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从电影去了解历史,还是从历史来反思电影?

世界历史网 2020-12-09 09:48:47

首先是整个电影的结构。金刚川这部电影采用了国内电影少有的多角度叙事,整个电影分成了四个章节,用三个不同的视角讲述了人民志愿军在金城战役前强渡金刚川的英勇故事。

第一章的名字是士兵,先用简单的冲突介绍了志愿军方面的主要人物,然后把视角放在了邓超饰演连长,李九霄饰演班长的普通士兵身上。故事围绕修桥,轰炸,再修桥这条线索展开,配合当时小战士的旁白,镜头跟随演员,移步换景,用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金城战役前一天下午到战役当天凌晨的故事。作为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能够感受到本章导演希望将志愿军战士的形象塑造地饱满,并且用感情线索和人物态度的转变来表现战场的残酷和牺牲的壮烈。在观看第一章时,我对剧情的态度以好奇为主,导演的叙事完整度够高,战争场面的视觉冲击力也令人满意,尤其是喀秋莎炮击敌军榴弹炮阵地的那一幕让人热血沸腾。

第二章把视角切换到了美军飞行员,用一个在天上的角度把第一章的故事又讲了一遍。与第一章有所不同,第二章的主要线索是复仇并配合老年飞行员的旁白,讲述了年纪大的美军飞行员看到年轻的飞行员被志愿军的高炮射杀后,违抗命令并且用骑士决斗的方式来到志愿军的阵地复仇,最终也失去生命。值得回味的是,第一章中的志愿军和第二章中的美军飞行员都提到了回家,希望战争赶紧结束,让人不免联想本片的主题难道是反战?在观看第二章时,我已经失去了对故事情节的兴趣,让人有点新鲜感的就是飞行员视角给人带来的不同观影感受。

故事发展到第三章,观众已经对整个故事有了把握,导演把叙事的视角换到了由吴京和张译饰演的两名高炮射手身上。有了前两章的铺垫,本章故事承接第二章,讲述了志愿军高炮阵地和美军飞行员的决斗,由两个高射炮手的感情线串联起了整个故事。吴京扮演的角色颇带有好莱坞式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不服从命令却身怀绝技,平时混不吝,但是面对敌人却勇于牺牲。张译饰演的张飞谨慎胆小,面对吴京的霸道无可奈何,战友牺牲之后挑起大梁,最后也通过牺牲完成了升华。这个故事如果放到好莱坞,类似《拆弹部队》或者《危机十三小时》中则一点问题没有,但是放在讲述抗美援朝,尤其是以志愿军视角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中就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一种怪异感。第三章是整个影片毫无疑问的重点,管虎导演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志愿军和飞行员的决斗,用爆炸和血浆渲染战场的残酷,力图塑造双方都是勇敢战士的形象,并利用懦弱变勇敢的转变将战争浪漫化处理。但是这一章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内核,而在于观众的疲劳。正如上文所说,在观看第三章之前,观众已经知道了剧情和这个故事的结局,对于故事情节的新鲜感早已不复存在,导演如果想让观众继续沉浸在叙事中,这是一件非常考验功力的事情。很遗憾,管虎不是黑泽明,也不是诺兰,金刚川不是罗生门,更不是敦刻尔克,他的叙事不足以把握观众的心。所以我们看到第三章用了大量的慢镜头,配合音乐以及长时间的爆炸音效,试图通过感官的刺激,弥补叙事上的不足,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第三章成为笔墨最多的一章,也是最冗长最拖沓的一章,可以毫不留情地说是败笔,因为管虎既没有做到叙事上的成功,也在感情的升华方面误入歧途。无论从商业或者政治角度,第三章都是失败的,哪怕张译和吴京贡献了优秀的演技,我为这两个演员感到惋惜。

第四章作为收尾,又用第一章的旁白对志愿军用肉体搭建人桥的故事进行了注解,穿插美军飞行员的视角,目的是对金刚川这部电影点题。但是由于第三章的缺陷,第四章的内容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有种强行收尾升华的感觉,并且究竟点的是什么题也不能直观感受。

从讲述这个故事的手法上看,如果拿掉影像化的场面,而抽取出叙事学所说的“故事层”,甚至可以说相当单薄,然而电影通过三个角度的叙述,使这个线索简单的故事立体化,充满了张力。三个视角的叙事使电影在狭小的时间进程中充分扩展了其空间的包容性,人物既有志愿军普通战士,也有美军飞行员,还有影片的英雄主角——吴京饰演的老关和张译饰演的张飞。

三个视角从意义链上层层递进,凸显出故事背后的巧妙立意

网络上有评论认为第一个片段有些平庸,实际上这三个视角虽然从故事本身来说是平行的,但是从意义链来说则是层层递进,前两章为第三章做铺垫,最终成为一个整体,凸显出了这个线索简单的故事背后的巧妙立意。它不是正面的作战,却又从侧面表现志愿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的秘诀:他们不仅仅是不怕死,而且还有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的勇气。就像美军飞行员感叹的,无论你炸毁它多少次,都会立起一座新的桥。一方面,炸桥和造桥,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在这里,桥还成为了一个从此岸通向彼岸的象征。

