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底,上海浦东机场。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刘玉生,带着满脸期待,马上就能与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然而迎接他的,却是一句冷得刺骨的“滚回美国!”
这位追逐“美国梦”32年的老人,为何在家乡得到了这样的对待?
时间追溯到1990年代,许多年轻人满怀着对“美国梦”的憧憬,以为只要到那个地方,生活就能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玉生便是这样一个怀揣梦想的人,家人对他的选择并不理解:“你疯了吗?那么远的地方,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去了能做什么?”
母亲气得直跺脚,劝他不要犯傻,但刘玉生心意已决,觉得自己命里注定要大展宏图。他挤出家中积蓄,甚至不惜典当家产,踏上前往美国的偷渡之旅。
没有合法身份,没有语言能力,唯一的选择就是打杂活、干苦力。一份又一份的卑微工作,彻底摧毁了他的美国梦。32年间,他沦为流浪汉,晚上倒头就睡在又湿又冷的墙角。
这期间,他切断了与家里的一切联系。问他为什么?他说证件丢了。可即使这样,一个有手有脚的大活人,写封信托人带回家就真的那么难吗?
他在美国四处流浪,越陷越深,早已失去了归家的勇气。
刘玉生离家时,女儿才8岁,正是需要父亲的年纪。起初,妻子李凤英等着,苦苦盼望他能衣锦还乡。可日复一日,时间磨平了她的幻想,等待最终变成绝望。
她没有其他选择,白天在田地里干活,晚上回来照顾孩子。为了省钱,常常以清水泡饭,辛苦地撑着这个家。小芳生病都没钱看医生,只能用土办法糊弄,母女二人相依为命。
久而久之,这份爱变成压力,也变成了怨恨。
一个女人,含辛茹苦把女儿拉扯大,而她的丈夫却像人间蒸发一样,不留一丝音讯。母女的生活早已在没有他的情况下运转自如,内心那份牵挂逐渐被冰封,代替的是一份“他还有脸回来”的愤怒。
2022年11月,年迈的刘玉生终于在好心华人的帮助下踏上归途,告别了纽约肯尼迪机场的街头,他心里充满了对亲人团聚的美好憧憬。
此刻坐在轮椅上,面容憔悴却掩不住内心的激动,没想到等待他的不是温暖的拥抱,而是你还回来干什么?
再美好的幻想也抵不过现实的冰冷,当他试图向妻子解释自己这几十年的苦楚时,妻子却愤怒地质问:“当年你跑美国时考虑过家人吗?现在落魄了回来,算怎么回事?”女儿更是愤怒得不愿与他见面。
面对家人的冷遇,刘玉生的选择让人更难以理解。得知自己在国内的旧房子拆迁后,他提出了分割财产的要求,认为房产的一半应属于自己。
这个要求彻底引爆了家庭矛盾。曾经辛苦撑家的妻子此刻愤怒地斥责:“32年了,你没给过一分钱,现在倒想来分钱?”
一方面,法律上他或许有权利分割这份财产;但另一方面,家庭责任早已被他抛弃,子女在长年生活中失去了父爱,只有母亲与他们相依为命。
网友对此看法不一,有人同情他,认为他不过是“老年返乡寻根的老人”;而更多的人愤怒于他对家庭的自私背弃,认为他不配享有这份财产。
这场财产之争让刘玉生在家人心中失去了最后一点尊重,对家人的伤害,不是金钱可以弥补的,而他的“美国梦”最终变成了家人无法原谅的恶梦。
结语他的经历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出国追梦虽是一种选择,但一旦涉及家庭责任,每个抉择都会产生无法忽视的后果。“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情的地方。”追梦可以,但不应以抛弃家庭为代价。
许多年轻人追逐“诗和远方”,却忘了亲情是最宝贵的东西。所谓“血浓于水”并非万能,爱需要彼此支撑、相互关心,不负责任的抛弃,最终会换来家庭的冷漠和拒绝。
也许,真正的幸福从来不在远方,而是在身边——在柴米油盐里,在家人的笑脸中。
刘玉生的落魄与失望,是一记清醒剂,提醒那些漂泊在外、追逐梦幻的游子:家人是我们最大的牵挂,若非心甘情愿,就别轻易扔下他们。
别等到年老归来才发现,“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时,生活不会再给你第二次机会。
以下为真实信息来源上海大爷“黑”在美国32年回国,妻女拒相见,“单方面”的团圆怎么可能美满?
极目新闻2023-03-16 17:16
免责声明
- 文章基于真实事件,素材来源于网络,旨在传播正能量。
- 强调故事的艺术加工成分,提醒读者理性看待,不盲目跟风。
点赞走一走,爱你到永久!关注点一点,暴富到永久!祝您春夏秋冬行好运,东南西北遇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