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0日,日军正式对南京城发起总攻。第10军两个师团于9日夜晚通过铁心桥,向中华门、雨花门外围阵地雨花台方向推进。
12月10日凌晨时分,日军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命令,以第6师团为左翼,第114师团为右翼,并列进攻雨花台。
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根据军司令部的命令,在杨心桥西南方向的王家营,下达了“六师作命甲第81号”的命令。
算上第114师团的兵力,进攻雨花台的日军兵力接近4万人,共有75毫米以上大炮116门,九四式装甲车、八九式中型战车80多辆,可谓实力雄厚。
大批日军机械化部队向南京开进
中国守军方面,为了守住雨花台阵地这个重要地点,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唐生智命令,在城内已经休整十多天的第72军(军长孙元良)第88师(孙元良兼师长)严加防守。
第88师于1931年12月由原国民警卫第2师改编,是当时国民政府训练的30个“调整师”之一。
该师士兵全部佩戴德式M35钢盔,步枪均为中正式步枪,轻机枪为捷克式轻机枪,重机枪为进口的马克沁重机枪或者仿造的马克沁(二十四式重机枪)。
师属炮兵营有日造六年式75毫米山炮12门,战防炮连有PaK35/36型 37毫米“战防炮”6门,团属步兵炮连有哈衣哈75毫米步兵炮4门,营属迫击炮排有82毫米迫击炮2门。
南京城内的“德械师”装备严重不足
抗战全面爆发前,第88师共有兵力1万人,步枪4000支,轻机枪324挺,重机枪72挺,战防炮6门,迫击炮24门,步兵炮不详,山炮12门。
可见,无论是装备还是士兵单兵作战能力,第88师可以说都是中央军、地方杂牌军中首屈一指的,是抗日初期中国军队中的精锐部队。
在南京休整的第88师虽然扩编为第72军,但该军除了第88师外,就只剩下一个军补充旅,总兵力只有8000~9000人,其中88师兵力约7000人。
由于在淞沪会战中损耗巨大,到了南京时,整个师只有步枪三四千支,其中还有三分之一是汉阳造步枪;轻机枪不到200挺,分别是捷克式和勃朗宁式,而马克沁重机枪只有五六十挺;火炮只有20门82毫米迫击炮,4门六年式75毫米山炮,其山炮炮弹十分有限。
很少见的国军哈依哈75毫米步兵炮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极度匮乏、落后。
与当面日军相比较,日军兵力几乎是中国军队兵力的十倍,炮兵则是几十倍以上,炮弹数量日军是第88师的上百上千倍。同时日军配备了战车、装甲车,还有绝对的制空权。
雨花台的守军,在开战之时就将面临来自日军巨大的军备和兵力的双重压力。
接到命令的第72军军长兼第88师师长孙元良,根据上级防御地区的划分,并结合当地地形,把雨花台阵地防御正面扩大到7~9公里左右。
南京雨花台旧影
在整个防御阵地上,中国军队修建了大量障碍物、反坦克壕、铁丝网,并且设置了诸多雷区,重要据点还构筑了机枪掩体阵地和水泥稠堡。附近民房周围也堆满沙包,构筑了铁丝网,作为班排级防御据点。
而88师战防炮连则布置在一线阵地,山炮连阵地设在雨花台炮台附近,并用伪装物掩盖起来,作为该师重要的火力支柱。
日军第6师团在即将发起进攻雨花台左翼阵地安德门一带之前,日军炮兵就集中了20多门75毫米野战炮、150毫米榴弹炮对雨花台进行火力覆盖。
日军改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最大射程为11600米、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为8800米,其炮火能覆盖整个雨花台阵地。
日军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阵地
第88师尚未与第6师团交火,就遭到日军猛烈的炮火打击,一线阵地修建的不少防御工事、机枪掩体阵地被摧毁。
第72军补充旅第1团团长华品章,在指挥从板桥镇撤到雨花台左翼安德门阵地的团主力时,被日军炮弹爆炸所飞出的弹片击中,以身殉国。
猛烈的炮火持续到12月10日早上6时许,日军第23联队于早上7时,率先向雨花台左翼发起进攻。
根据日军第 23联队长冈本镇臣的命令,第1大队为第一线,先攻占蚕业实验场附近高地,然后沿主干道北侧高地上的我军阵地,推进到安德门一带;第2大队为右翼第一线,直接攻击安德门。
激战中的雨花台战场
接到命令的第1大队长驹泽中佐,以第3中队和第1中队一部向蚕业实验场进攻。第2中队、第4中队、第1中队一部、大队炮小队进攻房家园、华严寺一带。
第2大队以第8中队为左翼、第7中队为中央、第6中队为右翼,进攻天隆寺、宗家凹一带。
早上7时,日军第23联队第3中队先对蚕业实验场一带进行侦察,发现该阵地周围修筑有铁丝网、障碍物和机枪掩体工事。
随后,第3中队长哲小野末太郎与大队长驹泽中佐商量,拟用步兵炮、山炮协助步兵作战。
激战中的雨花台战场(剧照)
日军第23联队联队炮中队的观测兵,在对第72军补充旅第2团阵地侦察后,以2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对准阵地前沿的铁丝网、障碍物猛烈炮击。
10分钟的炮击结束后,日军第3中队190多人,在机枪掩护下对蚕业实验场一带发动全面进攻。
严守阵地的中国守军官兵,利用三四挺捷克式轻机枪猛烈扫射日军,一时之间,在守军的火力网面前,日军第3中队难以前进一步。
看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驹泽中佐下令,把全部炮兵推到第一线。在日军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和四一式75毫米山炮的猛烈炮击下,中国守军官兵死伤惨重。
日军大口径重炮持续轰炸雨花台守军阵地
房家园、华严寺方向,日军第2中队为右翼、第4中队为左翼夹击第51师第 305团一部的阵地。
进攻前,日军炮兵已经对这一带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炮火覆盖,所以日军第4中队没有进行战前侦察便全部出击。
这时,藏在房屋内、掩体中、碉堡里的第305团官兵架起轻、重机枪猛烈射击日军,营里2门82毫米迫击炮也瞄准日军冲锋队形开炮。
日军第4中队一线步兵见中国守军火力十分密集,便全部散开慢慢逼近。
雨花台守军的马克沁重机枪予敌极大杀伤
当20多名日本兵即将接近我军阵地时,守军官兵在机枪火力掩护下,跳出战壕向日军投掷手榴弹,后方2门迫击炮也准确地连续射击。十多分钟下来,日军第4中队伤亡数十人。
原日军第4中队士兵佐藤纯夫后来写道:
“第二天即10日天亮后,战斗终于打响了。敌军为了死守这个南京防卫第一线的要塞,顽强地抵抗。机关枪掩体如喷火般猛烈射击,雷鸣般的爆炸声响彻阵地。战斗极其惨烈,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
南京雨花台阻击战一开始便进入了白热化的惨烈战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