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中华古诗词,润了心田,苏了万物[微风]

1.
《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赏析:用“剜肉补疮”比喻农民的悲惨境遇,对比鲜明,表达对农民同情与对统治者不满。
背景:唐末社会动荡,农民受残酷剥削,诗人目睹此景而作。

2.
《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赏析:以农家父子劳作和官家修仓对比,揭露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背景:唐末乱世,封建国家资用缺乏,加重对农民榨取,诗人借此诗反映现实。

3.
《短歌》八月木阴薄,十叶三堕枝。人生过五十,亦已同此时。朝出东郭门,嘉树郁参差。暮出西郭门,原草已离披。南邻好台榭,北邻善歌吹。荣华忽销歇,四顾令人悲。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古人耻其名,没世无人知。无言鬓似霜,勿谓事如丝。耆年无一善,何殊食乳儿。
赏析:通过秋日景象感慨人生,叹荣华易逝,劝人追求美名与善举。
背景:诗人对人生有所感悟,结合自身经历与社会现象而作。

4.
《早发邺北经古城》微月东南明,双牛耕古城。但耕古城地,不知古城名。当昔置此城,岂料今日耕。蔓草已离披,狐兔何纵横。秋云零落散,秋风萧条生。对古良可叹,念今转伤情。古人已冥冥,今人又营营。不知马蹄下,谁家旧台亭。
赏析:写古城今昔变化,叹历史变迁,表达对古今人事的感慨。
背景:诗人途经邺北古城,触景生情而作。

5.
《杂怨》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生在绮罗下,岂识渔阳道。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渔阳万里远,近于中门限。中门逾有时,渔阳常在眼。君泪濡罗巾,妾泪滴路尘。罗巾今在手,日得随妾身。路尘如因风,得上君车轮。
赏析:写女子思念戍边丈夫,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哀怨之情。
背景:唐末战乱频繁,百姓家庭离散,诗人以此反映社会现实。

6.
《公子家》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赏析:通过公子拔禾苗的小事,讽刺贵族子弟不知稼穑艰难,揭露其愚昧腐朽。
背景:晚唐社会贫富差距大,贵族生活奢靡,诗人对这种社会现象不满而作。

[福] 中华古诗词,诵了岁月,暖了心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