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据北上广深四地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北上广深四地常住人口较上年均有所增加,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呈上涨或下降幅度减缓趋势。这些年,关于“逃离北上广”“重返北上广”等讨论一直热度不减,《去有风的地方》《春色寄情人》等影视剧的大火、各地为打赢抢人大战出台的暖心之举等等,在这股时代热流下个人的选择似乎也摇摆不定。
一、为什么选择北上广深?北上广深作为我国四大一线城市,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丰富的就业机会,成为许多人就业发展的第一选择。
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北上广深四城地区生产总值长期位列全国前四,2023年广州GDP迈上3万亿大关,北京、上海在2021年就迈入4万亿,北上广深四地以不到全国6%的人口创造超过全国12%的生产总值,经济总量远超全国其他城市。
财政支出方面,北上广深四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也远超其他城市,2023年上海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已接近1万亿,北京近8000亿,深圳也超过5000亿,代表着北上广深四城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投入方面有着更大优势。
贸易经济方面,北上广深四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过1万亿,代表着这些地区消费需求旺盛,经济活动活跃,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等,比其他城市发展优势更大。
人民生活方面,北上广深四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万元。人均消费方面,北上广深四城也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其中上海最高,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超过5万元。
公共服务方面,北上广深四地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较其他城市也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北京医院数量达到765个,上海也达到480个。
表1:北上广深经济指标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全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华通数据库
二、哪些人来到北上广深?从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北上广深四地跨省流动人口规模超过3200万,约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在上海的跨省流动人口数量最多,超过1000万,其次是北京和深圳,均超过800万,广州最少也接近500万。
流向北上广深人口规模继续扩大,但占比下降。从2010年和202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比来看,各省流向北上广深四城的人口从不足2500万上升到3200万,增加超过700万,其中深圳和广州增加数量最多。但从占比来看,流向北上广深的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中上海和北京比重下降最多。可见前往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始终是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深圳、广州凭借宽松的落户政策、健全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宜居宜业、和谐包容的环境,吸引大量外来人员选择在珠三角落户安居,以及各地人才政策的调整也扩大了跨省流动人口的选择。
图1:北上广深外省人口变化
表2:北上广深外省人口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广州市人口普查年鉴-2020、深圳市人口普查年鉴-2020整理,华通数据库
空间地理因素仍是跨省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从北上广深前十跨省流动人口来源地数据来看,人口流向明显受空间地理因素影响,大多数选择空间距离最近的一线城市。例如流向北京以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为主;流向上海的则是周边的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流向广州、深圳的则以湖南、广西、湖北等地人口为主。
表3:北上广深前十人口来源地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广州市人口普查年鉴-2020、深圳市人口普查年鉴-2020整理,华通数据库
北上广深四城人口流向内部发生变化。相比2010年,2020年各省流向广州、深圳的人口规模均有所增加,而流向北京和上海的跨省流动人口,有8个流向北京的和3个流向上海的省份跨省流动人口规模有所下降,特别是安徽、重庆、四川、湖北等地下降较多。从占比来看,流向北京和上海的跨省人口比重下降的省份较多,例如2020年仅有海南、天津和西藏流向北京的比重相比2010年有所增加,从中西部省份流向上海的人口比重下降也较多。可见,虽然流向北上广深的规模持续扩大,但在选择哪所城市上明显受更多因素影响。
三、未来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远超其他城市,虽然因为政策性因素等原因影响,流动趋势会有短暂变化,但长期来看,北上广深仍源源不断吸引着人口的流入。人才大战背景下,各地引才政策持续加码,但为了让人留下来、留得住,不仅是要持续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和常住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上要更下功夫,持续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无论是逃离北上广深,还是重返北上广深,更多的是出于劳动者的个人选择,劳动力作为经济发展中最核心、最具价值和最有主观能动性的生产要素,需要在促进其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方面营造更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