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杜月笙墓地:朝向上海,破败寒酸,墓碑上方八个大字难以服众

绍辉聊过去 2024-10-09 03:14:19

在台湾的秀峰山麓,有一处人迹罕至的墓地,破败寒酸,颓垣败井,而与之形成鲜明对应的,是刻在墓碑上的八个金色大字:“义节聿昭”“誉闻永彰”,“义节聿昭”是指义气与节气将永远昭示天下,“誉闻永彰”指声誉与名声将永远流传。

杜月笙作为这座墓的主人,这八个大字真的能服众吗?又是谁写给他的?

从流浪儿到青帮首领

杜月笙幼时就像普通的孩子一样,调皮爱玩,但由于命运多舛和沾染上赌博,他落得被亲戚赶出家门、雨打浮萍的下场,常常在街头乞讨或者偷窃以存活,在邻居眼里,是个不争气的癞皮狗。

由于有着聪明劲儿和年轻,他认识了陈世昌,陈世昌看他头脑转的快,就收他为干儿子,帮他打点一下帮派。虽然这时的杜月笙仍只是一个上海青帮里的小混混,做着最底层的事儿,走私贩毒、帮别人敲诈勒索,跟黑社会差不多。

一切的开始都源于认识了黄金荣。

认识黄金荣,得到黄金荣的赏识,因为营救黄金荣有功,与黄金荣结拜为兄弟,从小事到大事,密密麻麻的逐渐构成了杜月笙的青帮之路。

自此,杜月笙彻底脱胎换骨,与张啸林、黄金荣联合,成为当时上海黑社会中最具影响的势力,如果说美国洛杉矶的土皇帝、黑帮的鼻祖是疤面,在这时候的中国上海,黑帮三巨头和土皇帝的称号非张啸林、黄金荣、杜月笙莫属。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杜月笙的八面玲珑与心狠手辣,使得他成为上海滩黑帮电影的核心形象。

商人总是以利益为重的,杜月笙也是如此,只不过杜月笙是一个心思更加缜密,行事果断的商人。1926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三次工人武装,在过程中,工人的运动影响了青帮的生意,于是杜与黄私下召集人手购买武器,组织“中国共进会”进行反共,期间残害了数不清的同胞。

后来,杜月笙将矛头瞄向了上海总工委员长汪寿华进行“赴宴”,这是一场鸿门宴,后果可想而知——刚一到场,汪寿华就被杜月笙的手下掩住口鼻,拖致枫林活埋而死。

同年4月,杜月笙秘密取得关于工人游行队伍的相关情报,他将情报透露给蒋介石,以便他提前阻拦与袭击,造成了惨无人道的“宝山路大屠杀事件”。这年,杜月笙成为了蒋介石旗下反共走卒的有效力量,自此也与蒋介石建立了特殊的关系。

同时,杜月笙八面玲珑和深谋远虑的性格使得他在反共之时仍不忘记献媚讨好租界官员。这一系列的举动与措施使得他在上海的地位与影响迅速扩大,为以后招收大量门生、扩大帮派与敛财贩毒打下基础。

积极抗日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日军袭击东北地区。百姓们遭受战火的苦难,南京政府却无动于衷,使得群情激愤,多地爆发了游行示威活动。

时局动荡,杜月笙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如果国家兴亡就在此时,还有什么人愿意安心做生意、卖鸦片呢?而且,混乱的局面也使得地区之间的司法体系遭到了破坏,杜月笙的产业面临着“盗版”入侵的危机,司法程序走不通,生意又做不了,这进一步激化了杜月笙对于日军的仇恨和民族情绪。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事关杜月笙所在的地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不用说是贴合自身利益、自己故乡的事情了。杜月笙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发动自己得帮会力量,利用名声亲自去筹集救国款;而杜月笙在军事上也有一定的经验与才能,私下里更是参加了秘密行动。

资金、武器有了,还需要什么?人心。他利用笔杆子发布大量文章,抨击政府的不作为,同时要求其必须采取实际措施与举动去支援抗日。事后,杜月笙讲到这一系列的措施不仅是因为他的事业、主心骨集中在上海,同时也是受其好友宋子文的影响。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黑压压的天空下是接连不断的火焰,原本肥沃的土地被子弹洗劫一空。杜月笙看着满目疮痍的祖国,他在心里暗想要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成立了敌后救援队,运物资、筹资金。

