的时候,可能已经是心肌严重缺血,甚至发展成心梗。

中医在调理冠心病上有一个核心理念: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也就是说,不是只盯着“堵”的地方去“通”,而是要从源头上解决痰湿、补气养血,让气血运行顺畅,心脉自然不堵。而调脾,就是这个根本。

很多人吃了血管扩张剂、降脂药,症状还是反复,就是因为脾虚这个根没有治。

这里有一个经典方子,6味药,叫“健脾化瘀汤”,专门针对脾虚痰瘀型的冠心病。

方中白术、茯苓健脾祛湿,陈皮理气和中,丹参活血化瘀,黄芪补气固表,再配上炙甘草调和诸药,既能从根上健脾,又能活络心脉,真正做到内外兼治。

白术不是普通的“补药”,它能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就像给身体的“锅炉”加了一把火,让气血转得更快;茯苓能利水渗湿,相当于给身体排水,把那些堆积在血管里的“湿浊”清掉;丹参活血,不让血液变成“泥浆”;黄芪是补气的高手,让心脏有力气“打工”。

这6味药配在一起,一补一通,效果加倍。

吃药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生活习惯的调整。

特别是现在,很多人早餐不吃、午饭将就、晚饭大吃一顿,结果脾胃越来越虚,气血生成越来越少,心脏也慢慢被拖垮。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冠心病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常年劳累、饮食不规律、情绪压抑。

这些,都是“伤脾”的元凶。

情绪也伤脾。中医讲“思伤脾”,你越是操心、越是焦虑,脾就越难受,运化功能就越差,气血就越不足,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很多人心脏不舒服,总觉得是心的问题,其实背后是长年累月情绪压抑、饮食不节、作息紊乱造成的脾气虚衰。

还有人觉得“我年纪轻,不可能得冠心病”,但现在冠心病越来越年轻化,30多岁心梗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因为现在的年轻人,熬夜、喝酒、暴饮暴食、压力山大,每一项都在拼命透支脾的功能。

你以为你只是累了,其实你的身体已经在报警。

调理冠心病,别光盯着心脏,要从脾开始调。睡眠要充足,饮食要规律,情绪要稳定,这些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恰恰是最有效的“治本之道”。

别等到心梗发作、命悬一线的时候,才想起要养生。

如果你已经感到胸闷、气短、乏力、舌苔厚、面色黄白,那就不要再拖了。去医院做个心电图、血脂检查,同时找一个靠谱的中医师,看看你的脾是不是早就出了问题。

身体不会说谎,它会用各种小毛病告诉你:我不行了。

回过头来看,那些心梗后悔莫及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如果当初在第一次胸口发闷时就重视起来,可能一切都会不一样。”这不是夸张,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冠心病不是突然之间来的,它是慢慢累积的,是你每一次忽略身体信号、每一次熬夜、每一次暴饮暴食堆起来的。

所以今天,请你记住:冠心病,不只是“心”的病,它的根,可能早就埋在你脾虚的身体里了。与其等到动手术、装支架,不如现在就开始调理脾胃,补足气血,让身体恢复良性循环。

这是预防冠心病,更是为整个人生打好根基。

别把“胸闷、乏力”当成小问题,因为它可能是身体在用尽全力告诉你:“我快撑不住了。”调好脾,气血足,心脏自然不累,血管自然通畅。

从今天起,别再只顾着“补心”,真正的健康,是从“养脾”开始的。

参考文献:

1. 《中医内科学》(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

2. 《冠心病中医防治与康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年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专家共识(2021版)

2 阅读:173
调和养生之道

调和养生之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