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身在上海的张国焘看出了国民党将要溃败的形势,于是带着家人逃到了台湾。
然而,张国焘到台湾以后,并不受人待见,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民党人来到台湾,张国焘又一次被边缘化。
为了谋求出路,张国焘又在1949年底搬到香港定居,成为了香港一家小报社的编辑,每天依靠写评论赚点生活费。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张国焘内心很苦闷,他对国民党恨之入骨,又对共产党感到无奈,复杂的心理促使他融入到了第三势力中。
朝鲜战争爆发后,国际黄金价格疯狂飙升,张国焘发现了商机,就拿出所有家当买了黄金,结果赔得血本无归。
张国焘为生计所困,于是有了回大陆的想法,通过金尧的关系,张国焘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请求中央同意他返回大陆生活。
半个月后,刘少奇以中央书记处的名义给予了张国焘答复:
“愿意回来可以,中央欢迎,但是必须检讨历史上的错误。”
张国焘不愿接受这个条件,就放弃了回国的念头,张国焘为生计发愁时,美国特工突然找到了他。
抗美援朝一战,让美国人对中国刮目相看,美国亚洲研究中心希望与张国焘合作,让张国焘写一些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历史资料。
张国焘经受不住美元的诱惑,就与美国人建立了联系,为了能获取报酬,张国焘绞尽脑汁,将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和盘托出。
可惜好景不长,到1958年时,张国焘已经没有更好的内容可以提供给美国人,双方的合作就此中断。
张国焘再次失去了经济来源,这时,他又想起了大陆,于是厚着脸皮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能拿到一些生活补助。
毛主席在张国焘的求助信上批示道:
“让张国焘断开与美国人的联系,如果能到这一点,可以考虑在生活上接济一下他。”
张国焘无法割舍对美元的依赖,当然不会接受毛主席提出的条件。
恰在此时,美国堪萨斯大学派人找到了张国焘,希望他能写一部回忆录,同时承诺每月给他2000元港币的报酬。
张国焘绝处逢生,爽快地答应了美国人,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他一共写了上百万字,最终著成了《我的回忆》一书。
张国焘撰写的回忆录中,掺杂了太多个人情感,为泄私愤,他故意抹黑了革命功臣,歪曲革命斗争史。
不过,有两个人是张国焘没有抹黑的,一是他昔日的搭档徐向前,二是受他陷害身死的蔡申熙,张国焘对这两人的描述充满了敬意。
长征时期,徐向前和张国焘都是红四方面军的领导,红四方面军全体官兵都很敬佩徐向前的为人和能力,张国焘对此十分清楚,他即便再怎么自负,也不敢轻易抹黑徐向前。
蔡申熙同样是红四方面军中的将领,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时,张国焘不听劝告,坚持正面迎敌,结果导致蔡申熙兵败身死。
正是因为蔡申熙拼死挡住了敌军,才让张国焘成功脱险,对于蔡申熙湖的牺牲,张国焘一直心怀愧疚。
1966年,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中华大地,香港同样受到了波及,张国焘担心发生变故,就移民去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