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孩子因焦虑而休学的原因要找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百合读书 2024-05-26 07:00:27

这段,接触了几个家长说自家孩子因为睡不着,心慌不想去学校,只能请假休学,很是着急和焦虑,问我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没办法给出具体的答案,因为孩子焦虑的原因有很多,表现又完全不同,很难会有一个通用的答案去解决。

但引起孩子焦虑的根本原因是压力,只是压力呈现的方式又各不相同。

从心理上来分析,压力导致了焦虑,焦虑可能会引起自我强迫和情绪内耗,当情绪阈值超过孩子能承受的边界时,就开始出现失眠或嗜睡等去躯体化症状。

孩子觉得自己生病了,然而父母带孩子去检查,却没有什么大碍。

真的不是孩子在装病来躲避学校,而是他们真的无法应对自己的压力和负情绪,而出现的“情绪应激”。

往往父母一听说孩子“病了”,第一反应就是质疑:哼,一提学校就各种不舒服,各种生病。我看你在家里能吃、能喝、能睡,玩起游戏聚精会神的。

在父母看来,孩子就是拿不想去学校找的各种理由。还真不是这样,很多孩子是真的在学校难受和煎熬,当他们无法处理情绪与压力时,就会导致一种病态的自虐。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情绪疏导和释放负情绪,就会形成一种“摆烂”的假象,尤其是对自我要求比较高和父母对孩子要求比较高的孩子,会形成一种非良性的循环关系。

这时,父母对孩子的无条件信任和呵护就非常重要了,也关乎孩子是否能从负情绪中走出来。

我家孩子在高一下学期刚开学半个月时,有想退学的想法,我当时的做法是先稳住自己的情绪,然后尝试着理解他。

我当时告诉他是压力让他内耗的,当时我的孩子极力否认压力的存在,他认为自己学习还算轻松,也能学得会,作业写得也不慢,所以他根本对学习没有什么压力。

但压力有表象的压力和潜意识压力和无意识压力之分,诸如我家孩子所说作业会写,能听懂课,似乎就没什么学习压力。

那这只是表象的压力,并不代表他内心和情绪上没有压力。

通过跟孩子的聊天,我发现他的压力还不小,主要是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当现实与理想失衡时,就会心慌,觉得自己再这样就要废掉了。

一旦有这样想法时,就觉得自己已经前途渺茫了,就容易自我否认和质疑自己。

原本就不怎么自信的小孩,再每天质疑和怀疑自己时,情绪就内耗了。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没受过专业的情绪训练,面对内耗的应对方式,往往是憋着不说,或者忍一忍,或者对抗。

但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让情绪好转,反而将情绪持续压抑,受不了时就崩了。

负情绪是一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累积过程,并不能简单用“承受力弱”、“脆弱”等字眼来概括。

不仅仅是孩子,即便是成年人,在遇到困难和自我否认时,也会内耗和不安。更何况是对于学业压力繁重和竞争激烈的初中高学习氛围之下的内卷。

不过,父母看到孩子不去学校,也不用太过于慌乱,觉得天要塌了,有以下几个建议给父母:

首先,面对孩子不去学校,在家呆家,要学会不唠叨,适时闭嘴。

家长最不要做的一件事是,看到孩子休学在家不去学校,在玩游戏,玩手机就火,一不小心就吵孩子:你不能去学校,还能玩游戏。你装什么病,玩得挺嗨啊。

这些对孩子的否定,最伤孩子的心。说实话,孩子休学在家,原本就内疚和恐慌,再经过父母这又吵又吼的操作,将孩子想返校的心又捶碎了。

要相信孩子在学校呆得是真的难受,父母此时要做的是允许孩子用游戏来逃避和放松一下,等孩子情绪稍微好一点时,再告诉孩子逃避不解决问题,还是要直面问题。

其次,情绪稳定地倾听孩子。

孩子之所以从学校回家,肯定是遇到了什么坎,是身体真的不舒服。

一般情况就是压力之下诱发的焦虑,父母要放下评判,放下想讲几句道理的冲动,耐听倾听孩子的心声。

尝试去理解孩子,去共情孩子的感受,这时孩子才会觉得被父母理解,才能体会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

你想,如果孩子难过时连家和父母都感受不到温暖,只有唠叨和说教,孩子怎么可能重启心力。

最后,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尝试走进孩子内心。

我对父母的建议只有一个:少说多听,多观察少唠叨。

孩子有情绪问题,一定是父母平时没做好。要么是情感的匮乏,要么是父母不够宽容,要么是父母要求过高,让孩子的安全感和价值感缺失。

孩子,都是好孩子,只因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才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

还是那句话,孩子出问题,父母先反思自己,先去保持学习和成长,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走出情绪内耗,拥抱快意人生。

0 阅读:0

百合读书

简介: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百合,读完10000本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