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的顶点——声名狼藉的德累斯顿大轰炸(上)

近代史知识分子 2024-10-26 04:55:43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敬请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具一格的历史军事故事。

理查德·彼得拍摄的这张照片是这场破坏最著名的照片。这是市政厅屋顶象征善良的雕像。

从天而降的惩罚怒火

1945年的时候,一次性动用上千架轰炸机对德国实施大规模空袭,对盟军而言已经是家常便饭,甚至成为了每天的惯例。

随着战争的持续,军事科技也在高速发展,常规炸弹的威力越来越大,1月下旬,100磅重的M-47白磷弹首次投入使用,它被美国空军的战术家称为“杰出的杀伤性燃烧弹武器”——一枚这种炸弹的威力是155mm白磷炮弹的6倍——拥有了这种武器的人,自然就会按捺不住使用它的冲动。

1945年初希特勒在阿登高地的进攻严重动摇了盟军快速结束战争的信心,对于那些从瑞士边界到北海前线,7个集团军的数百万士兵而言,“1944年凯旋”的希望已经破灭,取而代之的是苦涩的“熬过1945年”。

和西线的盟军进展缓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线苏联红军的长驱直入。越来越大的压力迫使盟军的轰炸机指挥部决定从空中对德国发起决定性的打击:

2月3日,代号“霹雳”的空袭行动开始,近1000架轰炸机在白天轰炸柏林,2279吨炸弹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扔到了柏林附近的火车修理厂、交通枢纽和市政建筑上。代价是22架B-17轰炸机被守卫柏林的高射炮击毁。

但是这次开战以来对柏林最猛烈的空袭效果却令人无比失望:相当一部分机组居然没有找到目标——这座当时世界上第6大的城市。扔下的3吨炸弹里,有2/3被扔在了距离目标两公里远的地方。

这次行动仅仅是个开始,对德国的另外一个城市的更为恐怖的空袭很快就要开始了。这次的目标就是距离柏林南部大约160公里的德累斯顿。而德累斯顿的毁灭也将成为二战最后几个月盟军恐怖空袭的顶点。

18世纪油画:《从易北河右岸奥古斯特桥下方望向德累斯顿》

在此之前,美国驻欧洲的空中力量指挥官斯帕茨少将坚持对德国执行精确轰炸,起先是针对轴承厂,飞机发动机工厂。1944年后,美国航空兵的攻击目标变成了德国的合成油工厂,并且取得了公认的巨大成功。

但是指挥英国轰炸机部队的哈里斯上将并不认同美国人的做法,他轻蔑地将美国人的精确轰炸称为“万金油”式空袭。在他看来,摧毁德国城市才是迅速结束战争的唯一途径:要知道,到达和精准定位这些目标是一回事,但要将这些目标损毁到永久无法使用的程度,又是另外一回事。

战争末期的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已经扩展成为欧洲上空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他们可以让超过1000架的各型轰炸机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德国的各个城市上空排成纵队通过,将脚下的城市炸成齑粉,让无家可归的难民堵塞住各条通道,让正常的文明社会就此崩塌。

到了战争的这个阶段,几乎没有人愿意花精力去区分什么平民和士兵、德国文化和纳粹主义了。更没有几个高级指挥官有时间去联想,区域轰炸后的敌方平民的生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像德累斯顿这样的城市,对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的一些高级军官而言,只不过是详细地图上的彩色区域罢了。

实际上,德累斯顿是目前为止成功避开了盟军全面轰炸的最大的德国城市,之所以能够如此幸运,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排名几乎是倒数第一:它根本就不具备什么重要的战略意义,即便在德国国内,它也是以文化历史而出名的——公园、博物馆、剧院和那些从13世纪流传下来的建筑。

精美的德累斯顿瓷器

它在世界上的名声来自于当地特产的瓷器制品:精致的瓷人偶、充满巴洛克风格的瓷画装饰,以及独具特色的,拥有华丽的装饰和糖果般的色彩的白瓷用具。

经过了六年的战争后,这座过去古典迷人的城市如今不可避免的变得破旧而萧条,朱可夫元帅率领的苏联红军步步逼近的消息让市民们寝食难安,但即便这座城市已经被美国轰炸机轰炸过两次——两次都是因为主要目标石油工厂被云层覆盖,美国轰炸机部队转头来袭击德累斯顿的铁道站点。德累斯顿的人对于可能的大规模空袭仍旧是漫不经心。

