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A股规定,IPO满3年后实控人才可以卖股权套现,但实际上,实控人可以套现的方式远不止卖股权一种,比如左手换右手,就完全不受3年期限的约束。
近日,上市公司富创精密发布公告,正在筹划收购亦盛精密公司100%股权。
两者都叫精密公司,业务相当协同,但它们的老板更协同,都是来自辽宁沈阳的郑广文、郑广忠、郑广良兄弟三人。
抛开其他因素不谈,仅从交易的本质来说,就是兄弟三人要把自家的生意卖给自家控制的上市公司,这一卖,相当于私人公司直接上市。
公告中说预计交易额不超过8亿,虽说只是兄弟三人的叫价,但根据以往经验,实际评估价一般都不会差太多。
交易方式是全现金收购,郑氏兄弟持有亦盛精密约83.7%的股权,如果按照8亿成交,可以进账6.7亿。
富创精密是2022年10月才上市的,IPO还不到两年,实控人不用卖任何股权,只是把公司从左手换到右手,就能实现资产的套现。
当然,这样的操作不违法也不违规,但作为热心投资者,总是忍不住要给大佬们算一算账,看看他们卖亏了没有。
根据富创精密的公告,亦盛精密截至2023年底的账面总资产4.5亿,所有者权益6286万,2023年营业收入8534万,净利润-4560万。
所谓所有者权益,可以理解为净资产,也就是被收购的这家公司的实际账面价值,6200多万的账面,叫价8个亿,资产溢价13倍,应该是没有亏了。
卖的没有亏,那买的又如何呢?
资产溢价就不说了,被上市公司收购的公司相当于另类IPO,见面涨几倍是惯例,毕竟,上市公司自己都是溢价上市的。
只是盈利能力有点堪忧,不仅是2023年亏损,自2015年成立以来就一直没盈利过,9年不赚钱仍然不改初心,这种坚持也算可贵。
当然,对于这种亏损也还有另一种解释。
亦盛精密服务的都是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客户,作为一家高科技型企业,不能仅以一时之盈利论长短,咱们得把眼光放长远一点。
为了平衡亏损,兄弟三人也表示将对被收购之后三年的业绩进行承诺,如果达不到承诺就给予现金补偿。
不过,承诺的补偿一般都是无法覆盖收购款的,如果不能实现预期盈利,无论怎么补偿上市公司都是亏的,如果上市公司亏,终究亏的其实是股民。
实际上,富创精密自上市以来也没让股民少亏。
2022年IPO之时,富创精密汇集了万众投资机构及股民的目光,原本计划只募资16亿的,实际募得了34亿,超募18亿。
IPO之后的股价也一路上冲,达到了高点,但快乐的时光实在太短暂了,只维持了半个多月的升势就开始掉头向下。
而这一向下,就延续了近两年的长熊,如今股价36元左右,公司整体市值与IPO之初相比蒸发了200亿。
如果有股民从头捏到现在,那么亏损率超过60%。
股价反映的是业绩,虽然富创精密上市以来营收有增长,也有利润,但很明显与其IPO发行时的高股价很不匹配。
现在已破发,按照减持新规,即使满了3年实控人也没资格直接在二级市场减持,不知道这是不是实控人另辟蹊径变现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郑氏兄弟此前在另一家上市公司芯源微上已经套现不少了,按理说应该没这么缺钱。
芯源微上市于2019年底,上市之初郑氏兄弟是第一大股东,而2022年12月刚满3年就开始减持,当月就套现了4.2亿。
然后2023年3月继续套现1.7亿,2024年1月套现2.2亿,如今郑氏兄弟已经不是第一大股东了,要想再套现也更自由了。
之前套现的8亿不够用,现在又叫价8亿,看起来郑氏兄弟的资本版图挺花钱。
郑氏三兄弟中创富的是郑广文,也是占股最大者,在三人共同持股的投资平台沈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公司中,郑广文占了近95%,郑广忠、郑广良只占了5%左右。
根据招股书,郑广文是辽宁沈阳人,毕业于长春吉林工业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吉林大学,学的是技术经济专业。
技术经济这个专业主要就是研究技术领域的经济问题,郑广文学得相当透彻,毕业后在辽宁汽车贸易集团干了7年后就辞职下海自立门户,开始建汽车4S店。
不过,如果一直干汽车4S店,可能顶多也就是个区域小老板,正是在技术领域找经济才让郑广文成了现在全国级的亿万富豪。
2003年,郑广文听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旗下沈阳先进制造要引入投资者,二话没说,直接入股,后来就有了现在的富创精密。
虽然富创精密IPO时已经没有了中科院的任何持股关系,但源自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这一背景,还是为其获得高发行价出力不少。
富创精密的主营业务是给半导体设备企业供应高端精密零部件,无论从技术演进和行业竞争来说,这都是一个需要持续用心的行当。
资本能助力科技,但也能玩坏科技,一切都在操控者的一念之间,从过往经验来看,用心为科技者,科技必不负之,但愿郑老板的套现就是为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