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人不死,刘邦根本不敢动韩信,可惜这二个人全被韩信给杀了

陋室文史 2024-07-09 15:44:59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杀韩信这样的功臣,吕后一定是要和刘邦商量的,只不过刘邦不愿意背杀功臣的恶名。所以,这事儿最后就只能落到了吕后身上,她成了那把背锅的刀。

若是没有韩信,刘邦可能就当不上皇帝。

因此,韩信的退场方式让很多人感到惋惜。所以,就有人脑补:如果当初韩信放过项羽、钟离昧二人,刘邦或许就不敢对他动手了。

落魄的贵族

《史记·淮阴侯列传》说,韩信早年就是个吃不饱饭的贫民。

但是,韩信却可以经常到淮阴县南昌亭长家蹭饭吃,而且一吃就是好几个月。每次去还得让人把饭放到客厅,备好餐具才肯吃。

亭长虽然官不大,但在当地挺有名气,连县令的宴会都能去。

可就这么被人强吃,亭长夫人不耐烦了,却不知为何不能直接轰他走。就想提前吃饭,还躲卧室里吃。

结果韩信比饭点到的还早,亭长夫妇也不给上饭。韩信一气之下走了,从此再也不理亭长。

离开亭长家后,韩信在城下钓鱼糊口。河边一个浣纱的妇人,见他饿得可怜,就分饭给他吃。

韩信感动的说以后一定好好报答,漂母却直接怼的韩信无话可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史记·淮阴侯列传》没有记载他为自己的生计发愁,却在背水一战之后,描写了韩信曾经仔细研习过兵法,而且有独到的见解的事。

可那时候,读书识字的权利都在贵族手里,贫民家的孩子基本没机会碰书。所以,说穷得没饭吃的韩信是自学成才基本没可能。

而且韩信不光识字,他还有一把剑,这在当时可是只有贵族才佩戴的奢侈品。

秦统一天下后,收缴天下所有兵器,铸成了十二个铜人。

因此,秦末战乱时,能自带刀剑投身革命的好像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项羽,另一个就是韩信。

项羽有刀剑可以理解,项家是贵族,有钱买得起。可穷得蹭饭的韩信,也有刀剑,还天天背着四处招摇。

难怪淮阴的市井无赖看着心里有气,因此,韩信才被一个杀猪的屠户堵在街头,硬逼着他从胯下钻过去。

太史公司马迁给韩信做背调时还发现,韩信母亲死了,虽然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韩信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而且坟墓旁的空地能安置万户人家。

所以有人推测,韩信不是一个贫民,而是败落的贵族。

萧何月下追韩信

秦末乱世,天下纷争四起,诸侯割据。

项梁战死后,楚军败退至彭城,军中士卒韩信也迎来了他人生 “转运”的机会。是投奔项羽,还是选择刘邦?

此时,在钟离昧的引荐下,韩信决定先抱抱最强王者项羽的大腿。然而,项羽并未给予他足够的重视,仅授予执戟郎中的小职,对他的建议,项羽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跟听风似的。

韩信一看前途堪忧,果断跳槽,又投奔了刘邦。

跟着刘邦去汉中的路上,韩信还是没能混出个名堂,只是一个管理粮仓的小吏。后升任治粟都尉,但还是不被重视。韩信忍不了了,再次选择了逃离。

幸运的是,因工作关系,韩信与萧何有了面对面接触,并为萧何所赏识。所以,一听韩信跑了,萧何不顾月色深沉,骑马星夜追赶。

“萧何逃跑”的消息让刘邦又愤怒又摸不着头脑,直到萧何回来,他才知道萧何是去追韩信了。

而且这次萧何郑重的告诉刘邦,韩信国士无双,欲争天下,必用韩信。

越是,刘邦就向韩信求教:“之前怪我没有慧眼,怠慢了将军,多有得罪!丞相多次提及韩将军的才能,将军定有良策助我。”

