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地域庞大的楚国总是打不赢秦国,原因是这样的

二狗说历史 2024-06-22 09:17:19

结论:春秋时期,楚国吞并了大量南方诸侯国,既保留了一些王国的公族成为楚国贵族成员,同时,又分封了不少功臣去蛮荒之地开垦,所以楚国春秋早期扩张很快,但战国后期变法乏力,虽然如此,楚国却是六国中最难攻灭的,因为它绝不是韩赵魏那样攻破王都,俘虏国王就能屈服的……

1.“大扩张”的烦恼

周灭商后,周天子无法管理庞大的疆域和众多殷商遗民,只能实行分封制,将大片土地分封给功臣和大氏族来管理,这些氏族和功臣则通过朝觐和进贡来表示自己对天子的臣服和天下共主的尊重。

到了战国初期,中原诸国开始变法,就是为了消除这些世袭贵族的势力,让国家资源形成合力,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兼并战争。

但这些却根本不适于楚国,楚位于南方,是个“孤独的大国”,事实上一直到汉末,南方依然是沼泽遍地,瘴气纵横之地。所以,争霸早期楚国作为南方唯一强国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的扩大版图,因此楚也是春秋时期灭国最多的国家,共计灭国40多,但地盘大了,问题就来了。

俗话说好吃难消化,楚国所灭的国家,经济和政治水平参差不齐,既有文明程度高的陈国蔡国这样的中原古国,也有像吴越这样披发文身的蛮族,这就给楚国的管理带来了麻烦,不过,楚人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

楚国在立国数百年中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对北方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那就直接军事兼并,对于距离遥远,文明程度较低的部族,就采取和平统一手段。

第二种模式下被并入楚国的部族,除了象征性的纳贡朝觐外,其他基本如常,部族首领在自己的领地拥有大部分治权,还保留了私兵武装,此外,为了保持这些部族对楚国的忠诚,楚国在朝堂上还给这些部族首领留出了官位,至于官阶高低,全看部族需要安抚的力度,楚王在遥远的南方过了把周天子的瘾,对北进中原的企图也就淡了。

2.“水多加面,面多兑水”的制衡术

楚国的一些大氏族如伍氏,熬氏都是这样并入楚国的,可随着楚国的进一步扩展,并入楚国的部族越来越多,出现了贵族稀释王权的局面,毕竟朝廷官职也是有数的。

于是楚人采取了制衡术——给老氏族更大治权来换取忠诚,让他们制衡新氏族。如果,老氏族不听话,也可以给新氏族权利。战国中期活跃于楚国的昭、屈、景三大族和庄氏,黄氏都是这么来的。

屈原就是

3.分封制衡的弊端显现

随着战国争霸开始,楚国分封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战国时代的楚国,更像是氏族共和制国家,楚国看着庞大无比,可楚王能够调动的军队少的可怜,税收全靠王族的直领土地,氏族封地不但不纳税,还要吃中央的财政。

军事上更麻烦,各个氏族都有私兵,王族为了防止内乱,不得不将精力放在国内,这些私兵,关键时刻国君很难调动,即便调动,统兵也必须由各氏族商量着来,朝廷的将军成了个没用的架子。

楚国的制度断绝了楚国改革的一切可能,当中原各国都在开展变法运动时,楚国却毫无动静,美好的计划只停留在竹简上,终于,魏人吴起来了,可他在楚三年,头一年干了个地方官,第二年开始任令尹,一年打了三次大战役,第三年就直接被贵族杀死在楚王葬礼上,一共变法时间只有几个月而已,楚国部族势力之强大让那些号称不怕死的变法志士也望而却步。

4.力合心不齐,亡国在眼前

但历史不会因为楚国停滞就停止前进,随着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楚人也感受到了秦军的战鼓轰鸣,为了灭楚,秦国朝堂发生了一次争论,老将王翦认定灭楚最少需要60万大军,而年轻将领李信则认为20万足矣、在反复争论下,秦王嬴政听取了李信的意见,老将王翦选择了辞官归隐。

当然,站在秦王嬴政的角度,他选择20万也有他的苦衷,毕竟60万规模的兵力和20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在那个时代的人类历史上还未出现过出动60万大军的先例,仅是后勤保障一项就能把国家拖垮,这是秦王必须考虑的问题。

但战争是公平的,以李信为主将,蒙武(蒙恬之父)为副将的秦军遭遇大惨败,楚将项燕带领的楚军主力在前方一路撤退,后方昌平君突然在郢陈暴动,率军一直紧紧跟随在李信身后猛打,大败李信。楚军连续追击秦军三天三夜,秦军战死七名都尉。

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槐里人(今陕西咸阳兴平东)李广先祖

但刚赶走李信,王翦又率大军压境,楚国贵族们不得不一致对外,将各族私兵交给项燕指挥,拼凑出一支接近二十万的正规军,和昌平君会师共御外敌。可是,王翦到了前线却只大修营垒,天天吃饭,洗澡,睡觉,楚军就在秦人的大吃大喝中耗了一年。

这不是畏敌,王翦沙场老将对楚国弱点看的明白,他知道项燕熬的住,楚王熬不住,楚国的大贵族熬不住。果然,分封制下的弊端开始暴露。

这些贵族短时间内可以同仇敌忾,但是时间长了本性就开始暴露,比如长期对峙的粮草消耗如何分摊?各家的私兵军费怎么算?谁家的私兵应该去舒服点的地方驻防?要是有哪家的领地被秦人占领着,那就更不得了,跳着脚要求项燕和昌平君快些决战,好让自己快点回老家。

项燕终于顶不住压力开始向东调动,结果是自然,楚军大败,项燕留下著名的诅咒: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战死军中,昌平君自杀,楚王被俘,这个雄踞南方八百年的大国,一年内就宣告亡国。

楚人拥有六国最广大的疆土,带甲百万,库支十年有余,却一战亡国,就是因为他的制度弊端无法使国家形成合力,徒有其表,秦王敢于攻秦,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千百年后,我们再来看楚人的发展,崛起和灭亡,也应为楚人感到可惜。

2 阅读:147

二狗说历史

简介: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