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为啥就是不肯退让,非要拼到底呢?虽然他民调成绩不错,但胜利也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说到底,民众党就他自己挑大梁,他能调用的资源也就那么三块,头一块儿就是借着“大选”的机会,让民众党更上一层楼。
现在看来,柯文哲想让民众党壮大起来,这机会可真是渺茫。毕竟,柯文哲个人的光芒太耀眼了,民众党的风头都被他抢光了。虽说他的民调成绩不错,但说到底,民众党自身的实力还是不行,就像没根基的大树,站不稳脚。
再来说第二个事儿,要是柯文哲真当上了,那对台湾可就是个坏兆头。毕竟民众党里头,除了柯文哲自己,能拿的出手的人几乎没有,他也没啥培养新人的打算,更没有个人才储备的地方。照理说,柯文哲只要把民众党搞大就行了,没必要非得去争那个“头把交椅”。
但柯文哲就是不肯让步,他坚决的态度跟人们说的“壮大”完全相反,这是第二点。还有第三点,说实话,柯文哲当选的机会真的不大,特别是在那种“三足鼎立”“四国混战”的情况下,柯文哲想要胜出,简直是难上加难。
但他有一个明显的长处,那就是他的民意调查结果总是比国民党的候选人侯友宜要好。基于这几个方面考虑,柯文哲为啥既不退出也不让步呢?原因就在于民众党内部的民意调查,这调查结果明显是在给民众党打气,显示其力量壮大。
他的主要支持力量集中在20到30岁,还有30到4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柯文哲可以讲,民众党的核心支持者就是这些在工作上有贡献的人,就是20岁到40岁这部分人,特别是30到40岁的人,他们对他的支持甚至超过了20到30岁的人。
四十岁以上的人支持他的,说实话并不多。特别是六十到七十岁这个年龄段,人数更是寥寥无几,只有几个。看了这个内部民调后,就能发现民众党存在的很多问题。当然,二十到三十岁,还有三十岁到四十岁,这两个年龄段是台湾的生产力主力军。但之前,二十到三十岁的人投票率并不高。不过,要是有了柯文哲,可能投票率会稍微提升一些。
30到40岁的投票率一直很稳,但瞅瞅20到30岁的那帮人,以前可都是民进党的铁杆粉丝。不过呢,民进党现在搞的那些政策,跟这些年轻人的心思完全合不上拍。所以啊,原本站在民进党那边的20到30岁群体,现在很多都倒戈相向,跑到民众党那边去了。
那段30到40岁的人群,既不偏向蓝营也不偏向绿营,他们希望台湾能有个中立的、像第三势力那样的正常空间。所以说,这部分选票可以看作是柯文哲的铁杆支持。根据他们内部的民调结果显示,如果柯文哲不参选,那20到30岁的年轻人可能就不参与了,或者干脆不投票,这真的得注意。30到40岁的人群,他们的投票积极性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因此,柯文哲为啥非得坚持到底,死活都要参选的原因就在这。他要是不站出来选,民众党很可能就撑不住了。再来说说“柯侯搭档”,要是柯文哲当头儿,侯友宜当副手,那他们的票数还能稳住。
要是说到第三个“侯柯搭档”的情况,那柯文哲的选票也会受影响。他背后的支持者,其实和我们之前想的有点出入。柯文哲要是真铁了心要选,那他的政党票和个人票都还能拉一些。虽说最后可能选不上,但他手头还是有一票铁杆粉丝支持他。柯文哲的票仓,跟国民党、民进党,还有其他那些党派都不一样。
这种情况下,要是柯文哲不参选,民众党可能就玩不转了。要是柯文哲和侯友宜搭档,那些选票也不一定就会支持侯友宜,说不定还会跑到民进党那边去。这样一来,国民党可就左右为难了。就算能把柯文哲争取过来,那些选票也还是可能会流失。
第三个情况,要是“柯侯搭档”的话,这些选票就能稳住。所以说,他今天的关键就在于,柯文哲绝对不能排在第二位。一旦他成了老二,国民党也占不到啥便宜。但好在柯文哲不会跟国民党对着干,国民党就能借此机会营造出蓝绿对抗的局面,这对蓝营是有好处的。
这就是为什么国民党得先搞定柯文哲的事儿,才能再琢磨郭台铭的问题。现在瞧瞧,“三脚督”这局面是互相牵扯的,而这牵扯的核心,就在于柯文哲死活不退让。要是他想让民众党壮大起来,那就得去参加“大选”。
因此,柯文哲别再老提谁的民调领先,说输了就要退选,其实他心里清楚,退选这事儿他根本做不到。为啥呢?看看他的选民构成就知道了,一旦他真退了,民众党可能就混得和亲民党差不多了。由此可见,是柯文哲带着民众党走,而不是民众党捧着柯文哲。优势在柯文哲这边,明摆着的事儿。
国民党那边情况就不同了,国民党的影响力要比侯友宜大,但侯友宜呢,他没国民党那么大。这个惊人的真相其实就透露了一个事儿,有个在党务上干了很久,甚至还管过选举的大佬跟我说,我现在算是明白了,柯文哲为啥在“大选”时必须到场呢?
如果柯文哲不参选,国民党捞不到好处,民众党也同样捞不着。所以眼下的问题是,“蓝白联盟”会不会变成“蓝白拉扯”,又或者从“蓝白拉扯”变回“蓝白合作”?看看柯文哲的选票情况就明白了,为啥大家都咬牙坚持,互不相让,说到底,都是柯文哲的选票构成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