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三川所绘的连环画《青年近卫军》,六十年代已经全部画完,但当年只出版了第一册,之后因为中苏关系恶化,便搁置了下来。
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三册版
1977年9月,连环画《青年近卫军》以三册的篇幅一齐推出,其精美的画页、凝重的构图、深沉的情节,博得读者的热烈追捧,一时洛阳纸贵,总印数达到了360万册,一直到今天,这套连环画依然以它积淀成经典的品位,而受到读者的推崇。
这三册连环画的页数分别是156页、176页、168页,合计起来共计500幅画页。
而华三川所绘的连环画《青年近卫军》画页,共计达到627幅。
那么问题来了,初版本连环画《青年近卫军》与完整本相差127页,这被删掉的画页,究竟是什么内容?
2002年连环画出版社版
2002年,连环画出版社出版了627页的《青年近卫军》连环画,才让我们一睹华三川全部画稿的魅力,也让我们由此知道,初版本究竟在哪些地方,对原稿大砍特砍,枝叶凋零的。
比较之后,我们发现,初版本的删节最常规的处理的方式,是把两个相近的画面,想进了合并。
比较完整版,我们注意到华三川的原稿本画的是比较细腻的,一个动作,会通过多幅画幅来予以展现,但是在初版本里,却将这些画面进行了合并,文字并到上一页或下一页,这样看起来,失去了许多过渡性的动作与细节,也让连环画的连贯性,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为什么在第一版开印的时候,要进行如此兴师动众的删节呢?
估计是考虑到作品的容量问题,如果627页全部一齐推出,那么三册的图书,平均一册就要二百多页,这样的画册,未免厚度太超连环画的常规了,由此也会带动价格扶摇直上,给小人书以孩子为主的读者群,带来更多的金钱负累。一般孩子都买不起啊,所以,对类似的相同的画页,抽掉一部分,减少篇幅,降低价格,使更多的读者能够看到这本画书,这应该是最初的删节版首推印出的出发点吧。
但是,我们注意到,删节时也对重要的情节进行了伤筋动骨的砍削,这便叫人有一点不能容忍了。这样的后果,就是连环画会让我们以为读的是一本假小说,误读了小说的内涵。实际上,这也是连环画的缺陷所在,就是连环画对原著的深层内容,会作出过多的删节,因而把小说的深度也给删没了。
如贺友直的连环画《山乡巨变》,如果光看连环画,会忽略掉小说里残酷的社会真实,连环画里浅显的人物形象,其实在原著小说里,都有着深度的人性奥秘。这一点,连环画里是难以直面与再现的。
《青年近卫军》连环画也存在这个问题。初版本在删节时,对一些重点情节,也进行了残忍地砍削,尤其是人物的爱情线索,更是毫不手软,把连环画原稿本里尚还保留一点的爱情链条,给收拾到一点痕迹没有了。
所以,阅读人民美术出版社上、中、下三册的《青年近卫军》连环画的读者,几乎在这本连环画里看不到一点爱情的痕迹。也以为这本苏联小说与爱情无缘。但是,要知道,这是一本以青年角色为主体的小说啊,怎么可能回避掉青年人必定要面对与萌发的爱情元素呢?
