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战役⒃:一个战役阶段竟有三大阻击战!应从几个断面认知?

帅克评史 2025-01-28 15:31:35

继上一篇我们研究探讨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专题系列的第十五篇:180师失利!郑其贵师长和师本级层面应负什么责任?今天我们接续探讨第十六篇:一个战役阶段竟同时出现三大阻击战!应从哪几个断面来认知?

随着巨制大片《存亡之战》的公映,使得人们对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的认知,呈几何级地提升。实际上,就在这同一时期、同一空间,几乎同时爆发了三大阻击战。即63军的铁原阻击战、20军的华川阻击战、15军的芝浦里阻击战。为使军迷们加深对这几大阻击战的全面了解,帅克特从以下几个断面加以分析:

第一,为什么同一时空战场同时出现了铁原、华川、芝浦里三大阻击战?

第五次战役分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计划内的主动进攻战役,第三个阶段是计划外的被动防御战役。之所以称之为计划外,因为从志司层面来讲,并没有想到美韩军会这么快地反扑,并且反扑不是局部式的战术级别,而是全线式的战役级别。这使志愿军一下子陷入了战役上的被动,不得不采取节节阻击和防御,以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到预定地域。铁原、华川、芝浦里三大阻击战,正是在这一战役背景下爆发的。

纵观我军战史,一场大规模战役的一个阶段,竟同时出现像铁原、华川、芝浦里三个军以上规模这样的阻击战,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以我军最大的淮海战役为例,它只是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出现了徐东阻击战和南线阻击战。且这种阻击战一个是为了围歼黄百韬兵团,一个是为了围歼黄维兵团。而第五次战役的这三大阻击战,是在纯粹的、全线上的被动防御的战役态势下所打的阻击战。可以说它是我军第五次战役开局容易收局难的根本体现,是我军特有的铁血战斗意志和作风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可以说是彭老总指挥最感紧张的战役和战役阶段。

据称,彭老总后来在他的自述中曾称有四大败仗,即红军时期的赣州战役,抗日战争时期的关家垴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陇东战役,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前三个败仗,一向善打逆境之战的彭老总都能从容应对处置,但第五次战役这回却不同。《彭德怀全传》和《洪学智抗美援朝回忆录》中都提到,彭老总当时在指挥室“来回踱步、焦躁不安”。由此足见战役紧张惨烈到什么程度。

第二,铁原、华川、芝浦里三大阻击战,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对于第五次战役防御阶段同时出现的三大阻击战,大多数的军迷们更多地是通过影视了解到铁原阻击战,稍资深一点的军迷会同时了解到华川阻击战。网络上经常看到西有铁原阻击战、东有华川阻击战之说。实际上,这是不够全面准确的。应该说西有铁原阻击战,中有芝浦里阻击战,东有华川阻击战。它们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首先,我们从三大阻击战的时间节点上看,最早发起的是华川阻击战,时间是5月27日至6月8日,铁原阻击战是5月28日至6月10日,芝浦里阻击战是5月29日至6月7日。不难看出,三大阻击战先后发起,大部分的时间点是藕合的,阻击的目的都是稳定整个防御战线,使大部队撤离到预定休整地域。

其次,我们从三大阻击战的地理位置上看,63军打的铁原阻击战在西线,20军打的华川阻击战在东线,而15军打的芝浦里阻击战在这两点的南面偏西一些。如果15军不在芝浦里阻击住敌人,一是敌人进可向北冲向战略要地金化,二是63军铁原阻击战的东侧翼失去了屏障,三是20军的华川阻击战的西侧翼失去了屏障。这也正是15军打完芝浦里阻击战后,彭老总给15军军长秦基伟发了一封很特别的十个字电报:“秦基伟,我十分感谢你们”。

第三,铁原、华川、芝浦里三大阻击战,难度系数和影响为何首推铁原?

铁原阻击战、芝浦里阻击战都是军一级,华川阻击战虽是由20军58师主动发起,但也随即发展成为20军整个军的阻击行动。那么为什么出现了铁原阻击战最为有名,华川阻击战次之,芝浦里阻击战再次之的现象呢?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

其一,铁原方向为敌主攻方向。美韩军的这次全线的战役反扑,主要有三个战役方向。美一军以汉城、铁原为轴线实施进攻,美军第9军向春川、华川方向进攻,美军第10军向麟蹄、杨口方向进攻。三个方向又以汉城、铁原方向为主攻方向。因此,铁原阻击战战役压力最大、难度系数最大自然也是题中之义。

其二,铁原方向打得最为惨烈。铁原阻击战是65军在铁原南面的涟川过早失守的情况下,由63军仓促组织发起的。战役要点涟川过早失守,如果铁原再过早失守,不仅是铁原大量战略物资失去的问题,最主要的从铁原再向东穿插,整个9兵团和3兵团的大部分部队,很有可能被遮断割裂,这是不堪设想的。这也是彭老总和19兵团杨得志司令员给63军傅崇碧军长下死命令的根本所在。而从最后阻击的结果看,63军歼敌1.5万余人,而本军3万多人伤亡竟高达一半以上。15军的芝浦里阻击战,则是歼敌5700余人,自身伤亡1200余人;华川阻击战以58师为例,歼敌7400余人,自身伤亡2400余人。对比下来,无疑铁原阻击战规模最大、最为惨烈,影响之大、最为有名同样也是题中之义。

有鉴于此,三大阻击战之中,铁原阻击战因其是敌主攻方向,因其持续时间最长,因其伤亡最大,因其最为惨烈,而最终成为难度系数最大、影响最大的一场阻击战,这完全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至于电影中将其上升到《存亡之战》,这与官方战史界定的“为稳定战场局势作出了重大贡献”表述有很大不同。要知道,在铁原阻击战期间,铁原西北面的伊川有42军部署在那里,东北面的平康则有26军部署在那里;还有就是铁原阻击战达成目的后63军随即撤出,铁原随即亦被敌占领。所以帅克觉得铁原阻击战的定位,还是以官方的战史定位更为客观和唯物。

下一个探讨第五次战役的题目是:华川阻击战战役意义多大?算得上什么之战?欢迎观注与指正。

1 阅读:64
帅克评史

帅克评史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帅克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