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在谥号中属于美谥,在庙号中属于明褒实贬?

心动趣历史 2021-12-15 09:54:52

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在古代谥法中,“文”字是最顶级的美谥,接下来才是“武”,但凡谥号是“文王”“文帝”的君主,都是朝代中数一数二的君王,而且历史上也是赞誉不断的帝王。

谥法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自西周以后的历代王朝,除秦朝之外,都遵循周礼,以“谥号”来评价帝王或者大臣,谥号基本上是对一个人一生的评价,有盖棺定论的意义。

在唐朝之前皇帝,一般都是用谥号来称呼,主要是皇帝的谥号都比较短,仅有一两个字,所以用谥号称呼比较方便,比如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这些,唐朝之后,皇帝的谥号都非常长,多达十几二十个字,再称呼谥号就比较困难,所以人们通常就以庙号来称呼皇帝。

在谥号中,文、武、明、睿、康、景、庄、宣等这些字都是褒谥,厉、灵、炀则是恶谥,其实谥号的褒贬,大部分都是能从字面上看出来的,但是到庙号上就大不一样了,文、武这样的好字,用到庙号上,都不是啥好话,皇帝在谥号上做足了表面文章,文臣在庙号上,玩透了心眼。

庙号的起源,比谥号更久远,起源于商朝,主要用于王室建立家庙祭祀所用,但是隋朝以前不是每位皇帝都有庙号,根据与当代帝王的亲疏关系,除开国之君的庙号,只保留当朝皇帝最亲的五位皇帝的家庙,其他的皇帝都会被移入太庙,合并祭祀,称之为“祧”。

因为汉代留下的规矩,不是每一位皇帝都配有庙号,必须是对江山社稷有功的皇帝,才有庙号,会被保留家庙,值得后世子孙永远祭祀,整个两汉被保留下庙号的,仅有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汉光武帝刘秀五位皇帝,无不是赫赫功绩的皇帝。

但是到唐朝以后,这个规矩就被李世民给破坏了,所以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名气很大,但是这个人在历史爱好者中,一直是一个褒贬不一的帝王,自此以后的皇帝谥号溢美之词泛滥,庙号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帝王的有效准则。

在庙号中,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都不是什么好词,颇有点民间讲得缺啥不差,喜欢就给个够的意思,都是看起来高大上,实则恶心人的庙号。

其实字本身没有褒贬之意,只是人赋予了它更多的意思,“文宗”这个庙号,如果给一个文治典范的帝王,它恐怕就是另一个意思了,可偏偏历史上,三个“文宗”,都不是啥好鸟,文宗这个庙号,只能被迫吞下贬低的含义了。

历史上有三位文宗皇帝,头一位是唐朝的唐文宗李昂,第二位是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第三位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也就是咸丰皇帝,清朝的百年之耻,火烧圆明园,就发生在咸丰年间,自不必说,我们就来说说前两位。

被宦官软禁的唐文宗李昂

唐文宗李昂是唐朝的第十四位皇帝,也是倒数的几位了,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后,皇权衰落,江河日下,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政,曾是帝王家奴的宦官,左右着皇帝的废立和生死。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发动兵变,拥立李昂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即位之后的李昂,看着大唐江山日迫西山,朝政被宦官控制,不愿意碌碌无为,决心改变现状。

李昂从下层提拔了李训和郑注,担当重任,准备铲除宦官势力,先是提拔了大宦官王守澄的部下仇士良,分化宦官的权力,借着削除王守澄的兵权,下令王守澄服毒自尽,原本唐文宗已经与担任凤翔节度使的郑注制定好了计划,在宦官送葬王守澄的时候,将宦官势力铲除。

但是堡垒总是从内部的争斗中被攻破的,李训为了抢功,与唐文宗商定改变计划,提拔王璠、郭行余为节度使,令二人赴任前招募兵卒,用于铲除宦官,又提拔韩约等人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等职,掌握京兆府,网络吏卒诛杀宦官。

于是二人酝酿了一出“甘露之变”,先是韩约上奏说在金吾卫府

衙内的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请皇帝前去观看,李昂派仇士良等宦官先行去查看,仇士良到达金吾卫衙门的时候,看到韩约行为紧张,突然发现周围埋伏有士兵,突然惊醒,赶紧退出,裹挟李昂返回宫中。

李训看到后知道事情败露,急忙带领人马前往护驾,追打宦官,结果此时李昂只顾自己安危,大声叱责李训,李训被宦官打倒,宦官劫持李训退入宣政门内,关闭城门,李训的计划破产,仇士良立马命令神策军诛杀朝廷官员,大批朝臣被灭族,朝堂为之一空,李昂自此被宦官囚禁,终此一生没有获得什么权力,这就是唐朝历史上的“甘露之变”,这样的作为无愧文弱之名啊!