上海沦陷,身为青帮首领的他却不得不容忍日军在自己的地盘为非作歹,每每见过那土黄色衣服大摇大摆地从街上走过,他的心里便多了几分恨意。

而日军在暗中早就对杜月笙调查过,他们知道他是这里的皇帝头头,于是对其进行金钱和利益的拉拢,得杜月笙岂不是如虎添翼。

当日军长官拜访杜月笙时,他们原以为他会像其他人一样点头哈腰,卑躬屈膝,但杜月笙冷笑一声,“杜某在上海虽然只是个混混头目,但坚决不会当汉奸!”而他的拜把兄弟——张啸林早已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投靠了日军。

因为日军的施压,杜月笙最终离开了上海,前往了香港,尽管如此,他仍在地下协助军统工作。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反日情绪,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认为只要自己有功,上海市市长的职位便是唾手可得,殊不知,蒋介石只是在利用他,这使得他对蒋介石也有了不满与隔阂。

晚年逃港

抗日战争胜利了,杜月笙也逐渐步入老年,他在上海的院子里喝茶赏花,殊不知这平静也即将打破,祖国再次处于黎明前的风雨飘摇中。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战场上接连失利、连连败退的国民党在无奈之下纷纷涌入上海。

杜月笙看到这状况后,想到自己旧时曾参加过反共之事,于是他准备逃跑。无数的深夜和白天,杜月笙心里想着他的事业与退路,香港,去香港吧。

船载入海洋,汽笛轰隆作响,啸出龙吟,杜月笙带着复杂的心情站在甲板上看着蓝色汪洋中的上海,他的奋斗地,他的故乡,一点点消失在视线中。

定居香港以后,虽然没有像上海时期那般风光,但杜月笙的名号却依旧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很多人已经不愿再跟着他共事,正当他发愁时,他突然想起了在上海颇有名声且势力较大的杜月笙。

虽然后来两人矛盾较大,但总的来说,杜月笙是反共的,这一点让蒋介石很欣慰。于是蒋介石首先派了说客希望杜月笙来台湾定居,并承诺给他一官半职;而毛泽东也给杜月笙寄了一封信,表示不计前嫌,希望他能返回上海,共同为建造新中国出力。

这两份邀约,对于杜月笙来说,都是需要仔细考虑的烫手山芋。

沉寂台湾

杜月笙斟酌再三,回想起毛泽东的信件,再加上黄金荣的推波助澜,杜月笙决定返回上海。

但造化弄人,杜月笙委托了一位新闻主编给毛泽东回信,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大玩笑:这个主编扛不住酒精的诱惑,喝醉了,稀里糊涂的将原本打算给毛泽东的信放进了给蒋介石的信封里,蒋介石看到信后勃然大怒,大呼这杜月笙不把他看在眼里,恨不得当时就手刃他。

后来蒋介石决定软硬兼施,逼迫杜月笙就范。其中就包含了“神经战”,先是在报纸上刊登杜月笙准备赴台的新闻,然后又派出特务传话给杜月笙,制造出回到上海后要对其清算的谣言。

杜月笙这时本就年事已高,再加上每日读报纸和新闻,看到自己的名字便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心情郁结。在压力与惶恐中,他病逝香港。

杜月笙死后,蒋介石利用杜月笙的名号发布了他“宁死也不甘为共匪所利用”的谣言讣告,大打政治战,还为其假惺惺的颁布了“义节聿昭”的碑文。而“誉闻永彰”是国民党资政张群所题的字。虽说死者为大,杜月笙死后也被当作混乱政治的棋子之一。

是非成败转头空,杜月笙的坟墓安置在了台湾的山麓中,到死也没有回到自己心里的上海。

这传奇而带着复杂色彩的上海皇帝,最终沉寂在一片幽静之中。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2008-06-24——台北写真:寻访台北汐止杜月笙墓

0 阅读:23

绍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