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球员挑战NBA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还有哪些出路?

木匠铺谈体育 2024-12-21 17:14:39

崔永熙的案例告诉我们,对于想要真正挑战NBA的国产球员,别的都不说,最必须的一项,就是身体好。

这里的身体好就是很字面的意思——体格、对抗、速度、敏捷、反应神经以及最重要的,抗练。

完全就是做“体育生”最基础的硬性天赋。

什么球感、空间感、篮球智商、身体协调与柔韧之类的软性天赋,当然得有,但这是后边要考虑的。

有这个体格,能扛得住NBA级别的训练总量和比赛强度,才能考虑后边的事。

目前国产球员真正摸到过NBA门槛的球员,从姚明往下数,大致阿联也好,周琦孙悦也好,如今的小崔也好,基本都在NBA的训练体系下出现过伤病——这不是NBA训练体系的问题,那是篮球运动理论上最科学有效的联盟,而国产球员的身体就是扛不住这个强度。

所以我很难相信CBA从体测到实际比赛真的有所谓“比NBA激烈”的情况,否则我们国产球员中最优秀的一批没理由在NBA都遭受伤病困扰。

无论是基础训练、对抗强度还是比赛节奏或整体动态频率,CBA和NBA都有很大的差距,激烈也无非是各种真敢下手的小动作——汉斯布鲁此前的发言基本是在点明这种情况。

而这也导致,国产球员在挑战NBA的道路上存在一个天然的两难境地——不练技术达不到,练了身体扛不住。

姚明是绝对不世出的天赋,他的经历对后来人几乎不具备参考性,所以其他志在冲击NBA的球员,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一副能扛得住训练强度的好体格。

否则,即使先期在美国大学或者本土联赛展现了一些天赋和实力,在进入NBA的训练体系后,还没等坐稳位置就反复受伤,从而失去培养价值甚至球队合同,就是在重蹈周琦和小崔的覆辙了。

至于NBA是不是必选项?这我倒认为不是。

我其实一直很期待,国产球员去尝试一些欧洲联赛。

那里的整体运动天赋不及NBA,但篮球水平、训练体系和战术理念,还是显著领先国内的,而基于运动强度和身体天赋的差异,欧洲联赛其实对国内球员的身体相对友好。

周琦的NBL期间打球的经历就是个不错的样本,他没有在NBA立足,但在澳洲联赛依然取得了进步——NBL不是欧洲联赛,但意思是这个意思——当然他依旧受伤了,这是没办法的事。

一口吃不成胖子,我是很希望国产球员和中国篮球,在努着劲够NBA的基础上,也能试着多向欧洲篮球取取经,那里已经是美国篮球以外,最大的篮球人才诞生地,甚至目前NBA的顶流球员,很多已经不再是本土而是欧洲球员。

当然,我也完全理解国产球员不这么做的原因。

别说是国内普通球迷,就是我这种经常看篮球写篮球的人,也几乎不真的看欧洲联赛,而一些欧洲联赛的水平虽高,收入却未必多可观。

对于国产球员来说,走出CBA,收益是个不可能不考虑的问题。

在CBA可以比较容易就收获球场成就和不低的收入,还是本土联赛,生活方面最舒适,既然要出这个舒适圈,那必然需要额外的动力。

最高曝光、潜在收入和成就感最高的NBA可以提供这份动力,欧洲联赛则很难。

那里的收入没比国内高多少,语言和文化环境可能比美国更让人陌生,同时既没有多少关注度,也缺乏争取到机会后的成就感,唯一可能的收获就是好一些的篮球水平。

“但又不如NBA”

所以从球员个人来说,尝试欧洲联赛是个极其缺乏吸引力的选择——大家要么回归CBA的现实主义,要么奔赴NBA的理想主义,在有限资源下争取一点点进步的折中主义,是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的。

所以等待吧,等待下一个天才,或许才是中国篮球最可能的救赎。

0 阅读:1

木匠铺谈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