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年457万人确诊癌症!再三劝告:3种食物,再喜欢都要管住嘴

悬泉大瀑布 2025-04-04 13:34:1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令人震惊——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高达457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8.7人被确诊为癌症。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痛苦与挣扎。

更令人警醒的是,许多人日常饮食中的"常客"正悄然成为癌症的推手。究竟哪三种食物是专家反复警告的"致癌黑名单"?又该如何在饮食中做出明智选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约30%-40%的癌症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直接相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随着西式饮食的普及和传统饮食结构的改变,中国人的癌症谱系也在悄然变化。

特别是结直肠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在近二十年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第一类需警惕的食物是加工肉制品。

火腿、香肠、培根等加工肉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这些物质在人体内可转化为强致癌物质——亚硝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显示,每天摄入50克加工肉制品(相当于两片火腿)的人群,结直肠癌风险增加18%。

从中医角度看,这类食物多属"燥热之品",长期食用容易导致体内湿热积聚,脾胃功能失调。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王志国教授指出:"现代加工肉制品不仅添加了大量化学物质,还破坏了食物的本真性质,长期食用会导致气滞血瘀,为癌症发生创造条件。"

第二类是过度烹饪的高温油炸食品。

薯条、炸鸡、油条等高温油炸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丙烯酰胺、杂环胺等致癌物质。当食物在175℃以上的高温下烹制时,特别是淀粉类食物与油脂混合高温烹制,会大量产生丙烯酰胺。

这种物质已被证实可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尤其是胰腺癌和肾癌。

2023年发表在《自然-癌症》杂志上的一项涉及32万中国人的队列研究表明,每周食用油炸食品超过5次的人群,癌症总体风险增加12%,其中胰腺癌风险增加最为显著,达到23%。

中医理论认为,这类食物属"燥热伤阴之品",长期食用会耗伤肾精,损伤脾胃,导致"湿热内生,痰浊内结"。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科主任郁仁存教授解释:"过度烹饪导致食物性质改变,伤害人体正气,久之则邪气内生,正气不足,为癌症提供了发展土壤。"

第三类是过度腌制食品。

咸鱼、腊肉、泡菜等经过长时间腌制的食品,含有大量钠盐和亚硝酸盐。国家癌症中心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鼻咽癌高发区与高盐腌制食品的食用习惯高度相关。

广东省肿瘤医院的一项跟踪研究显示,每周食用腌制食品3次以上的人群,胃癌风险增加35%。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建议,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而一小碟腌菜的盐分含量可能就超过2克。

更为严重的是,腌制食品在制作和储存过程中极易产生亚硝胺类化合物,这被公认为是最强效的致癌物之一。

中医观点认为,咸味入肾,过咸伤肾。过量食用腌制品会损伤肾阴,导致阴阳失衡。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李秀兰指出:"现代人体质普遍偏于阴虚,而咸味食品又多属燥热之性,长期食用会加重阴虚火旺,成为癌症发生的内在因素。"

饮食与癌症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单一食物上,更体现在整体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中。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赵军教授强调:"防癌饮食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保持多样化,减少精加工食品的摄入。"

具体而言,应增加全谷物、豆类、新鲜蔬果的摄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显示,每天摄入5种以上不同颜色的蔬果,可使癌症总体风险降低20%。

特别是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花椰菜)含有丰富的萝卜硫素,这种物质能诱导体内二期解毒酶的活性,帮助清除致癌物质。

中医养生观念中的"五色养五脏"与现代营养学不谋而合。不同颜色的食物含有不同的植物化学物质,如红色番茄中的番茄红素、紫色茄子中的花青素、黄色柑橘中的类黄酮等。

对于已经诊断为癌症的患者,饮食调理也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徐兵河教授提出:"癌症患者的饮食应'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在西医治疗期间,适当的饮食支持可以减轻治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例如,放化疗期间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帮助机体修复损伤。

骨髓抑制期可增加富含铁、叶酸的深色蔬菜,促进血液重建;消化道不适时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熬煮的粥、蒸煮的鱼等。

中医在癌症饮食调理方面有其独特优势。根据"药食同源"理念,许多食物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

如黑木耳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血液系统肿瘤;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湿功效,适合脾虚湿盛型肿瘤患者;灵芝、黄芪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配合现代免疫治疗效果更佳。

然而,中西医结合饮食调理也存在一些局限。首先,个体差异大,需要专业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其次,部分中医理论尚缺乏现代科学验证,需谨慎应用;最后,饮食调理只是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规范化抗肿瘤治疗。

作为一线肿瘤专科医生,笔者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以下防癌饮食策略:

第一,坚持"三低一高"原则——低盐、低糖、低脂肪、高纤维。这一原则符合中西医共识,既可预防现代文明病,又符合中医"清淡平和"的饮食观。

第二,实行"一拳四分"的餐盘法则——将餐盘分为四份,其中一半为各种蔬菜水果,四分之一为全谷物,四分之一为优质蛋白质。这种方法简单实用,能确保营养均衡。

第三,奉行"七分饱"原则。中医强调"胃实脾虚则病生",过食伤脾,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现代研究也证实,适度热量限制可激活体内抗衰老基因,减少癌症发生风险。

第四,重视食物多样性。不同食物提供不同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质,形成协同抗癌效应。中医"五味调和"与现代营养学的膳食多样性理念高度一致。

第五,注重饮食规律。固定用餐时间,避免夜间进食,给消化系统充分休息时间。这符合中医"顺应天时"的养生观念,也符合现代时间生物学研究成果。

癌症预防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从个人层面,管住嘴迈开腿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癌策略。

从社会层面,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从医疗层面,中西医结合防治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理性选择饮食,远离加工肉制品、过度油炸食品和重度腌制食品这三类高风险食物,每个人都可以主动降低癌症风险,为自己和家人编织一张健康防护网。

生命如此珍贵,值得我们为之付出这些小小的克制与努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癌症中心. 《2023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 2023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02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 阅读:194
悬泉大瀑布

悬泉大瀑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