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有血性的皇帝,面对小国挑衅,下令:给我打到亡国为止!

陌闻上下五千年 2024-04-28 08:58:38

前言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将近五百个,但是由于继承皇位是通过对品行门槛很低的世袭制,导致这群皇帝的水平相当参差不齐,甚至可以说其中的正常人都不算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皇帝有血性简直就是难上加难,像宋朝那样的朝代,你就算拎出来十个皇帝也找不是出来几个骨头硬的,只能被外族压着欺负。

但是也不是所有皇帝都是这种怂样,这么多皇帝中总归是有有血性的明君的,明成祖朱棣就是一位这样的皇帝,甚至说他是历史上最有血性的皇帝也不为过。

朱棣在战场上度过了一生中的很多时间,有多少皇帝能像他这样亲自南征北战?因此面对小国不自量力的挑衅,朱棣就更不当回事了。

一、封王守边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俩绝对算得上有其父必有其子,如果说朱标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也是朱元璋这么多儿子中最优秀的儿子,那朱棣绝对算得上是最像朱元璋的一个儿子。

朱棣小的时候正是朱元璋打仗最紧张的时候,因此甚至在儿子出生之后还都没来得及起名就又去打仗了,直到朱棣七岁的时候,朱元璋才给他起了大名。

有朱元璋这样一个能打仗的爹,朱棣自然耳濡目染对军事非常感兴趣,再加上朱元璋在军事方面对儿子们的培养,朱棣的军事能力很快成长起来。

明朝建立之后,洪武三年的时候,朱棣受封为燕王,这一年朱棣仅仅只有十岁,因此留在宫中继续接受教导,直到十年之后才前往北平就藩。

其实朱元璋将儿子们封到边疆也是有原因的,在推翻了元朝,将蒙古人赶回草原之后,蒙古人一直相当不服,对明朝边疆有着不小的危胁。

而朱元璋认为皇子们身为大明的藩王,自然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拱卫皇室、保家卫国,这些不止是大臣们应该做,皇室就应该以身作则。

为此,朱元璋给了被封在北边的那些藩王们实际掌控军队的权力,但是每个藩王手底下的兵不算多,仅仅只有不到一万人,意味着朱元璋对藩王们也有防备。

那朱元璋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其实他也是吸取了前面元朝灭亡的教训,那就是主弱臣强,皇帝没有压制力,这样就会被藩王反过来压制。

因此朱元璋才会一边给藩王兵权,一边对藩王们加以制约,这样就能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吃草,也是一种帝王权术。

就藩北平之后,朱棣也确实施展了一番,在这些年的历练中,朱棣不仅在军事上卓有成就,在政治上也相当熟练,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管理得相当好。

二、靖难胜利

对于朱棣这样的边王来说,除了搞好封地的内政,重要的就是保卫边疆,他将培植起来的自己的势力用于抗击蒙古的侵犯上,成效相当显著。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奉朱元璋的命令出征漠北,正好遇到北元太尉乃儿不花的部队,于是通过智取,朱棣最终不仅战胜了北元军,还劝降了乃儿不花。

这件事之后,朱元璋对朱棣的军功大为赞赏,而朱棣也不负朱元璋重视,在边疆军务方面做得相当好,甚至被任命率领诸王总管边疆事宜。

而朱棣的军功累累也得到了其他兄弟们的顾忌,这其中不仅有和他同为边王的秦王和晋王,更有太子朱标,因此朱棣只能小心翼翼行事,不给他们留下把柄。

好在朱棣这三个兄弟都在朱元璋去世之前就离世了,这对朱棣俩说是个好消息,然而对朱元璋来说就是相当五雷轰顶的噩耗了。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曾经犹豫过将谁立为储君,原本朱元璋不是没动过另立一个儿子的心思,但是在大臣的谏言下,朱元璋最终还是选择了孙子朱允炆。

原因就是藩王势大,不管立哪一个都会让其他人不满,容易造成兄弟阋墙,滋生内乱,但是立孙子的话,哪个藩王都当不了储君,这样就都消停了。

然而朱元璋的这一决定并不是明智的,在他去世之后,朱允炆继位,一登基就开始大刀阔斧地削藩,把一群叔叔逼到了绝路上。

他对朱棣这个四叔更是格外“照顾”,因此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朱棣觉得横竖都是死,于是就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了三年多的斗争之后,朱棣终于打到了南京,自己坐上了皇位,自此之后开启了永乐盛世。

三、攻陷安南

但是朱棣的武功远没有因为自己当了皇帝就到此为止,在登基之后,原本就是最熟悉边疆事务的朱棣为了保证大明边疆安稳,于是进行了五次亲征,将北方的鞑靼、瓦剌和阿鲁台等势力远远驱逐。

然而明朝面对的不仅是北方的外族之乱,南方也不安分,现在的越南在古时候南宋之后其实叫做“安南”,宋孝宗时期被赐名并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但是到了明朝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看着宗主国内乱无暇顾及他们,于是安南国内部也发生了政治变动。

原本安南国的统治者是陈氏家族,但是趁着这个大好时机,外戚胡一元篡夺了皇位,自己成为了安南的统治者。

原本这也没什么,毕竟改朝换代在历史上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就像安南在南宋受封的时候统治者还是李氏,后来却被陈氏取代,但只要向宗主国臣服按时上供,宗主国也不会过多插手管闲事。

但是问题就出在胡一元篡夺皇位之后给朱棣去信一封,声称原本的陈氏皇族已经被他赶尽杀绝,免除了后患,希望明朝作为宗主国能承认他的统治地位。

然而问题就出在他这话说得并不完全真实,因为当时朱棣收到这封信的时候,陈氏王朝的幸存者已经来找朱棣寻求明朝的帮助让他们复国。

这下可好了,胡一元摇身一变成为了欺君之罪,就算向明朝下许诺了今后也会作为藩属国纳贡也没用,朱棣立即派军去推翻胡氏政权。

最终在制服了胡氏政权之后,朱棣下诏辅立陈氏,但是同时也将安南改名为交趾,并设置了交趾布政使司,用以让大明直接控制西南局势,利于国家安全。

结语

其实当皇帝就要像朱棣这样分寸不让,不然连国土都要当做交易的筹码,这样的皇帝不就是带头卖国?上梁不正,下梁也不会正到哪去。

1 阅读:451
陌闻上下五千年

陌闻上下五千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