其实在法捷耶夫的原著小说中,还是包含着恰到好处而绝没有喧宾夺主的爱情线索的,它们穿插在充满着战斗气息的小说文本中,揉捏起了整个剑拔弩张的故事主线,甚至构成了小说收放自如的布局与结构,对整个小说的段落构成,起到了重要的起兴与激发作用。
爱情副题,在原著小说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可以说是深度地融入了小说的主体结构,与小说的主线已经融为一体,共同汇聚成整个小说的震撼人心的血肉之躯。
在《青年近卫军》连环画原稿本里,保留下来的唯一的爱情线索,就是奥立格的爱情脉线。
实际上,在小说里,奥立格、谢辽萨、刘勃卡都有各自的比较明晰的爱情发展链条,但华三川在绘制连环画时,只留下了奥立格这一条爱情线索。
因为对小说来说,奥立格的这一条爱情线,也最为完整,特别是奥立格的这一条爱情线,带着爱情的选择维度。
我们不妨看看原著小说里的几个爱情链条。
谢辽萨的爱情线索,是一个穷小子与贵小姐的爱情模式翻版,相对而言,比较细腻,顺理成章,奔流而下,水到渠成,没有什么逆转与波澜。
刘勃卡的爱情故事,是一个青梅竹马的故事的克隆演绎,也是顺风顺水,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恩怨纠纷,小说里表现起来,也相对平淡。
邬丽亚的爱情线索,只能处在一个初萌的阶段,还没有成形,小说里写出了这一位第一个出场的美丽女孩的爱情迷茫与无所归依的情感落寞,如此细腻的心思,连环画真的很不好表现。所以,邬丽亚这个很受小说作者衷爱的角色,在连环画里被弱化到几乎难以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了。
在这个主要的爱情主体被连环画弱化之后,奥立格的爱情情节中蕴含的失落与重新萌发的基调,便在连环画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是,就是这么一点爱情链条,在初版本里还是被系统地、由始到终地彻底地删除了。
现在我们重点回到2002年出版的由627幅画页组成的初稿本《青年近卫军》连环画里,看看华三川最初是如何对奥立格的爱情的败落与复萌,作出贯穿全篇的较为清晰的再现的。
奥立格的最初女友,是他的同学莲娜,在原稿本里,表现了奥立格与莲娜在德军进迫到他们家乡时候分手话别的场面。
这幅画,参考了原版小说里的苏联画家所绘的插图,不过苏联画家的这幅分别图中的主人公却是万尼亚与克拉拉,我们可以看到,背景中的载货的卡车造型非常近似。
当德军占领了小城之后,奥立格从一位名叫斯巧巴的男孩那里,听说了莲娜与德国人打得火热,预示着莲娜的立场不坚定,已经投怀送抱到侵略者那里去了。
然后,原稿本用五幅面页,表现奥立格来到了莲娜家里,受到了莲娜母亲的冷遇,又看到了莲娜与住在她家的德国人相谈甚欢,歌舞升平,奥立格简直成了局外人。
受此打击,奥立格对莲娜态度转变,爱意顿失,从此与莲娜一刀两断。
后来,奥立格经过刘勃卡的介绍,结识了之前就担任过联络员的妮娜,两个人扮成情侣,一起去打探德军的城防布局,共同的战斗经历,很快使奥立格与妮娜热络起来。
在小说里,奥立格很快就对比他大一点的妮娜产生了爱情,并且有一些无赖地向她索要一吻。
妮娜本来只是配合他工作,自然没有给他以肉体的回报。
之后,奥立格经常与妮娜进行密切的配合,那份感情也与日俱增,但奥立格大概受到了第一次索吻失败的打击,没有与妮娜更走近一步。
后来,敌人发现了“青年近卫军”的秘密活动,开始了大逮捕。
近卫军成员决定分散撤离。
而情侣结伴而行,是最常规的选择。
于是,两对情侣,奥立格与妮娜、谢辽萨与他的恋人华丽雅,加上妮娜的表姐五个人结伴撤离小城,准备穿越结合部,奔向苏军防区。
但是,五个人行动很是不便,只得按情侣关系,双双散开,奥立格最终也与妮娜分手,在分别的时候,连环画里特别交代了两个人的吻别的场景。
这样看来,连环画版里,奥立格的爱情故事的重要节点,都用画面给予交代了,尤其是奥立格与妮娜吻别的场景,对于改革开放初期对接吻还遮遮掩掩的中国人来说,可以说是相当具有爆炸性的,这样的画面,在1977年的初版本里,是不可能给予露脸的。
现在我们通过2002年的完整版《青年近卫军》连环画,可以看到,奥立格的完整的爱情线索,得以崭露它的柔情与委婉,这个爱情,完全是由共同的理想奠定的,而且由这种保家卫国的精神导向,决定了爱情的选择走向,反映了爱情必须依靠着志同道合的精神合拍,才可能演绎出心心相印的两相厮守。
这样的小说原著构思,保留到中国版连环画里,其阐述的意义或许仍然能给我们以不容小觑的启迪吧。
这应该是奥立格的爱情故事,是整部小说里的爱情线索唯一保留下来在连环画中予以展现的原因吧。
而当年读过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册连环画的读者,也与奥立格的爱情故事失之交臂,到了2002年,连环画出版社出版全部的627原稿的时候,连环画已经走过了巅峰期,关注度降为冰点,所以,能够看过全部成稿的627幅的连环画的读者并不多。这样,奥立格的爱情故事,值得我们挖掘出来,补偿一下我们对于《青年近卫军》连环画挚爱之余的那份因为删节而擦肩而过的不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