主公如此诚恳跟自己道歉,让一直不受重视的韩信大为感动,从此以后他便死心塌地的跟着刘邦了。

这天韩信不负所望,为刘邦规划了宏伟的战略蓝图,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韩刘对”。

《淮阴侯列传》全篇7593字,而这段对话就占据了573字,近十分之一的篇幅,足见司马迁对此的重视。

刘邦高兴了,他立即采纳了萧何的建议,特意进行了斋戒沐浴,筑坛举行盛大的拜将仪式,郑重的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战无不胜

韩信戎马一生未曾一败。刘邦曾评价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平定三秦,擒魏王,取代地,打趴赵国,吓服燕国,拔齐灭楚,汉家得天下,多半靠韩信。

而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半渡而击,以弱胜强的招数,也成了后世兵家必学的经典。

公元前205年,项羽深陷齐地战局动弹不了,刘邦一看机会来了,纠集各路诸侯,亲率五十六万大军,乘虚而入攻下楚国的“老巢”彭城。

项羽听闻彭城陷落,带领三万铁骑火速回援,激战一日,就将刘邦大军打得人仰马翻,溃不成军。刘邦在十几骑护卫的掩护下,落荒而逃。而父亲妻子却都让项羽抓了俘虏。

危急存亡之时,韩信挺身而出,他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并在京、索之间摧垮了追击的楚军,因为这个缘故楚军始终不能西进。

此后,安邑之战,韩信平定魏国,俘虏魏王豹,而后韩信背水一战,斩杀代王陈馀,活捉赵王歇,并说服成安君李左车归降,正是在李左车的点拨之下,韩信又不费一兵,招降燕王臧荼。

韩信袭破临淄,项羽急忙派龙且率楚军来救。龙且不听属下拼消耗的合理化建议,也不把韩信当瓣蒜,率二十万齐楚联军隔潍水,就摆开决战的阵势。

韩信一看机会来了,连夜用沙袋堵塞潍水上游,放水尽淹楚军。龙且在兵败被杀,齐王田广惊慌逃走,后被斩杀。

连下魏、赵、燕、齐之后,汉军彭城之败造成的不利局面被扭转过来。天下形势再易。

垓下之战

刘邦曾评价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可韩信打下四个诸侯国后,心里也有了点想法,于是他请求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

刘邦正被项羽围在荥阳,就等着韩信来救场。一听韩信这话,火腾地就上来了,多亏张良机灵,踢了刘邦一下,刘邦这才回过神来。

现在这情况,他没法阻止韩信称王了,如果只是封个齐王,就能把他稳住,那也是谢天谢地了。

于是,他立刻改口吐槽:灭了诸侯就是真王,干嘛要做代理的假王。

说完,就派张良去封韩信为齐王,然后顺便给韩信下了攻打楚军的命令。

龙且一死,项羽就慌了,赶紧派武涉去劝韩信反水。

武涉跟韩信分析了一番利害关系,说刘邦是小人,韩信要是打败了项羽,自己就危险了,刘邦肯定会对他下手。所以,韩信最好还是叛汉降楚。

韩信说: “在项王那儿,我就是个透明,没人理我。汉王却给我兵权印信,高官厚禄,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还啥都听我的,我怎么能背叛他呢?”

于是,他拒绝了项羽,选择了相信刘邦。

后来,韩信带着汉军在垓下包围了项羽,走投无路的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就谢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在乌江边横刀自刎了。

当时,韩信的谋士蒯通也劝韩信自立为王,可韩信也没听。结果项羽一死,刘邦连庆祝都等不及,就把韩信的兵权收走了。

从此韩信就像折断鹿角的鹿,汉家的鹿群中,再不会给它留位置!