第一段从先遣连的眼光看这次渡河,介绍渡河的意义,告诉观众为什么必须按时保证渡河,以及敌人的空袭轰炸造成的困难,通过高连长的口说出:“架桥怎么就不是打仗?”这一章从“外部”观察美军飞机和中国高炮射手之间的角力,同时为最后一章架设人桥埋下伏笔。邓超饰演的高连长早早牺牲,最后以人架桥的都是不出名的演员形象和普通战士,也是导演比较有想法的思路。

第二章则是聚焦于美国飞行员,在大多数时候,他因为先进的武器,占据着战场的优势地位,很多志愿军战士都牺牲于这一人一机。恰恰是这一章使整个电影变得丰满。在战争片中从敌我两个角度拍摄同一故事,这种手法极为罕见,是《金刚川》在艺术上的突破和创新。抗美援朝,从战略上说,美军是纸老虎;从实际的战斗力来看,按志愿军战士的话说,美军是钢老虎。当时美军的实力确实是世界最强,不要说他们占据绝对优势的武器和后勤,美国士兵的经验,尤其是技术兵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当时也是世界一流。志愿军的对手绝非等闲之辈,只有充分尊重这样一位强大的对手,我们才愈加体会到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艰难,才愈加能够认识到志愿军的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他们的血都是不得不流!同时,美军飞行员从不可一世的傲慢到被志愿军那无法彻底摧毁的桥所震慑,这个心理过程从侧面表现了志愿军是如何把一切“不可能”转变成可能。电影最精彩最动人心魄的第三段也才能充分表现其意义和价值。

这是一部反战内核的电影吗?和平是我们所追求的,战争给无数人带了灾难,反战本身并无错误。但是志愿军是挑起战争的那一方吗?朝鲜半岛在二战后,被一帮根本没有去过朝鲜的人强行从北纬三十八度线分成两个国家,并且人为制造了两个对立的阵营,骨肉分离的人自然渴望统一。本来是人家自己家里的事情,偏偏有人要从釜山登陆,并把战线一路打到了新中国的家门口,并且假装无意地给咱们来两拳。分析朝鲜战争重要性的文章已经够多了,我这里就不班门弄斧献丑了。总而言之,朝鲜战争是立国之战,33个月的战斗让新中国实实在在地秀了一把,打出了几十年的稳定发展,打出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定海神针。这样的电影如果想宣传反战,那就要多拍点帝国主义侵略者给被侵略国家带来的灾难,多拍点朝鲜半岛的人民在联合国军的机枪下如何流离失所,多拍点侵略者是如何让普通士兵抛弃人性进而作威作福的。战场的残酷不是因为炮弹能把人炸成齑粉,而是因为一个国家因为利益,强行打死一群本来和他们毫无交集的无辜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志愿军战士杀敌越多就越反战,帝国主义的气焰被打击得越狠就越反战。那么如果《金刚川》的内核是反战,管虎导演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脑子里装的还是西方反战电影的那一套。可是西方的反战电影,要么自己本身就是侵略者,他们本就应当反思;要么关于二战,他们即使全军覆没也不会把对方抬到和自己平等的高度,反而更多地表现出法西斯的反人性。管虎导演着力渲染志愿军死了很多人,美军也死了人,试图通过表现牺牲来反战的想法实在很可笑。就像你想告诫别人不要打架,然后你讲校霸强子欺凌弱小,被新来的转学生拼命揍了一顿,最后告诉大家虽然强子的鼻梁被打断了,但是新来的转学生也遍体鳞伤,所以这俩人打架都是不对的。很明显,管虎讲的故事更加五迷三道。或者说这个人根本就没有站在中国人反战的立场拍这部电影,他只想用西方喜爱的话术将志愿军的行动非法化,帝国主义的走狗罢了。

这部电影的内核是歌颂志愿军依靠牺牲取胜吗?敢于牺牲是令人满怀热泪的品质,牺牲者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别人的幸福。信奉唯物主义的志愿军战士,自然知道肉体无法抵御子弹和爆炸,可是他们却不害怕,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参与的这场战争是为了崇高的理想,为了后代的幸福。战士中有人幸运,时间可以在他们脸上雕刻花纹,如今依然健在的还可以接受采访,剪成了素材让管虎放在影片结尾赚取善良人的眼泪;战士中另外的人也有另外一种幸运,他们把自己的模样永远停留在最有活力的年纪,时光也拿他们无可奈何,为了理想献出生命,肉体消失,换来的成果却守护者身后的人民。敢于牺牲是值得歌颂的,可是咱们的志愿军战士从来不做无谓的牺牲。他们牺牲在与敌人的战斗中,每一个死去的战士都有着活的希望。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金刚川》的历史原型:

战争的原型是金城战役,这一次战役也算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次大型的战役,起因是李承晚破坏战俘遣返协议,战争再起,当时的志愿军调集了16军、第20兵团两大主力,而对手便是我们著名的李承晚军队,由于多年和联合国军的作战经验,这时候的志愿军早已今非昔比了,很快双方便展开了第一次作战行动。

在53年的6月25号到30号这天,67军和李承晚展开了激烈交战,因为那会的李承晚部队虽然弱了点,但人家好歹有飞机和大炮的支援,再加上大多数都是美械装备,这使得双方在作战方面的火力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可就这样的条件下,我军凭借顽强的作战意志,愣是造成了他们1.2万人的伤亡。

但这并没有完全结束,第一次正面很快便打响了,志愿军展开了炮火袭击,当时的志愿军动用了1100多门重炮,对金城以南的李承晚部队展开了猛烈轰击,愣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消灭了李承晚大量的部队,炮火覆盖完毕之后,志愿军发起了步兵冲锋,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内,愣是突破了李承晚4个师的防线。

经过21个小时的猛攻,志愿军初步完成了第一次作战任务,完全占领了金城川以北的所有地区,并且向南推进了9.5公里,第一次作战共消灭了1.4万人的部队,李承晚的首都师和第3师以及第6师都被志愿军全部打残了,可以说,此次战役,算得上初步形成了有利于我方的局面,但这仅仅是第一次作战哦。

很快第二次作战展开了,此次攻势更加猛烈,打得李承晚的部队叫苦不迭,由于李承晚的部队被打残了,于是,美国坐不住了,很快便派遣了第三师和李承晚的首都师组成了一个一个混编队,在飞机和坦克的加持下,展开了对志愿军阵地的反扑,可他们低估了志愿军作战的能力了,很快均被击退了。

但此时美国并没有罢休,美军的第8集团军司令泰勒便命令南朝鲜的多个师撤回金城川一线布防,并且从日本运来了空降团,准备进行第二次大面积的反攻,由于这一次全是美军,再加上美军极强的火力,空中更是各种飞机掩护,志愿军绝对是够呛了,双方就这样展开了更加猛烈的战斗。

美军显然是低估了志愿军的作战意志,到了7月17号,志愿军成功在金城阻击了美军和李承晚的部队1000多次的攻击,除了一些次要阵地丢失以外,其他的都没有任何事情,金城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且此战一共歼灭5.3万人,将李承晚的部队4个师打垮了,并且还收复了160多平方公里的阵地。

所以,看得出来了吧,电影其实拍得还是太保守了,光从纸面数据就可以看出来这一次的战役有残酷了,志愿军当时的火力根本不及美军的一半水平,如果能够达到他们一半的水平,恐怕美军肯定不太好过了,这也从片面反应了朝鲜战争的激烈程度。

1 阅读:2498

评论列表

星星

星星

2
2020-12-14 01:43

这部电影很真实[点赞]从不同角度反映同一历史片段,我看到的是革命先辈的不屈精神,看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用不屈精神让美军退却!看电影不是看审美,传达的内涵才是主要的!不喜欢看战争主题的回去看哄你们宝宝开心的剧去吧!

用户10xxx96 回复 12-16 22:10
不是不喜欢,就感觉在侮辱前辈,真的,感觉惨就别拍了看纪录片不好吗,侮辱智商好吗,连鬼子都能分清战斗机,轰炸机,美军分不清吗,战斗机能带几个人轰炸机带几个人,还有前面的镜头有个演员要下水,有个演员说水下有暗流啥的,最后一个镜头直接下水抗木板了,骗你眼泪的吗,还有那种厚实的桥是给机械过的列入坦克一类的如果单纯的人过需要吗,单人双人桥不更快吗,别说一个师的兵力十个八个师一夜也过去了,毛病太多的电影,感觉吧解放军领导当傻子一样的一部电影,你品下是不是,最后一个镜头多余美军那个牛仔就冲防空炮的镜头你告诉我他看到人抗的桥震撼的不敢攻击,你可以回答他没弹药了一般情况没弹药的美军是不会回头的,如果是日本鬼子可能会自杀式攻击,飞行高度都贴近水面了轻机枪不搞他,哎不说了越说越难受,拿着前辈英勇无畏的精神拍出来这种东西导演真是垃圾,以后希望惨就别拍了,国产就亮剑,滇西1944,还有几个忘了可以看的其他的神片啊,野人山那个真的震撼

振翅低飞

振翅低飞

2
2020-12-13 22:01

第三章有缺陷?

Carrie洋 回复 12-13 22:13
作者的意思是三章主线剧情的相同观众会有审美疲劳,因为你提前都已经知晓了剧情,只是演绎的方式不同而已。

世界历史网

世界历史网

分享一些世界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