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得国太简单,李自成从河南到拿下陕西,山西,攻破京师,大片的土地和降军没有消化。紧接着清军就要入关,李自成只能带着老营前去迎战,而且急于从吴三桂手中拿到山海关来防御满清。
但吴三桂想吃了上家吃下家,想着谁开价高就给谁,李自成在民族问题上比较坚定,加上时间紧迫,他自己也知道军队非常疲惫。满清以逸待劳,没了山海关很可能挡不住满人入关,所以与吴三桂争夺山海关,而多尔衮能坐山观虎斗。
清军强过顺军,我认为不是这样的,随着满清一步步壮大,清军的战斗力是在逐步下降的,多尔衮时代的清军已经是弱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当然依旧强过明军很多,但和顺军来说差距不大(这也很好理解,满人初期有非常大的生存压力,所以满人都非常团结有纪律,训练刻苦,而在生活条件逐渐改善,没有生存压力的时候,军队战斗力下降是必然的)。
而清军入关以后,大部分国土是绿营打下来的也能说明这点。李自成虽然有大片国土和很多军队,但除了老营几乎都不能为自己所用,主力败北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而且形势没有给他消化的时间只能孤注一掷。
山海关之战,吴三桂不会怕李自成,关宁军战力不弱于大顺军。吴三桂部下有一半是临时招募的民兵,实际的关宁军只有李自成一半。而且吴三桂基本上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地盘只剩下山海关了,想补给都困难,士气处于崩溃边缘(关外全丢了,关内也丢了,皇帝也死了),李自成却是刚从北京城出来吃饱喝足士气满满。
李自成和吴三桂的战斗,恰恰证明了关宁军实际上比李自成麾下的大顺精锐还要坚韧许多。清军上演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大戏,三方整体态势明显对大顺不利,明朝有借虏平寇,为君报仇,保既得利益的主观需求,清有整合明旧部力量,顺势坐收渔翁之利的能力,企图和历史机遇。
李自成攻城太快没时间巩固基础,军事上对付一个对手也许还有机会,但同时对付两个对手,短时间在军事和政治上没有一分钱机会,失败是合理结果。潼关大战三次,都是顺军主动进行野战攻击。延安战役李过部与阿济格主力交战七次,前后二十多天,最后败在了阿济格的重炮之下。
大顺军和明军野战都打不过清军,除非兵力比较悬殊,所以看不出来谁厉害,但是论守城的技术,大顺军比明军差了太多,祖大寿大凌河、锦州都坚守了一年左右是被包围弹尽粮绝完蛋的,后来姜镶反正后也是把八旗全家老小牵制在大同。
可是闯军在太原、榆林潼关都没有支持多久。尤其是潼关马世耀,居然异想天开的玩诈降,还是流寇作风。而且潼关战役李自成一定是被打得特别惨,以至于完全失去了和清军对战的勇气,从陕西逃出来有10万人马,汇合了白旺兵力远超追杀的阿济格,结果一战没打就跑了。
看地图,自古攻潼关都是正面堵住潼关,偏师绕蒲板,但清军有更安全的打法,多铎堵住潼关,阿济格绕陕北,如果阿济格执行坚决,以小部队缠住李过,大部队闪击拿下西安,李自成的顺军主力将会被压缩包围在西安和潼关之间被全歼。
但历史上阿济格太保守,在榆林、延安和李过纠缠了两个月,最终也没有吃掉李过,还放跑了李自成,这是他受罚的原因。回到潼关,看似李自成不断出击,多铎被动防守,原因不是李有多强,而是因为多铎就没放手打,他的目的就是把李自成吸引在潼关,就是要给李错觉,以为再加把劲就能吃掉多铎。满清这个战略规划,由于阿济格的执行力,最终没有完全成功,反过味来的李自成留小部队挡住多铎,主力从武关跑襄阳去了。
大顺军主要将领的下场:刘宗敏在山海关冒着箭矢冲锋,阵亡;谷英为阻挡清兵追击,战死;马世耀诈降多铎,暗中邀请李自成夹击清兵;高一功坚守榆林不退;在大顺军劣势情况下,党守素顺江而下,寻求大顺军主力会师;田间秀、刘宗敏在李自成命令下率领五千人阻挡阿济格追兵;袁宗第在李自成死后仍称李自成先帝,尊高氏皇后;大顺军将领推举李自成三弟暂时代理大顺军领导人;部分大顺军在李自成死后降清,皇后高氏影响下,重新联明抗清。
百姓并没有欢迎清兵,从开始没有,后面也没有,各地都有激烈的抗清,上至地主阶级反满派,下至农民、渔夫。
李自成定义为流寇是很确切的,说到底就是根基太浅,没做好根据地政权建设稳固后方和经济发展,胜利来得太快。时间看李自成从低谷反弹只有短短三四年一下子膨胀起来,组织管理上根本没有进行内部整理整顿和整合,庞大队伍鱼龙混杂外,更有火并和大量降兵。
这种情况下是无法承担失败的。朱元璋就遵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积蓄力量条件时机成熟再北伐。即使寻找根据地,选择条件更好的江南战略包抄稳固北伐是最好选择,而去陕西老家本身就是经济贫瘠民生凋敝战乱破坏地方是下下策。
李自成重视满清毫无疑问的,但现在来看重视程度还不够,虚弱的时候应该进行战略收缩,意识到满清入侵的必然性,用王爵收买吴三桂,对京师虽然要榨出银子,但多应该从宗室和皇室姻亲下手,给其它人予以幻想。然后在华北巩固防线,加强储备,静待满清入关死守,而不是去山海关和满清打野战,或者干脆先拥立太子继位,用来团结内部,自己效仿多尔衮做摄政王,调南方防线全部来北固守,满清几乎没有弱点,唯一的弱点就在于人口太少,这样还能有一些胜算。
小编生不逢时啊,要是生在李自成时代,小编就是刘邦的张良,朱元璋的刘伯温,可惜李自成不是刘邦,更不是朱元璋,第一个要杀的可能就是小编你信不信?