这座城市从来就没有挖掘、或者准备过充足的防空洞。

现在,随着德国那些大城市被一个一个地炸成废墟,位于德国中部和东部的莱比锡、德累斯顿、布雷斯劳、波兹南、魏玛这样的地方就变成了德国战争工业的新的中心。那些为了躲避苏军而从东部逃离的大批难民,无疑让轰炸必然造成的混乱和破坏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率先提出轰炸这座城市的人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他的这个建议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建议:雅尔塔会议在即,但是和东线长驱直入的苏联红军相比,西线的英美盟军却拿不出任何可以展现的功绩,更别提他们刚刚在阿登被希特勒的突然袭击搞得手忙脚乱。

战前的德累斯顿风光

而轰炸包括德累斯顿在内的德国东部城市不仅可以向斯大林证明,英美盟军正在努力协助苏联军队推进,还能够提醒俄国人,英美两国还拥有着令人敬畏的可怕的战略空军力量。

英国人现在需要的,只是一段合适的天气,这样从遍布英伦三岛的空军基地起飞的轰炸机群就可以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敌国。

那座遥远的城市

无论是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的行动策划者们,还是执行轰炸任务的英美轰炸机部队官兵,他们都没有太多关注德累斯顿这座城市本身:

当哈里斯接到命令后,他十分惊讶,整个轰炸机司令部对这座城市也知之甚少,既没有侦察过它的防空力量,也缺乏这个地区的精确地图。

2月13日的下午,当各个空军基地任务室的地图板的幕布被拉开时,所有机长的目光都集中在标示着跨过英吉利海峡的红丝带上。这条红丝带标记出来的线路横跨法国,经过斯图加特、法兰克福和曼海姆,一直向东延伸。

参加行动的轰炸机

看到这个目标后,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它的位置太远了,太靠东了,甚至超过了大多数人曾经飞过的最远目标。一些人开始抱怨,还有一些人陷入了深深的沮丧和恐惧,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德累斯顿并非当天晚上皇家空军空袭的唯一目标,马格德堡、纽伦堡和波恩同样会有部分轰炸机光顾,但是后面这三座城市仅仅是佯攻的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在德国空军控制中心制造混乱,让他们无法集中精力防御。

而距离德累斯顿不远的一座加氢工厂,同样是当晚的主要目标之一——皇家空军派出了350架轰炸机去对付它。

在这个冬日的夜晚,皇家空军派出了由1400架各型轰炸机组成的庞大空中舰队,这次精心策划的行动,就如同编排完美的交响乐一样:每个时间段都安排得一丝不苟,整个行动井然有序。796架兰开斯特和蚊式轰炸机将分成两波次轰炸德累斯顿。所有参加行动的机组成员都得到了行动“能量套餐”:口香糖、麦芽糖和难得一见的牛奶巧克力——在那个物资严重缺乏的年代里,这些都是难得的美食。

所有参加行动的飞行员还得到了额外配发的一件东西:一块印有英国国旗的绸布,上面缝着“我是英国人”的俄语。这些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波兰等地的飞行员被一再告知,被击落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在苏军面前亮明身份,因为苏联红军那粗暴和冲动的作战风格早已名扬四海。

傍晚5点半左右,计划第一批起飞的兰开斯特轰炸机已经在林肯郡和萨福克郡的机场上做好了准备,这些勇敢的年轻人三三两两地爬上飞机,在身上套上电加热背心,等待着出发的绿灯亮起。

下午6点,第一架兰开斯特轰炸机轰鸣着飞上夜空,中队其余的飞机排成长队,一架接一架地飞入空中。行动的集结点位于伦敦西面大约80公里的雷丁上空,一个又一个的中队陆续抵达,在空中汇集成了一个巨大的机群。

战前的德累斯顿

和美国人的B-17“空中堡垒”不同,兰开斯特的机组只有7个人,这些人在地面也许表现得非常轻松自如,但是当他们坐进轰炸机黑暗、局促的机舱,飞进冰冷的高空之后,第八名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乘员就会不请自来——它的名字叫做“恐惧”。

整个机群最前方的几十架飞机是由一群被层层挑选出来的精英驾驶的,这些具备超人一般的意志力和飞行技能的机组驾驶的是至关重要的领航机。每次空袭行动中,他们就是大规模的机群的向导和指挥,飞到目标上空后,他们要在敌人密集的高射炮火和刺破夜空的探照灯柱照射下,在目标上空投下耀眼的照明弹和信号弹。

