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在哪,病就在哪!4个中成药,把骨缝里的寒湿“挖”出来!

佩江 2025-04-20 14:47:17

大家好,我是张医生,我们都知道,寒湿为阴邪,其性黏滞、凝滞,易伤阳气、阻滞气机。《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寒湿之邪随体质强弱与病位深浅,可侵袭体表、肌肉、筋骨及脏腑,形成不同证候,需辨证施治。

一、寒湿袭表证:表阳不固,湿郁肌腠

寒湿外袭体表,易致卫阳被遏、营卫不和,临床以湿疹反复发作、遇冷加重、皮肤瘙痒渗出、恶寒无汗为特征,舌淡苔白腻,脉浮紧。治宜解表散寒、祛湿止痒,。

生姜辛温,走表散寒祛湿;红枣甘温,补脾益气固表,二者合用可调和营卫、透邪外出。《伤寒论》中 “姜枣配伍” 亦常用于调和表里,适用于寒湿初袭之轻证。

二、寒湿滞肌证:湿困肌腠,经脉不利

寒湿侵入肌肉,阻滞气血运行,寒性收引致筋脉拘挛,症见肌肉僵硬酸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弦紧。治宜散寒除湿、舒筋活络,小活络丸可参考选用。

其组方含制附子、桂枝、独活等,温阳散寒之力强,配伍白芍、熟地黄养血柔筋,符合《内经》“寒者热之”“治风先治血” 理论,适用于寒湿闭阻肌肉筋脉之实证。

三、寒湿痹骨证:肝肾不足,寒湿伏络

寒湿深侵筋骨,累及肝肾,临床以关节冷痛僵硬、屈伸不利、阴雨加重、腰膝酸软为特征,属 “尪痹” 范畴。《诸病源候论》指出:“肾主腰脚,而三阴三阳之经,有贯肾络于腰脊者,劳损肾气,经络既虚,…… 故久为痹也。” 治宜散寒除湿、补肝肾强筋骨,独活寄生丸为经典方剂。

方中独活、细辛祛风湿通经络,桑寄生、杜仲补肝肾壮筋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体现 “祛邪不忘扶正” 原则,适用于虚实夹杂之慢性关节病。

四、寒湿困脏证:脾肾两虚,阴寒内盛

寒湿内侵脏腑,首犯脾肾。脾阳虚则腹痛便溏、完谷不化、食欲不振,肾阳虚则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

治宜温阳散寒、温补脾肾,桂附地黄丸可辨证使用。方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配伍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取 “阴中求阳” 之意,合《金匮要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治法,适用于脾肾阳虚之寒湿内盛证。

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治疗方案推广,出现不适,还请及时线下就医!

2 阅读:362
佩江

佩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