虚胖而已主力能有五万就不错了
二十多万起义军被一千五的关宁铁骑追着打,可见战斗力了。
一帮流寇
清初八旗战斗力可没下降,大量使用降兵是人家聪明加明国窝囊,满八旗直到清末战力远超汉军,用兵西北和镇压白莲教,索伦兵和关外八旗是绝对主力,几十个索伦兵就干翻几千教匪,多了解一下[笑着哭]
李自成带去山海关的十几万主力被3万关宁军7万清军击败,李还是太托大了,缓上一年带30万老兵去完全会不一样
胡说八道!李自成的流寇兵就像一群搬砖的农民工,突然个个中了五百万元的彩票巨款,内心想的是快点去澳门赌完嫖完这五百万元,有个鸟心思打仗啊。
自己手下人都管不住,怎么得天下?抢婆娘,抢银子,随便杀人,成了祸害,哼!蝗虫!众皆厌之,谁会服你!
李自成在崇祯当政时多次东山再起说明了崇祯冶国的大方针有问题,人民起义一波高过一波最终明朝倒了。李自成和满清交战一战败了就被追到死,一是满清骑兵确实利害,二是占领的土地被成功消化,愿意接受汉文化,天时把握的好,汉人主要不团结,文人贪腐误国,崇祯不懂冶国还不如他哥。
李自成张献忠为大清入主中原扫清道路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谁乐意受流寇土匪的统治?自始至终,李自成就是流寇作风!
李自成得学曹操
满清军队经过两三代人的磨砺,战斗力已经很高,对南方军队又打出了自信,军事上占有优势。起义军在与明军作战中,起起落落,他们主要是为了生存纠结到一起,没有国家概念,士气会差一些。
根基不稳,内外夹击,唉
精兵强将在山海关一战基本就丧失殆尽了,后来的凑人数而已,惊弓之鸟了,当然就没啥战斗力了。
完全是梦呓
大明子民怕官恨官仇官。而李自成以杀大明官吏起家,并获取朱天下。但李家的官比吃饱不饿朱家官吏更加贪得无厌。于是乎,敢杀官的满清成为绝大多数汉人的新希望。
刘宗敏死在山海关?[得瑟]
[吐舌头眯眼睛笑]
鞑一代骑兵冲锋无法抵挡,必须重骑兵才可匹敌,闯贼治军不严,都是混饭吃的降兵和农民,就像唐名将对上安禄山精兵一样,兵败如山倒。[得瑟][得瑟][鼓掌][点赞]
明朝是因为腐败灭亡的,李自成这个草寇就没打几次硬仗
李自成军队虽然号称百万大顺军 但人员鱼龙混杂 投降过来的明军也没有经过整编 骨干力量是老营精锐 然后决策层眼光短浅 打下京城之后 从上到下都腐化堕落 欺男霸女 搜刮金银 全然不防备北方强敌后金鞑子 在招抚吴三桂一事上也做得粗枝大叶 导致在一片石战役大败而逃 精锐损失七八 从此一蹶不振
百姓吃不饱,国力就会弱
啥都不懂就胡扯蛋
李自成的主力老营就3-5万能打的。其他都是挟裹的流民和投降的明军,基本没啥战斗力的。
李自成对满清可谓连战连败
一群乌合之众,乘虚而入而已。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