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得晚、睡不好,可能是家长挖的坑,自查看看你家中招没

晓旋玩转养护 2024-11-04 13:53:23

晚上10点多了,小明家的灯光依然明亮。客厅里,小明正与手机游戏大战,而一旁的父母也在追剧。这样的“夜生活”,在很多家庭中并不罕见,但随之而来的一个现象却常常被忽视:孩子睡得晚、睡不好。众多父母未察觉到,自己在不经意间给孩子设下了一个“陷阱”。

孩童缘何难以安睡?家宅气氛的“潜在作用”是缘由。

孩子睡眠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床铺的舒适度或卧室的安静度,更深层次的因素是家庭的整体氛围。如果父母在晚上依然灯火通明、娱乐活动不断,孩子往往也难以放松,内心处于“兴奋状态”,很难迅速进入睡眠。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对父母的情绪和行为有很强的模仿和依赖,家长的夜间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生物钟。

借鉴“先辈颐养之道”来洞察孩童的睡眠模式。

其实,早在古代中医典籍中,已经有对睡眠规律的讲究。《内经》所言:“阴阳调和,心神自安,方能康健。”这表明人体内部阴阳平衡的状态,对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重大影响。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身体正在快速发育,晚上正是“养阴”之时,充足的睡眠对于其生长发育、免疫力提升至关重要。当代科研结果亦表明,缺乏足够睡眠会削弱孩童的记忆能力、专注度乃至身体防御机制。

电子设备带来的“假安静”

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安顿到床上,然后自己继续看手机、玩游戏,彼此互不打扰就算“皆大欢喜”。重点在于,手机、平板等电子屏幕所释放的蓝色光谱会扰乱人体自身褪黑素分泌的平衡状态。人体中关键的“安眠荷尔蒙”是褪黑激素,其能促进人们进入睡眠状态。一项研究显示,电子屏幕的光亮即使在卧室外,也会通过光线反射影响室内,从而使孩子难以进入深度睡眠。即使“表面安静”,也可能是孩子睡不好的“元凶”。

家长的“急躁性格”易致子女产生紧张情绪。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家长白天忙碌,晚上才有时间与孩子相处,于是常常希望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任务,比如辅导功课、检查作业、解决问题。家长一着急,孩子也会跟着紧张,结果,孩子不仅情绪焦虑,睡前的状态也难以平静。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心神不安则难眠”,孩子如果在睡前受到批评、责骂,心神不宁,夜晚便难以入睡或多梦易醒。

古人讲究的“作息有常”,孩子更需要规律

古时保养之道着重“晨光初现即起身,夜幕低垂便安眠”,这样的作息习惯对身体的自然恢复与平衡大有裨益。现代科学表明,生物钟紊乱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问题。针对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而言,他们的生理节律尤为细腻且易受影响。经常熬夜或作息不规律的孩子,不仅容易出现白天嗜睡、精神不振,还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身高发育。

让孩子提前半小时“静心准备”,是提升孩子睡眠质量的秘诀所在。

与其让孩子和家长都在睡前忙个不停,不如设定一个“收心”时间。所谓“收心”,就是在睡前的30分钟到1小时,逐渐减少刺激,进入放松状态。家长可以陪孩子读读书、讲讲故事,营造一个宁静的氛围,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逐渐“归于平静”。还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温柔的按摩,有助于孩子放松紧张的肌肉和神经。

要让孩子养成优质的睡眠习惯,父母应先自我实践,成为他们的良好示范。

孩子的睡眠习惯,与家长的行为密切相关。许多看似“无害”的家庭习惯,可能正是孩子睡不好、睡得晚的“幕后推手”。父母应从自己做起,改善生活作息,营造优质的睡眠氛围,同时辅助孩子建立稳定的起居规律。

孩童的成长发育与健康维护历经持久时段,其中,优质的睡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们不妨反思一下,家里的作息安排、电子设备使用、家庭氛围是否真的适合孩子的成长。与其纠结于如何“让孩子早睡”,不如从调整家庭的日常生活习惯开始,让孩子在平静与放松的环境中自然入眠。

0 阅读:48

晓旋玩转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