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胸口发闷、呼吸困难的经历?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100万人突发心梗,而罪魁祸首往往始于我们血管里的一场"沉默革命"。血管就像城市的地下管网,当它开始"生锈堵塞",全身器官都会陷入供能危机。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这场从动脉粥样硬化到心梗的"三步进程",带你看清血管病变的真相。

一、潜伏期:血管的"生锈"密码
动脉粥样硬化,这个听起来就有些拗口的词汇,其实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想象一下,原本柔软有弹性的血管,就像一根新水管,能够让水流无障碍流动,但在年龄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累积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血管壁开始沉积脂肪、胆固醇等脂类物质,细胞也在局部聚集和增殖,最终形成粥样斑块,就像水管内壁结出的淡黄色锈迹,不仅会让血管壁变得更加厚重,还会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
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你可能不会感到任何不适,但你的血管却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
二、爆发期:斑块的"定时炸弹"
斑块破裂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血管壁上的斑块会逐渐变得不稳定。有一部分斑块会发生破裂,内部物质暴露并迅速触发血小板聚集在形成血栓,堵塞动脉。
想象一下,原本宽敞通畅的血管道路,现在因为斑块的占据而变得拥挤不堪。血液在狭窄的血管中艰难前行,就像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不仅流速减慢,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也就是血栓形成。临床数据显示,60%的心梗由斑块破裂引发。

三、倒计时:血栓堵塞,心梗发作
血栓会完全或部分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的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引发心梗。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剧烈的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黄金抢救时间只有120分钟,每延误30分钟,生存率下降7.2%。但令人揪心的是,超半数患者因误以为是胃痛、牙痛而错失生机。
通心络:心血管健康的守护者
目前,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关注症状缓解,更重视整体调理和疾病预防,比如通心络。
通心络是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创新中药,基础研究发现通心络对心脑血管具有三重保护作用:一、血液保护,具有降脂、抗炎、抗凝、抑栓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二、血管保护,可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斑块、缓解血管痉挛;三、基于微血管保护的组织保护,可以有效保护微血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从而降低心梗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近期,第二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于上海落幕。会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杨跃进教授介绍了由其牵头、全国124家医院参与的“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结果显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可显著降低30天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30%;研究1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为改善急性心梗远期预后提供了有效治疗药物,这项成果发表于全球顶级医学杂志之一《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此前,张运院士团队开展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通心络能够有效缩小斑块体积、降低斑块破裂风险,从而降低心梗、脑梗的发生风险。
另外,要注意的是,无论你的血管目前处于哪个阶段,改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措施,都有助于保护血管健康,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从动脉粥样硬化到心梗,虽然只有三步之遥,但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就完全有可能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所以,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血管健康吧!毕竟,没有突然发生的心梗,只有突然发现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