一心文治,毫无实权的元文宗

元朝是一个从立国之初,就一直是权臣当道的朝代,即使是忽必烈时期,因为蒙古大汗不善于管理朝政,所以朝廷的政治、经济大权掌握在权臣手中,比如阿合马等人,元帝只掌握军队的控制权。

但是忽必烈之后,元庭内部的南北争斗愈演愈烈,政变斗争此起彼伏,到元泰定帝去世后,掌权的燕帖木儿发动又一次大都政变,拥立元文宗图帖睦尔继位,因为蒙古人的习俗,元文宗下诏让位给哥哥和世㻋,结果在等待明宗和世㻋南下大都的过程中,元文宗当皇帝上瘾了,于是和燕帖木儿合谋毒杀了和世㻋,元文宗再度继位。

元文宗在位期间,朝政大权基本掌握在燕帖木儿手中,钦察贵族迅速奢靡腐化,蒙古贵族内部矛盾激化,对百姓的搜刮不断加剧,云南蒙古贵族叛乱、各地农民起义开始爆发。

在文治方面,元文宗与唐文宗有不少相似之处,重视文化修养,在大都创建奎章阁,仿唐、宋会要体例,编修《经世大典》,整理并保存大量元代典籍,提倡尊孔,对蒙古内部的汉化推动,起到一定的作用。

所以文宗的代名词,就是没啥权力,基本就是个傀儡,朝廷有权臣专权,在文化方面稍微有点作为,有文名而无武功。

7 阅读:6710
评论列表
  • 2021-12-15 15:52

    刘邦其实叫汉高帝,很多人不知道,不过问题不大,汉高祖也行,大家习惯了

    英特纳雄耐尔 回复:
    西汉十分严格的遵循了商的庙号制度。所以西汉就太高世中这四个庙号,即使宣帝后面又出现了其他庙号,后来也被废除了。
    云中谁寄锦书来 回复:
    汉太祖[得瑟]
  • 2021-12-15 19:46

    文,即纹,有显浮之意,做为帝王,德显政章当然是美谥。你一个族人德显政章给谁看,当然是外人,于内大家看到自己身边那些在外口碑好的人,就知道对内对外都一样,家人是一定有怨气的。

  • 2021-12-15 15:39

    [得瑟]文在文臣中是美谥,但帝王是要求文治武功,用文显得文弱

    戏画天涯 回复:
    谥号用文武是美谥,用在庙号就不一定了
    逻辑推理 回复: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2021-12-15 21:00

    谥号是说人的优点,有什么功绩!庙号是说人缺点

    liuyang837 回复:
    你刚好说反了,谥号属于盖棺定论有啥说啥,有美谥,也有恶谥,有功则褒,有过则贬。庙号却是给大行皇帝歌功颂德的东西,你看整个汉朝才几个有庙号的?所以庙号必然都是好字,问题是后期庙号泛滥,很多皇帝都德不配位,既然不能说坏话,那就只能朝着阴阳怪气的方向发展了[笑着哭]
  • 2021-12-15 16:29

    武比文的贬义更大。

    回头太难 回复:
    武才是明褒实贬
  • 2021-12-15 22:00

    前面有一处不对。庙号泛滥不是唐太宗干的,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慢慢演变出来的。

    xiao翼z 回复:
    高洋文宣帝,高湛武成帝
  • 2021-12-15 15:04

    汉明帝、汉章帝的庙号去哪儿了?

    用户94xxx87 回复:
    先搞清楚我评论的这句话再来“教”我!明帝庙号显宗,章帝庙号肃宗,我问的是他们的庙号去哪儿了?我会不知道什么叫庙号什么叫谥号?
    Tank 回复:
    很多人都没有认真审题,不知道楼主问的是什么就作答[笑着哭]
  • 2021-12-16 01:28

    谥号加长跟李世民有屁的关系,死了后的事李世民怎么管的着[笑着哭]刚开始还好只是文皇帝,好家伙自李治加了几个字之后拉不住闸了,越来越长。。

  • 2021-12-15 17:42

    看来叫斌宗、斌帝最好[呲牙笑]

  • 2021-12-15 16:58

    谥号和庙号就相当于自己后代对自己的评价和老百姓对自己的评价,一般后者比较中肯客观。

  • 2021-12-15 16:18

    文弱可欺,穷兵黩武

  • 2021-12-15 16:47

    汉元帝刘奭的庙号是高宗 汉高宗

    白小白 回复:
    后来撤销了吧
    啝尙噯飄柔 回复:
    已经被撤销了
  • 2021-12-15 22:49

    对的

  • 2021-12-16 00:53

    如果我是一个帝王,什么文、武、圣的庙号都不要了,只要一个“淫”字。[呲牙笑] 汉淫帝。

  • 2021-12-16 08:04

    和现代的“老实人”性质一样!

  • 2021-12-16 08:33

    一句开疆拓土名曰武就秒杀了一众在帝王中谥号。只要稍微有野心的帝王谁不是想着开疆拓土威压四海万国来朝?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梳,帝王的终极目标

  • 2021-12-16 09:46

    就像别人在介绍你时,“这孩子人不错,挺老实的。“你会觉得是在夸你。可要是说“这孩子是个老实人,挺不错的。“是不是听着心里不是滋味[笑着哭]

心动趣历史

简介:历史领域爱好者,大家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