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490年爆发的第一次希波战争从规模上来看,只能算是一次试探性的战役。在面对希腊重装步兵时,波斯步兵劣势明显,他们获胜的法宝是骑兵。但是长途海运和希腊多山的地形,严重限制了波斯骑兵的优势。这是波斯在马拉松战役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波斯帝国与希腊的全面战争,要从十年后的第二次希波战争开始算起。
2、在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480年这关键的十年间,希腊世界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首先是斯巴达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希腊城邦中无可争议的最强者。在征服了拉科尼亚、奴役了美塞尼亚、战胜了阿尔戈斯之后,斯巴达对其他城邦采取了怀柔的态度,充分尊重其主权,这让斯巴达成了希腊世界无可争议的领袖。
3、在这关键的十年间,希腊世界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变化,是雅典成了希腊诸城邦中海军的最强者。雅典突然转向海军的建设有一定的偶然性,它缘起于与埃吉纳争夺贸易主导权。当时雅典的近邻埃吉纳,是黑海粮食贸易的中心,而且其海上力量很强,雅典在海上打不过它,这就使得雅典的进出口都不得不接受其盘剥。
4、正在这时雅典遇到了难以置信的好运气,它发现了劳里昂银矿,开采出来的白银可以分给每个成年男性十德拉克马。这时候出身于平民、在马拉松战役中曾经出任将军、且具有很高的威望地米斯托克利提了个建议。
5、米斯托克利建议,选出200个富人,把劳里昂银矿产出的白银,分给每个富人一塔连特白银(一塔连特白银等于6000德拉克马);拿了这个钱的每一个富人分别负责建造一艘战舰;这样就有了200艘战舰,就可以打败埃吉纳了,结束埃吉纳对雅典的盘剥。
6、地米斯托克利的提议非常巧妙,一是他迎合了底层民众好战的情绪;二是造船和建港口,这些工程为穷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分给富人的那一塔连特白银,通过付工程款,又回到穷人口袋里。
7、200艘战舰和比雷埃夫斯港的建成极大地改变了雅典的政治生态。平时港口为穷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战时每一艘战舰都需要200名划浆手(士兵不算在内),200艘战舰就是4万人。以前重装步兵那会儿,只有1/3的平民置办得起一身铠甲。划浆手却只需要穿个裤头,装备不过是两条胳膊。雅典武装力量主力从陆军改成海军。改成海军之后,穷人就实实在在地成了雅典的主人。
8、更重要的是,比雷埃夫斯港这4万穷人并不是乌合之众,除了工作关系之外,每艘战舰上的200人也构成了强有力的组织。这4万人狂热、好战,离雅典又只有9英里,开公民大会的时候他们的到会率是最高的。如此这般,他们自然就成了地米斯托克利最可靠的基本盘。
9、就这样,马拉松战役时雅典政坛的决定性力量是一万名穿着青铜铠甲的重装步兵,现在则变成了四万名穿着裤头的划浆手。当然,政治权力的转移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反对派和反对派的代表人物阿里斯提德,尽管被称为“正直者“的阿里斯提德的人品和口碑都非常好,然而,地米斯托克利战胜阿里斯提德的办法非常简单、粗暴,就是陶片放逐法,直接把他驱逐出雅典十年。
10、陶片放逐法是当时克里斯提尼发明的,它的规则是这样的:雅典的500人议事会,是雅典的10个部落,每个部落的50个人负责35天,每年由第六届内部议事会提出询问,问今年城邦有没有野心家需要被放逐,如果公民大会投票表决说今年有;那么,70天后由第八届内部议事会组织公民大会投票;如果公民大会参与投票的人数超过6000,得票最高的人就要离开城邦十年。
11、波斯这边的大流士,在此期间带领波斯这个马背民族学习和适应了对农耕地区的统治。对农耕地区巨额财富的再分配,让大流士牢牢拢住了波斯贵族阶层的忠心。在大流士统治期间,波斯不仅有能力平定小亚细亚希腊城邦和埃及等地的叛乱,甚至还有能力同时向欧洲伸出触角。
12、到了公元前486年大流士去世,他的儿子薛西斯登基后,立即开始着手西征的准备工作。与公元前490年的第一次希波战争相比,第二次希波战争在军事目标、政治目的、规模和战略这四点非常不一样。
13、首先,从军事目标不一样看,第一次希波战争的目标是对雅典和埃雷特里亚进行惩罚。第二次波希战争的战争目标则是对希腊地区的彻底征服。这里所说的征服,不再是献土献水的仪式性臣服,而是派驻总督、可以收税和征役征兵的有效统治。
14、其次,从政治目的不一样看,第一次希波战争,是远在天边的雅典和埃雷特里亚主动来犯,是为了挽回万王之王的面子而进行的远征。但是第二次波希战争,薛西斯调动了波斯帝国境内所有的46个民族。之所以要做如此彻底的全社会动员,其政治目的是以攘外为契机,来加速波斯内部从间接统治向直接统治的转型。
15、第三,从战争规模不一样看,第一次希波战争波斯军队只出动了2万5千人,核心战力骑兵也只有区区4000人。但是第二次希波战争就完全不一样了。第二次波希战争薛西斯到底动员了多少人,争论很多。按照比较靠谱的古罗马作家奈波斯的说法,陆地方面,雅典出动的仍然是一万守军,要挡住至少百倍的敌军(波斯出动60万步兵加40万骑兵);海军方面,希腊方面271艘战舰要面对波斯1207艘敌舰的进攻。
16、第四,从战略不一样看,第一次波希战争是跨岛作战,第二次是以色雷斯为大本营,大军步步为营,向南横扫。虽然第二次以陆战为主,但制海权仍然是决定成败胜负的关键。因为希腊大陆山川纵横,平原小而破碎,后勤生命线只能靠海运。波斯大军的行军路线不能离开海岸超过48英里的范围,因为这是陆地后勤运输一天以内的距离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