距离目标大约一英里时,第一批领航机将会投下绿色信号弹,然后会在目标上空投下一连串明亮的白色燃烧棒,将目标城市照耀得一清二楚。第二批领航机会在不同的目标区域投下红色、橙色、蓝色的信号弹,为实施攻击的轰炸机群指明目标。

领航机是第一批进入战场的,当机群实施轰炸时,他们还得在燃烧着的目标区域上空不断盘旋,分辨出最有价值的目标,以确保目标被命中。他们是在敌人领空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人,并要时时刻刻和调头逃离的冲动对抗。(注1)

第一批234架飞机已经掠过了英吉利海峡,正在法国上空快速飞行。飞往德累斯顿的航程往返需要9个多小时,这注定是一个难熬的漫漫长夜。

在遥远的德累斯顿,这一天是传统的狂欢节,来自东方的难民潮塞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而许多城市的家庭和士兵,正兴高采烈地排队等待着进入观看马戏表演的圆形剧场。

一些经济上比较宽裕的人选择在酒吧庆祝节日,他们熟门熟路地走进没有开灯的酒吧,开始和朋友们畅饮啤酒;年轻的恋人们在这个寒冷的街道上难舍难分;在数不清的公寓里,孩子们已经吃完了节日晚餐,现在正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盖着厚厚的毯子御寒,他们的父母亲坐在客厅的壁炉旁边,小声地收听广播,燃烧的煤块发出令人心安的噼啪声。。。

这座祥和的城市里,也有一小群人忧心忡忡地等待着第二天的来临,他们是这座城市里最后的犹太人,许多人已经收到通知:要求他们带上三天使用的衣服和应急物资,到市政厅报到,去参加某项“户外工作任务”——很明显,他们将被火车带到某条偏僻的支线站点,最终面对死亡。

大约晚上九点,德累斯顿的圣十字教堂沉重的钟声响起,圣母教堂和天主大教堂的钟楼随即加入了这场演奏,这些钟声在过去的上百年里总是准时响起,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永远不会改变的一部分。

仅仅几分钟后,低沉的警报声响遍了德累斯顿的大街和窄巷。

正在播放的广播节目被临时中断,主持人告诉听众:一大队敌机正向城市飞来。

被点燃的城市

第一次警报过后不久,晚上九点四十分,警报声再度响起,广播里传来了明确的通知:

“注意!注意!英美轰炸机正在接近德累斯顿!立刻去找防空洞!”

许多父母将睡得迷迷糊糊的孩子从床上拖起来,用毯子裹住他们,全家拿着临时收拾的贵重物品躲进了公寓下面的地窖。全城的各个防空洞里很快就塞满了人,许多人是听到警报后临时躲进了最近的掩体。街道上到处都是匆忙的脚步声,一些人抬起头,试图在嘈杂的警报声中分辨出轰炸机群低沉的发动机轰鸣声。

许多市民翘首等待着德国空军的“梅塞施密特”战斗机痛击来犯的英美轰炸机,因为最近的空军基地就在距离城市不到10公里的地方。但是直到雨点般的燃烧弹将半个城市点燃,10来架德国战斗机才有气无力地赶了过来。这些迟到的战斗机要么低估了空袭的规模,要么就是奉命节省燃料,以应对未来苏军的进攻。

一片黑暗的空中看不见任何飞机,只有那低沉的,越来越高的轰鸣声在宣告它们的到来。突然,两个巨大的红色光球从云层中缓缓坠下,将城市的体育场照亮了。接着,更多的绿色、白色信号弹像一棵棵倒过来的圣诞树一样在夜空中绽放——领航的“蚊式”轰炸机已经在目标上空投下了标识信号弹,随着无数蓝色、绿色、橙色的信号弹在各处纷纷落下,天空和城市似乎全都被照亮了。(注2)

几乎是突然之间,领航机就看见了脚下的城市,在绿色和银色的闪烁光芒下,他们看见河流从城市中心蜿蜒而过,看见被光芒照亮的尖塔、圆顶、小巷和桥梁,他们还清楚地看见了如冰雹般落下的耀眼光芒。

第一波红色光芒在城市体育场里燃烧着,随后的光点以这里为中心,迅速向四面八方扩散,这样一来,轰炸机就不会把所有炸弹都投到一个地方了。

燃烧弹投下的瞬间,城市被光线和光格照亮,分割。这就是屠戮的美感。

趴在机头的投弹手已经接管了轰炸机,这些巨大的杀戮机器从黑色的高空中掠过城市,并在3500-4000米的高度投下了重达4000磅的“街区炸弹”和集束燃烧弹。当炸弹被倾泻一空后,突然变轻的轰炸机会急速向上冲去,地面上的人们就会听见发动机的轰鸣声突然变小,紧接着,巨大的爆炸声就会接连响起。

