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方子的配伍思路围绕 “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展开: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再用生姜、大枣健脾胃补气血,简单五味药就把基础调理框架搭起来了,历来被视为经典配伍范例。
临床上根据不同症状,桂枝汤有多种灵活加减用法,以下结合常见体质和症状分享几个实用思路:

一、风寒束表 + 经脉拘急
风寒侵袭后出现头晕头痛,肩颈后背僵硬不适,像是落枕后脖子转不动、肩周炎发作时胳膊抬不起来,这类情况可以考虑桂枝汤加葛根。葛根能生津舒筋,和原方搭配后增强解肌发表的作用,帮助缓解风寒束表导致的经脉拘挛问题。
二、风寒袭表 + 肺气上逆
感冒后咳嗽老是不好,一吹风就咳得厉害,还伴有胸闷气短,感觉气往上顶。这种风寒束表同时肺气不降的情况,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厚朴、杏仁。厚朴下气宽中,杏仁降气平喘,全方起到祛风解表、降气止咳的效果,适合风寒引起的咳喘调理。

三、脾胃虚寒 + 气血不足
平时容易胃脘冷痛,吃点凉的就难受,吃饭没胃口,肚子经常隐隐作痛,喜欢喝热乎的,还总觉得乏力没精神,大便也偏稀。这种脾胃虚寒、气血两虚的体质,可将桂枝汤中的芍药用量加倍,再加入饴糖,就成了小建中汤。饴糖温中补虚,芍药配甘草缓急止痛,适合调理虚劳体质的慢性腹痛。
四、心阳不足 + 上冲证候
有些人平时容易心慌心悸,稍微活动就心跳加快,手脚总是冰凉,胸口发闷还容易出冷汗,晚上睡觉也不踏实。这种心阳不足、虚气上冲的情况,可把桂枝汤中的桂枝用量加倍,变成桂枝加桂汤,加强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的作用。

五、水饮内停 + 气化不利
出现肢体水肿,小便不通畅,解小便时感觉涩滞,甚至伴有恶心呕吐,无汗发热,心窝处胀满微痛。这类水饮内结、阳气不化的问题,可去掉桂枝汤中的桂枝,加入茯苓、白术,成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通过利水通阳来改善水饮停滞的症状。
六、肝血亏虚 + 筋脉失养
肝血不足时容易出现手脚麻木,关节活动不灵活,甚至抽筋拘挛,比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后手脚发麻,或是小腿抽筋等情况。这时候可直接用桂枝汤去掉桂枝,仅留芍药和甘草,即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的配伍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对肝血不足引起的筋脉失养有调理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中药方剂的运用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差异较大,文中提及的加减方法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时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确保配伍精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