斩杀钟离眜

公元前201年,汉朝刚建立不久,刘邦就对韩信动手了。理由是韩信收留了一个叫钟离眜的楚将。

钟离眜本来是项羽的铁粉,但因为陈平的离间计,项羽开始怀疑他。他守过荥阳,跟汉军干过几仗,让汉军吃了不少苦头。刘邦因此对他“恨得牙痒痒”。

钟离眜和韩信关系也很铁,项羽死后,钟离眜就跑去投奔韩信。结果有人“打小报告”,说韩信收留了楚将钟离昧,有“造反”的心。

刘邦一听有借口收拾韩信了,便命令他交出钟离昧。

但韩信觉得自己“清清白白”,没搭理刘邦。

刘邦大怒,于是采纳了谋士陈平的计策,以“伪游云梦”为名准备突袭韩信。

刘邦快到楚国时,韩信才觉得不对劲,想去见刘邦解释清楚,又怕说不清楚。

有人就劝韩信:“你杀了钟离眜去见皇上,皇上肯定高兴,就没事儿了。”

于是,韩信果真带着钟离眜的“人头”去见刘邦,结果在路上就被刘邦的埋伏“一锅端”了,关进囚车里押回京城。

韩信仰天长叹道:“人们都说‘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如今天下已定,我也该被处死了!”

刘邦把韩信押回洛阳,最后还是放了他一马,把他贬成淮阴侯,从楚地调到京城住着,其实就是变相软禁了。

韩信之死

关在笼子里的老虎仍然是老虎。

韩信被贬之后,知道刘邦仍然忌惮他的才智和威望,于是常常以身体不适为由,避开朝见或随皇帝出行的场合。

想当年,楚汉争霸关键时刻,韩信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拒绝了蒯通等人的撺掇,没有背叛刘邦自立门户,而是助他成就了统一天下的霸业。可如今竟落得如此田地,韩信心中的憋屈和不满,愈发汹涌了。

公元前200年,刘邦派陈豨去当代相,掌管边防军队,对付匈奴。

陈豨走之前,特意去跟韩信道别。

韩信以自己为例,提醒陈豨:“你地盘大,兵力强,要是有人密告你谋反,以皇上多疑的性子定然会信。所以,你不如趁机反了,我在京城给你当内应。”

陈豨平时就服韩信,当下就表态,一切听韩信的。

公元前197年,陈豨果然反了,自封代王。刘邦亲自带兵去平叛,韩信又装病不去。

而且他和陈豨约定好的,只要陈豨一反,韩信就在夜里假装奉了刘邦的密诏,把囚徒和官奴都放了,然后带着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可巧的是,韩信的一个门客因为得罪了韩信,正琢磨着怎么坑韩信一把,所以告了密。

吕后得到消息后,就在京城里散布谣言,说陈豨已经被杀了,皇上就要凯旋了。

韩信一听这消息,又见陈豨那边没人来联系,心里就慌了。

这时候,丞相萧何亲自来了,说皇上打胜仗回来了,让大家都进宫朝贺,请韩信也赶紧去。

韩信平时挺信任萧何的,就跟他一起坐车进宫了。吕后一见韩信,立马让武士把他捆了,在长乐宫的钟室里把他给斩了,并夷其三族。

韩信临死前叹息道:“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结语:

说实话,论起手下败将,刘邦心里最怵的大概就是项羽和钟离昧了。

因此,只要这俩人还在,刘邦多半不会对韩信动手。可韩信为了刘邦的霸业,二话不说就把他们给解决了。

我给你的糖,你嫌不够甜,韩信一直觉得自己为刘邦付出得已经够多,但刘邦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韩信觉得自己给他的也已经足够多。

所以,有些付出,注定是要被辜负的。

可那又如何?人们总是把对别人的付出当作筹码,只为日后有一天能够泪眼婆娑地控诉“我对你那么好”。

因此,不是人人都能成为韩信,却几乎个个都学会了忍受,为了渺茫的希望,在墙壁前低头。

其实谁也没有辜负谁,就像谁也不曾为过谁。

来源:中国知网《论韩信其人与其死》蔡佳航

1 阅读:148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