英国人早已总结出一套如何更有效轰炸德国城市的流程了:首先扔下去的是重磅炸弹,这种炸弹的威力足以摧毁整个街区和其中的楼宇。安装了触发引信的炸弹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会掀开房顶,将建筑物的结构直接摧毁,从而让易燃的木制房梁、地板、家具暴露并散落四处。

稍后投下的白磷燃烧弹会从炸开的房顶落入室内,多个同时燃起的火头会将整栋建筑迅速化为一个大火炬,这样的火场根本无法扑救。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那些被炸弹直接命中的公寓楼瞬间就被炸得粉碎,楼下避难所里的人无一幸免;附近街道上地窖和人行道平行的窗户玻璃,被爆炸的威力和高温变成千百片红热的弹片,横扫过整个地窖,让躲避在里面的市民非死即伤。

当第一声爆炸声响起后,许多德累斯顿的市民就期盼着城市旁边的山坡上亮起探照灯束,那些由希特勒青年团的战士们操控的高射炮喷吐出致命的弹丸——但是没有任何抵抗——因为所有的防空火力已经全部被调往东线,对付步步逼近的苏联红军去了。

首先被投下的是重磅炸弹。

兰开斯特轰炸机以每五到十秒钟一班的速度飞过城市上空,按照严格计算过的距离在尽可能广阔的城区里均匀地投下炸弹。低沉而持续的轰鸣声背景下,是不断落下的炸弹呼啸声和爆炸声。一个个狭小的地下避难所和地窖里,人们缩成一团,一动都不敢动,砖砌的地下室在不停的冲击下“咔咔”作响,震落的灰尘将所有人弄得灰头土脸的。

这些地下狭窄的房子看上去越来越像坟墓,而不是避难所了。黑暗中煎熬的人们不断在压抑自己的某种冲动:跑出去,跑到黑暗冰冷的街道上去,不然就会被活埋在这里了。

这其实是种错觉,胆敢停留在街道上的人根本无法生存:那些轰炸机的飞行员可以清晰地看见,爆炸后火焰长龙瞬间就沿着街巷蹿出去很远,沿途的一切都被点燃。在他们看不见的地面上,熊熊烈火将沿途的人化作焦炭,所有人的衣服都被烧得一干二净,一丝不挂的焦黑尸体扭曲地躺满了各个角落。

大量来自东部的难民仍然停留在街道上,即便他们没有被金属和石头破片粉碎、撕裂,没有被活活烧死,但他们也逃不过高爆炸弹爆炸时的超音速冲击波,没有第一时间被撕开的人,他们的内脏也会被瞬间被巨大的力量挤压,无数的血管和静脉、动脉都会在一瞬间破裂。

17分钟后,第一批轰炸机离开了,幸存者们走出地下室,惊恐地发现,整个城市上空亮如白昼:到处都在燃烧,被炸裂的建筑物变成了一个个冒烟的火炉,火势越来越大,夜空里充斥着燃烧的暴裂声和建筑物的坍塌声。

在废墟和房屋之中,成百上千枚安装了延时引爆引信的燃烧弹正被逐步引爆,为正在蔓延的火势推波助澜。

被点燃的建筑物

轰炸过后的第30分钟,市政府发出了解除危险的信号,他们本来想告诉德累斯顿的市民们,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所有人开始走出掩体,试图扑灭火焰或是抢救出自己的财物。

但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随着大火的蔓延,火势越来越大,空气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强烈的热风开始刮过城市,一场最为致命的火焰风暴即将到来。。。

(待续)

注1:英国皇家空军一般都是夜间出动,执行区域轰炸任务。黑夜就是他们最好的掩护手段,皇家空军的轰炸机群不会像美国陆航的B-17那样排列出巨大的“战斗盒子”,而是呈纵队形式飞行。因此,领航机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使用领航机的战术也和美国人截然不同。

注2:1枚标识信号弹中含有60枚镁质照明弹,信号弹从飞机上弹射出以后,弹壳打开,很快每一枚照明弹就会在空中熔化并被点燃。远看就像一大串葡萄或倒置的圣诞树。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0 阅读:4

近代史知识分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