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很多病症非病,实属自然老化!这5种常见病无需过度治疗!

悬泉大瀑布 2025-04-02 12:11:0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项生理功能不可避免地出现衰退,这是自然规律。许多老年人常因一些生理性变化过度就医,接受不必要的治疗。

他强调,判断是否需要治疗的关键在于这些变化是否影响正常生活质量,而非单纯依靠检查数据。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其中约75%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

更令人担忧的是,超过40%的老年患者存在过度医疗情况,不仅增加了医疗资源浪费,还可能因不必要的治疗带来额外风险。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在2024年初发布的《老年常见症状处理指南》明确指出,老年人的部分"疾病"实为正常衰老表现,应避免盲目干预。

第一类是轻度血压波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教授表示,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压调节能力减弱是自然现象。

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人收缩压在140-160mmHg之间,如无明显症状,可不必立即用药干预。

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也调整了老年人血压标准,对无并发症的70岁以上老人,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即可。

中医理论认为,老年人属于"阴阳偏衰"状态,气血运行减慢,脉道弹性降低。老年人可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方式辅助调节血压,有益无害。

同时,定期测量血压,保持记录,有助于医生更全面评估病情。第二类是老年性耳聋。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这是毛细胞老化导致的正常生理现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耳鼻喉科陈教授强调,轻度听力下降(如在嘈杂环境中对话稍有困难)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面对面交流、适当提高声音等方式改善沟通。

中医学将老年听力减退归因于"肾精亏虚",《黄帝内经》中有"肾开窍于耳"的论述。可采用揉按"听宫""翳风"等穴位的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适度延缓听力退化。

但他同时提醒,突然出现的严重听力下降或伴有眩晕、耳鸣加重等症状,仍需及时就医。

第三类是老年皮肤瘙痒。

医学研究证实,皮肤老化会导致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下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吴教授解释,老年人皮肤含水量平均比中年人低15-20%,干燥瘙痒在冬季尤为常见。

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保持皮肤湿润是关键。老年人洗澡水温不宜过高(35℃左右为宜),时间不宜过长(15分钟内为佳),洗后立即涂抹保湿霜。

此外,避免使用碱性强的肥皂和热水烫洗,有助减轻瘙痒症状。中医认为老年皮肤瘙痒多属"血虚风燥"或"肝肾阴虚"。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谢主任推荐,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滋阴润燥类中药茶饮,如用枸杞、麦冬、桑叶等泡水饮用,有助改善症状。

但她强调,伴有皮疹、破溃或剧烈瘙痒影响睡眠的情况,仍需就医。

第四类是老年性记忆减退。国际老年医学会发布的研究表明,健康老年人每年记忆力下降约1-2%,年龄超过75岁时可达3-5%,这是脑神经元自然老化的结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周教授指出,能记住近期重要事件、维持日常生活能力的记忆力减退无需药物干预。

与阿尔茨海默病不同,正常老化引起的记忆减退通常不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功能。判断是否需要治疗的关键在于,是否出现迷路、忘记亲人、无法完成基本自理等症状。

周教授建议,通过阅读、下棋、学习新技能等方式保持大脑活跃,比盲目服用"健脑药"更为科学。

中医学将老年记忆减退称为"健忘",多归因于"脾虚痰湿"或"肾精不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脑病科王主任推荐,适度按摩"百会""四神聪"等穴位,有助于健脑益智。

同时,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可及早发现病理性痴呆的征兆。

第五类是老年睡眠变化。中国睡眠研究会的大样本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约85%存在睡眠结构改变,如入睡时间延长、夜间醒来次数增多、总睡眠时间减少。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赵教授解释,这是由于老年人褪黑素分泌减少和生物钟调节能力下降导致的。

老年人每晚睡眠时间缩短至5-7小时,只要不伴有明显白天困倦,通常不需用药干预。相比之下,过度依赖安眠药可能带来更多风险,如跌倒、认知功能下降等。

赵教授建议,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咖啡因和剧烈运动、睡前适度热水泡脚等方式,可自然改善睡眠质量。中医学认为老年睡眠问题多因"心脾两虚"或"阴虚火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陈主任推荐,睡前一小时用温水泡脚15分钟,同时按摩"涌泉""三阴交"等穴位,有助于"引火归元",改善睡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老年病科专家建议,老年人就医应选择综合评估能力强的老年医学科,通过全面评估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同时,家属应避免盲目"求全责备"心理,不能期望通过药物恢复年轻状态。保持适度体育锻炼、均衡饮食、积极社交、良好心态,是应对这些老年"非疾病"的最佳方式。

记住,许多所谓的"疾病"只是自然衰老的表现,理性面对比盲目治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老年常见症状处理指南》. 2024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3

3. 中国睡眠研究会. 《中国老年人睡眠现状调查报告》. 202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26
悬泉大瀑布

悬泉大瀑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